■ 杜长芬
近年来,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瞄准建设管理、装备、安全、效益“四个一流”的目标,一手抓精神文明创建,一手抓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创造了中国煤矿建设的金鸡滩“速度效率效益”,矿井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文明煤矿、山东省省管企业文明单位、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委、集团公司先进单位等荣誉。
构建长效机制,夯实文明创建基层基础。抓机制,夯基固本。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精神文明建设运行及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文明区队、文明示范点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机制性文件,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制定《矿区文明“十不准”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抓载体创新,倡树文明。通过“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宣传栏、党建信息平台、广播等载体,加强职工对文明行为规范的学习。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文明创建目标落到实处。
深推三项工程,文明创建组织保障可靠有力。加强班子“引领工程”。持续强化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深化组织“堡垒工程”,开展“三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综采工区党支部组织开展“创高产、比贡献”活动,创出周边矿区日产最高记录。煤炭发运中心党支部依托“党员先锋岗”创建,创出煤炭日销和发运量区域最高记录。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创新党员、党支部活动载体,深化党员责任区、示范岗、“一名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融入中心任务,矿井效益持续提升。将文明创建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夯实安全基础。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带班和外出请销假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检查力度,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形式,设立区队讲堂,由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主讲安全技术,拓展技能培训深度和广度。开展安全管理竞赛评比活动,将各单位划分为采掘区队、辅助单位、职能科室三个片区分别制定了考评标准,进行月度考核、排名,奖优罚劣。打造产销深度协同模式,实现矿井效益最大化。文明生产,精干高效用人少。围绕“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矿井目标,突出集约高效生产,安全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共建共享共为,“样板矿”汇聚正能量。注重人文关怀,从解决职工吃、住、行等入手,以情暖人,让职工们在陕北高原感受到家庭温暖。专门让厨师做出陕西和山东都合口味的饭食,做到饭食“众口可调”,促进团结和谐;为单身职工统一配置网络、通讯、有线电视,对职工宿舍实现定置管理,确保宿舍区干净、整洁。设立15间职工探亲房,方便家属来矿探亲;安排2辆专车对往返榆林火车站集休的职工进行接送,周末开通到榆林市里的购物班车。成立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促进职工文体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建设灯光篮球场地,为基层单位配备了羽毛球、篮球等体育用品。投资30多万元,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和职工电子书屋。举办乒乓球、篮球比赛、消夏晚会、职工歌手比赛、春节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最大限度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稳步推进“绿亮清美”工作,着力改善矿区环境面貌,形成了矿区高杆灯、支路沿街灯、楼道节能灯全覆盖照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