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贵州毕节试验区企业最大精准脱扶贫工程即将竣工之际
■ 本报记者 赵健 邹元春
●恒大扶贫的重点项目——奢香古镇全貌。
2017年6月30日,是恒大在贵州大方县精准扶贫项目提前半年竣工的日子,也是大方县贫困山区老百姓欢欣鼓舞的一天……
大方县,位于贵州毕节市,是乌蒙山连片地区的特困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全县110万人口,94.8%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区,其中就有18万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于是,从悬挂在县政府院里的倒计时条幅上,让人强烈感受到扶贫事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的指示要求,大方县确定了目标:到2018年底,要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于是乎,精准扶贫成了这片贫瘠的地区最火热的事业。
●首批10个恒大新村已搬迁入住。
●首批10所学校3月1日已开学。
有效探索打造民企直接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5年的12月,许家印,广州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一位中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家来到毕节大方,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一次性资金投入最多、扶贫团队最大的精准扶贫工程。
许家印创立了独有的“恒大扶贫”模式——成立扶贫公司,组成4600多人的扶贫队伍,计划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3500平方公里,175个贫困村、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样的目标计划写入了2015年12月19日恒大集团与大方县人民政府签订的《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脱贫协议》里。
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大方县已经今非昔比。县城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新建了医院、养老院;大山旮旯立起了学校、荒废的山坡变成肉牛养殖场、首批10个恒大新村已搬迁入住……扶贫工程的遍地开花,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从澳大利亚引进4800头种母牛建立大型种牛繁育基地。
据了解,恒大集团对大方县的103个重点援建项目已全部开工,所有工程将于2017年6月30日竣工交付;并且,截止2016年底已有8.05万人初步脱贫,完成总脱贫任务的45%。
——产业扶贫方面,已开工331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投入使用221个。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已扶持232个蔬菜、肉牛等专业合作社,发放担保贷款3.3亿元。已引进27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合作帮扶。
其中已建成蔬菜产业化大田基地9.6万亩,蔬菜大棚8332栋。12月30日前累计建成大田基地30万亩,蔬菜大棚1万栋。覆盖3万户、10万贫困人口。
已组织引调基础母牛6109头,改良当地土种牛1.6万头,引进优质种牛4800头建立大型种母牛繁育基地。12月30日前引进优质基础母牛3万头,改良当地土种牛4.5 万头,引进优质种牛1万头。覆盖1万户、 3万贫困人口。
已建成丹参、天麻等中药材基地4.8万亩。12月30日前累计建成10万亩。覆盖5000户、 1.5万贫困人口。
已建成油用牡丹、皂角等经果林基地3.7万亩。12月30日前累计建成10万亩。覆盖3000户、1万贫困人口。
——易地搬迁扶贫方面,首批援建的10个恒大新村已全部搬迁入住,安置500户、2000人。第二批40个恒大新村已全部进入装修施工阶段,6月30日前交付使用,安置2500户、10000人。民族风情小镇奢香古镇6月30日前交付使用,安置1000户、4000人。
——发展教育扶贫方面,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中,10所小学幼儿园已开学,其余6月30日交付。另外,与清华大学合作,已培训340名教师及管理干部。设立的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已奖励资助200名偏远山区优秀教师、30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生。
●创业户领取蔬菜种苗。
——吸纳就业扶贫方面,已完成24期15500人就业培训,吸纳就业11892人,就业人员年人均收入4.2万元。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已完成3.5万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
——贫困家庭创业扶贫方面,贫困家庭创业基金已扶持创业户12496户。
——特困群体保障扶贫方面,慈善医院、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6月30日前交付使用;捐赠2亿元设立的慈善基金,为孤寡老人养老就医、困境儿童生活学习和贫困家庭就医提供补助;全县14140名特困人员通过购买固定收益商业保险已达到脱贫线;组织集团员工“一助一”结对帮扶大方县农村全部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
在许家印看来,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每个民营企业的责任;投资慈善,扶贫济困,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通过帮扶大方县的实践,恒大集团已探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企业帮扶一个贫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对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给予积极的肯定,他认为,恒大扶贫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国各类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我国扶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着眼长远创造持续脱贫新动能
应该说,我国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近30年。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前期开发式区域性扶贫,大部分贫困地区问题得以解决。目前,只剩下几千万最难脱贫的人口。因而,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把扶贫工作定位在“精准”两个字上,扶贫要具体精准落到人头上。
有关扶贫工作,大方当地政府也做过很多的探索和努力,其中,就有“百企帮百村”;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等等,试图改变以前简单给钱给物的扶弱济困方式。
●已完成3.5万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
当然,扶贫工作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大方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尚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精准扶贫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企业扶贫是帮扶,不应该是包扶,帮扶关键还是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仅要找到平困户致穷的根本原因,更要找到致富的手段和途径。
陈尚远说,恒大集团的扶贫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不仅拿钱还出人。不仅提供“输血”更是为贫困户提供“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贫困家庭创业扶贫、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同步进行,这样的模式和力度,可谓是前所未有,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了所有贫困面临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大方县并不缺乏资源。这里也有很多知名的物产,比如“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还是“奢香故里,古彝胜地”。守着金山没饭吃,产业不强是根本的原因。
说到底,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才是永久脱贫的基础,扶贫攻坚的核心在于产业支撑。恒大集团结合大方县的实际情况,已在大方县全面铺开种菜、养牛、中药材、经果林四大产业扶贫措施。一年时间,恒大集团在大方当地培植了9.6万亩蔬菜基地、8332栋蔬菜大棚、4.8万亩中药材基地、3.7万亩油用牡丹和猕猴桃等经果林基地……还扶持了232个专业合作社,以此运营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恒大集团还引进27家上下游龙头企业进驻帮扶,不仅升级改造各产业的基础设施,还促进形成各产业的产、供、销一体的良性产业链结构。
恒大的扶贫并非“给钱就行”,其有着更长远的考量。恒大集团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以蔬菜产业为例。恒大集团通过援建育苗基地、节水灌溉和蔬菜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扶持互助合作社组织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引进地利集团等12家蔬菜上下游龙头企业,并配套建设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指导育苗中心生产。蔬菜成熟后,由集散中心到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现场收购,然后集中洗、拣、分,把绿色蔬菜供给到重庆、贵阳等全国各地。[下转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