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娟
近期,普华永道(PwC)发布的《2017年内部审计行业现状研究报告》不留情面地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会给组织带来影响的各种干扰性力量,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密切把握其动向,这影响到了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价。普华永道指出:“利益相关者认为内部审计能为组织带来重要价值的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54%下降到2017年的44%,处于我们跟踪这一指标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那些从内部审计获得重要价值的利益相关者中,有一半的利益相关者期待内部审计职能提供更多的价值。
《财会信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和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教授、人本内控研究所所长王海兵。
刘志耕认为,提高内审工作在企业中的职能及地位不能是内部审计机构一厢情愿的事情,相关政府部门、内部审计行业、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及内审人员多方应共同努力。
他具体指出,一是各级国家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协会要大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全社会知道,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往往有先知先觉、了解更多、深入实际、反馈及时、防患未然、自查自纠、成本低廉、专业审计等功效和特点,要让各单位对内审机构从“要我建立”变成“我要建立”,这才是宣传工作应该达到的境界。二是国家审计机关不仅要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定位,更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从企业内部体制机制上规范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职能,要让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立有依据、行有方向、查有方法、严有保障。三是各级内部审计协会一定要从全面、指导、实操的角度考虑如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各项规范要求和行为准则,要让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干有目标、审有标准、判有尺度、言有权威。四是国家审计署和内部审计协会一定要引导、指导内部审计转变传统理念、拓展业务领域。内部审计一定要从仅是针对会计账表的审计监督向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可行性分析、各项预算、绩效评价等多领域拓展,从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一定要从内部审计是监督者的角度,向既是监督者也是服务者的角度转变;一定要从审计后仅是提问题,向既提问题也提如何改进的可行性建议转变;要从监督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要从查弊纠错向强化管控、提升效益转变。五是一定要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内审人员不能仅是选择财务人员,还要选择具有一定综合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对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拓展、审计方式方法更新及审计技术进步的需要。六是一定要配备必要数量的内部审计人员,以确保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王海兵同样表示,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地位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共同着手。他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改善内部审计制度环境,形成较为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从法律层面提高内部审计职能及地位。第二,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领导层的联系沟通,改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传统认识,从而使领导层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第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转变其对自身的定位,加深、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使内部审计职能能够得到完整的运用。第四,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再附属于财务部门,才能使其职能不再受限于其他业务部门,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第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内部审计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完善其信息收集处理手段,发挥“互联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功效,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及地位。
“总之,我国内部审计要想有所作为、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和地位,必须遵循‘共生’的发展理念和原则。”王海兵提出,内部审计机构与组织共生,构建“战略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和董事会共生,构建“独立尽责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共生,构建“沟通增值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与组织内其他部门共生,构建“服务共享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共生,构建“合作互助型”内部审计。
刘志耕强调,内部审计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独立性不足的问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规范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大型企业都将执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刘志耕建议,企业应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股东大会、董事会领导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务工作,在行政上则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内审机构的地位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和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单位,审计部应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业务指导。这样的运作机制可以很好提高内审机构的地内部审计技术智能化、内部审计对象人本化、内部审计增值共享化、内部审计文化多元化,有利于内审机构更好发挥作用。
王海兵最后表示,互联网+时代,内部审计呈现内部审计管理战略化、部审计功能协同化、内部审计营销国际化等七个方面的特征,这些都是内部审计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期待业界、学界、政界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大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