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11141”党建工作模式 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甘河农场隶属于大兴安岭垦区,下设22个生产队,10个直属单位,1个党委,8个党委委员,31个党支部,党员742名,总人口30500人,职工1825名。在党建工作谋篇布局上突出重点,着重探索了群众工作的经验办法,创建“11141”党建工作模式,在调动职工群众投身农场发展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农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场“11141”党建工作模式具体内容是指:“1”是指打造一个能够联系群众、引领致富的党支部;“1”是指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QQ党建”和“微信党建”相结合的现代高科技网络办公平台;“1”是指打造一支“一面党员一面旗”的党员干部队伍;“4”是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四个服务,即服务职工群众生活、服务学习、服务生产、服务职工致富。“1”是指实现一个目标——农场职工率先达小康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农场党委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强化农场党委政治核心和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党建工作“11141”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坚持把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提升作为工作重点,使该党建工作模式体现在农场十个方面工作上:

  改革党建工作制度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11141”工作管理模式是该场党建工作的模式创新和探索,是在不断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如何把此项利于统一思想、经济发展、富民兴企的正确工作模式推广开来,农场加大工作规范力度,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作风建设、强化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相继制订了《甘河农场管理制度汇编》和《作风建设制度汇编》,并发放到全场各单位作为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在制度的约束下,农场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党员队伍,使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保证党建工作平稳有效开展。

  建设过硬领导班子

  “打铁需要自身硬。”每到年初农场党委会讨论制定全年学习计划,通过每周一集中学习、每月1次中心组专题学习,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树起来,杜绝“虚”火上升,以学修身,防微杜渐。再有,农场强化各级班子责任制,不仅一级抓一级、上级带下级,还要一级看一级、下级看上级、上级要做下级表率。同时建立班子成员责任清单,明确责任要求。多年来,该场坚持用制度管人,班子成员带头严格执行:公开廉政承诺,重诺践诺,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常规工作主动作为。在工作中勤政务实,真心为民、诚心待民、热心便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官僚特权,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积极面对企业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不绕道,迎难而上、克难求进,在不断破解难题中推动农场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着力抓好学习提高

  几年来,农场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全场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和特点,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和计划。还开展了“读学讲用”活动,全面提高全场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引领经济发展能力。同时,农场坚持每月22日机关学习日制度,按照集团公司四个一的要求,抓好学习。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党员和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和素质。

  大力抓好干部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农场建立健全两级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和议事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坚持民生集中制原则,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效率。在全场干部中推行工作日记制度。探索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还抓干部学习培训,大力培养后备干部和后备力量。农场先后派出4个科室10名干部外出受训15人次;选派20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到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半个月,选送8名场队级干部到九三农垦挂职锻炼;在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过程中,农场党委书记亲自到生产队宣讲28场,受训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约2000多人。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学习教育培训,使在职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农场坚持抓干部作风和干群关系改善。在农场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场机关、直属单位的干200余人下队到一线工作累计下队3800余人次,总共包住户3241户,累计发动群众3241户。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广大职工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由“袖手旁观”到积极参与。职工累计出资193.2万元,投劳27184人。全场住户参与率达100%,职工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达100%。

  倾力抓好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石”。农场党委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能,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上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着力打造主题连队,起积极示范作用。培养和推出一批有作为、有影响、有说服力的基层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该场规范党内生活,严明党的纪律,严格管理党员,提高党内生活质量。提出了各基层党组织以民生工程建设活动为载体,在服务群众中强党建,在民生工程建设中提升党建新的工作思路。全场各党支部带领发动群众,开展了以清垃圾堆、清柴草堆、清垃圾堆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洁化“三清五化”为主要内容的连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全场约有300名党员干部自发地组成了年轻党员、年老党员和干部职工3个帮扶攻坚突击队,与基层职工群众吃住在一起,重点解决路、房、水、电和通讯等基础工程,帮助鳏寡老人和家里无劳力的农户扫院落、铺甬道;清垃圾、建围栏;拆旧房、建新居等,确保惠民政策全覆盖,共同建设美丽新家园。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参与队区建设的积极性。

  积极抓好内外宣传

  高唱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该场创办了《甘河快讯》、甘河新闻,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工具,把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好、把集团高层的声音传播好、把农场的主流展示好;要宣传农场发展目标和美好蓝图、宣传集团公司和农场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产业化发展、场域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农场加大外宣力度,以呼伦贝尔市“三大媒体”为重点,加强报道深度,扩大报道范围;同时,农场扩大对省区级和国家级媒体的报道力度。全年农场在市级媒体发稿10余篇,省部级媒体发稿20余篇,国家级媒体发稿100余篇。还积极做好民生工程的宣传工作。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农场开展“十日攻坚”、“百日会战”和“奋战60天”等活动,制作各类宣传广告牌100块,印刷宣传资料10000份,宣传手册4000本,创办了工作简报,共刊出17期,刊登、编发工作动态消息80余条;召开职工职工大会23次,党员大会30次;同时,农场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每周编辑《甘河快讯》、制作农场电视新闻和每天广播,还利用网站、贴吧、微信等形式宣传各项民生工程知识。组建了民生工程宣讲团到一线宣讲,参与的职工群众达到1000多人次。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职工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的认识更加深入。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

  文化如雨,润物无声。多年来,该场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挖掘、整理、提炼农垦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黑土地文化。重点抓好主题连队建设,计划为一队、四队、五队、六队、十队授旗。农场还大力推进“以会促创、典型示范”战略,开展“五进家庭”等活动,五种模范户各有特色,助推了文明新风的广泛传播。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新农场、发展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实施了“甘河之夏”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农场还围绕“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和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并建立道德模范档案。农场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20名,获得局级道德模范表彰的有18名。该场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深入开展“治理八乱,美化家园”活动,扎实推进新农垦建设。依托国家的各项民生工程,大力开展了以清垃圾堆、清柴草堆、清垃圾堆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洁化“三清五化”为主要内容的连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使连队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环境治理活动,干部的作风转变了,和群众的距离也拉近了,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称赞。

  切实抓好党风廉政

  农场积极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开展了“忠诚农垦、敢于担当、艰苦奋斗、清廉奉献”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开设廉政讲坛等系列活动。该场还狠抓惩防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流通、大宗物资采购、财务管理、违反劳动纪律等专项监督检查。开展为民、爱民教育,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廉政爱民的典型。

  兼顾抓好工会群团

  坚持民主管理是发挥职工群众当家做主的前提。多年来,该场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推进场(队)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群众健康体育活动。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庭院经济,采取积极措施增加职工收入。全场以“读学讲用”活动为载体,在原有“流动书屋”“图书角”等活动基础上,开展了“书香甘河”活动。

  营造安定稳定氛围

  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特殊桥梁和纽带。农场深入开展了接访、走访、下访、摸排、调解工作,及时解决职工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还加强领导,落实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该场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农场创建活动,提升群防群治的水平,不断加强普法工作,开展普法答题活动,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几年来,甘河农场通过不断地探索创建“11141”党建工作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进程。2006年以来,农场先后被农业部列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全国农林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单位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周旭友 王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