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永志 李波 苏光建
●被大雪覆盖的营地。 周兴国/摄
●正在作业的放线工。 李波/摄
5月的巴蜀大地阳光灿烂,满目苍翠葱郁。而远在大西北准噶尔盆地东部阜康断裂带二维地震采集项目施工的朋友却传来信息,5月2日晚上8点过川庆物探项目工区的吉木萨尔下雪了,施工人员又穿起了御寒的棉工装。时隔两天,笔者启程前往工区采访。日夜兼程,午夜前抵达项目前指驻地吉木萨尔,远山近岭朦朦胧胧。翌日清晨,推开窗门,不远处绵延山峦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不用说,那山中也有几天前飘落的雪。
5月5日这天采访的第一站是放线班。下午4点过一上工地,放线工谢洪明正和他的同伴们在埋置检波器。他的老家在四川德阳的罗江县,以前是在中石化的地震队打工,已经做了十多年。去年开始到新疆的四川山地队,今年4月10号到的准噶尔阜康项目工地。他说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了早饭带上中午吃的馒头就坐车上工地。所在的放线班20个人,按先前已经由测量工测量标定的检波器点位埋置检波器。项目施工是采用双线,每个检波点要埋24个检波器。放线工先用十字镐挖出一个约10多公分深的小坑,再用铁锹铲除泥土和小块鹅卵石埋上检波器。这天是在第10线施工,到下午4点过已经埋了100多道了,下午一般7点过收工回去。
笔者造访时,施工人员正在激发线号FK2017-10K2、激发点号2290.5的检波器桩号上打检波器坑。谢洪明已在激发线号FK2017-10K3、激发点号2291的检波器桩号埋置好最后一个检波器,说话间他离开这个点位扛着铁锹去追赶同伴去了。
放线员工的身影渐渐远去,测线穿越的农田里,新栽种苹果树有的不到10公分,有的则有1米多高,细细的枝桠上吐露出铜钱般大小的嫩绿叶片,似乎在告知世人准噶尔盆地春天的到来。
前往钻井机场的路凹凸不平,一路颠簸穿沟过坎。快5点到达一个冲沟,越野车无法前行了,笔者一行只得徒步去钻井机场工地。钻机点位距停车的地方至少有近两公里的路。快到机场工地时,从山上下来一位女士。她的手里提着一个空油桶和一个水壶,说是要带下山去的。她说中午钻工们吃的是干饭和炒莲白,已经用过的碗筷装在一个塑料背篼里的,放在上山的一个路边上。她叫谢世香,今年44岁,丈夫陈玉中比她小三岁,家住四川平武县水晶镇。夫妇俩今年是第一次到勘探队打工。
5月5日这天,钻井组已在11K2线上打出1989.5等两口井,下一个井位在山的丫口上,刚平好机场架起钻机,准备天黑前还要打出一口井来。他们说出来都快50天了,还没打到多少井,井打少了效益就很差,还要争取多打些。
施工区域内,5月2日洒落吉木萨尔的雪已没了踪迹,倒是不远处绵延山峦还被白雪覆盖。这天晴空万里,半轮新月已悬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上。5月5日是农历四月初十,一年中的立夏节气。项目工地上已弥漫着夏日的气息。滚滚热浪中,川庆物探上千名勘探作业施工人员在准噶尔盆地东部阜康断裂带2500多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内挥汗劳作,力争按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23000多炮次的资料采集项目任务,为准东新一轮油气勘探提供出高品质的地震勘探资料。
采访手记:物探作业是石油勘探开发的最前端工序,运用高新技术装备查明地质构造,为后续的油气开发确定钻探井位提供科学依据。物探作业极为普通,普通场景普通人,做着外人知晓不多的普通事。然而,就是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年复一年的离乡背井,起早贪黑,为的是多找油气资源助推新疆大庆建设,助推西部大开发。工作虽平凡,但平凡之中又显示出伟大!值此,特向长年累月征战在大西北油气勘探一线的员工们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