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约撰稿 王小梅
大约40年前,法国的葡萄酒因为有多年的经验和技术,以质量享誉世界,而美国的酿酒业起步不久,并没有定论。在1976年的5月24日,一位法国的酒商史普瑞尔举办了一个空前的盲品大赛,邀请几家法国知名的酒庄,和几家美国的小酒庄参加,一决雌雄。盲品大赛在巴黎的跨洋旅馆举行,9位裁判都是法国酒界的知名之士,没有来自美国的代表。
此次大赛的结果,令所有的人都跌破眼镜,因为美国在白酒和红酒两项双双夺魁。从此,美国产的葡萄酒正式的在国际舞台上受到重视。
白酒项目夺魁的,是加州纳琶郡“蒙特丽娜堡”酒庄1973年份的夏多内。在红酒项目夺魁的,是加州纳琶郡“鹿跃酒窖”1973年份的红卡伯纳。这两瓶得奖的酒,后来入选为101件代表美国历史的文物,现在陈列在华府的史密松尼雅博物馆内。
Ⅰ蒙特丽娜堡酒庄Ⅰ
蒙堡位在纳琶山谷北边,圣海丽娜山脚下,纳琶河的支流,围绕着蒙堡南面,所以此地可说是山明水秀。酒庄名字里的“蒙特”指山,酒庄命名的灵感,当是来自圣海丽娜山。
造访酒庄,可以从它的主楼开始。停好车后,绕经办公室小屋,再步上一段木质阶梯,蒙堡气派的主楼就出现在右手。
这栋楼是一座嵌入山壁的灰色石堡,正面又宽又高,斑斑驳驳,还爬满了长春藤,可见它的年纪不轻。楼前中央的阳台外,有三面大旗迎风招展:一面是美国国旗,一面是加州州旗,第三面是酒庄特制的巴黎大赛40周年纪念旗。
再登上一段阶梯,便到达蒙堡右翼的入口。这里是酒庄的接待中心,有吧台品酒的服务,也是酒庄导览的起点。
★蒙堡的时光隧道
在接待中心的柜台拿到一份白酒后,我们即开始导览的行程。
我们先去朝拜那瓶鼎鼎大名的夏多内。这瓶酒被供在墙上,并且打光照明,旁边列有当时9位裁判的名字,以及各人对参加的酒的评分。
在1882年,作麻绳生意发了大财的特卜士来到纳琶,购地开葡萄园,并建造石堡,用来储藏酒类。石窟天然凉爽,维持恒温,储酒最适合而且经济。6年后,巍峨的石堡完工了。
因为石堡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又跟1976年巴黎大赛这件重要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在2013年,政府将石堡列入保护的一项古迹。
酒庄在特卜士家经营了3代,生意兴隆,在第三代时,正逢美国禁酒期(1920-1934),政府只许商家产销医药和宗教所需要的酒类。因为这方面的需要量很少,酒庄荒废了。
1958年,法兰克买下石堡,和连接的一块地,打算跟太太金妮在此退休。
1972年,巴瑞特买下这片地产,并重整葡萄园。巴瑞特到纳琶开拓新事业。因为他当时对于酿酒是新手,所以雇用了酿酒师葛季曲来经管技术方面的实务。
葛季曲生于东欧的扣艾夏,并在家乡的大学取得栽培葡萄和酿酒学位。移民来美后,又跟一些名家学习多年,在49岁受聘来到蒙特丽娜堡时,经验和技术已经圆熟,他精酿出那瓶赢得金牌奖的夏多内。
★蒙堡的酿酒秘方
巴瑞特的儿子柏继承了父亲对酿酒的热情,并且攻读得制酒学位,在1982年成为蒙堡的首席酿酒师。
为了收成味道芳浓的果实,蒙堡采“干耕”的方式来培育葡萄。“干耕”时,地面上不给浇水。葡萄藤为了求生存,它的根会努力的往下长,吸收深土中的水分和养分。一般来说,在葡萄苗长到5、6岁时,才能试用这办法。干耕长出来的葡萄,果实小、味道足,作出来的酒自然就香浓迷人,但是产量却很少,一亩只可以收成1至2吨的葡萄果,大约是“湿耕”产量的一半。
年成好时,蒙堡生产约4万箱美酒,这几年加州干旱严重,葡萄减产,例如2015年,产量减少约35%,酒的价格可能会因此上涨。
果农在栽种葡萄藤时,一般都会考量果园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和土质等,来选择最合适的品种,以期收获最佳的产品。
得到白酒金牌奖的夏多内,所用的白葡萄,大部分产自索诺马郡的俄罗斯河区,和亚历山大谷区。这些地区靠近太平洋,受到海风的吹拂,气温凉爽,适合种夏多内。所以事实上,蒙堡的金牌白酒应该算作索诺马的酒,不是纳琶的酒。
Ⅰ鹿跃酒窖Ⅰ
40多年前,在纳琶东边峥嵘的鹿跃山脚下,有许多农牧地,也有一些葡萄园。在1970年,维尼阿斯基买下44亩梅子园,整地后,种下第一批红卡柏那葡萄藤,并为他的产业命名为鹿跃葡萄园。3年后,他在葡萄园旁边建造了酿酒厂,这便是鹿跃酒窖的诞生。
鹿跃葡萄园1973年的收成,在酿成酒后,红得发紫,在1976年的巴黎大赛取得红酒组的金牌奖!
★漫步鹿跃之原
鹿跃酒窖的一大片前花园,几乎都给沙漠长草覆盖了。麦黄色的长草在烈阳下随风起舞成浪,让人觉得身在沙漠边缘。接待中心背山朝南,是一栋矮矮的黄土色建筑。走向接待中心,在右手低谷,是一溜溜的葡萄藤,延伸到远处的树丛和鹿跃山,景致非常开阔。接待中心是西班牙建筑师巴尔拔设计的,在2014年刚完工。在大厅最显著的位置,陈列着那瓶赢得金牌奖的卡柏那,旁边列出其他9家进入决赛的酒庄,以及各酒的总评分。
宽阔的品酒厅,有一面墙全是落地窗,好让访客一面赏酒,一面并眺望葡萄园,和欣赏背景鹿跃山的四季风光。
由巴尔拔设计的岩窟酒窖,在2000年完成,可以存放6000只酒桶。酒窖大门前的长廊聚会区叫“拱门”,大门里,是可容近百人的宴会厅。在四通八达的岩穴中,有一处挑高的“圆室”,从室顶吊着一座府科摆,无声的摇晃着,像在守候沉睡中的酒。这是在天文学界有名的摆,是法国物理学家府科创制的。从它的摆动,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这样大的府科摆,全世界只有约50座。
★金牌酿酒师
鹿跃酒窖的卡柏那在巴黎大放异彩,并非偶然。它的成功,是酿酒师维尼阿斯基一点一滴灌溉出来的,也是对他功夫的最高肯定。
维尼阿斯基在1928生于芝加哥。他在大学里的专业是文学和哲学,念研究所时,游学意大利。在接触到当地每餐必佐酒的文化后,他立志要成为一位酿酒师。回国后,在1964年,开始学习相关的业务,准备开葡萄园。
1970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维尼阿斯基在费家葡萄园品尝了他们的红卡柏纳酒,惊为天人,刚好这时隔壁的梅园上市求售,他便和人合资买下,开始了以后近40年的酿酒使命。
维尼阿斯基经营葡萄园,态度非常认真。他园内的葡萄藤,每条软枝都给训练得向上伸展,迎接阳光,并且每枝上的叶片都控制在14至16片,不多也不少。
1973年秋,在葡萄好像成熟时,维尼阿斯基因为自己经验尚浅,不敢决定收成的日子,便邀请好友兼酒庄顾问切力切夫来尝葡萄。切力切夫在1938年从法国受聘来美,带来丰富的栽种葡萄和酿酒的学问,又带动创新,成为纳琶最受尊敬的酿酒天王。
维尼阿斯基在在获奖后接受访问时表示,“我觉得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以后,要更小心聆听葡萄的讯息,作出最好的酒,才不会愧对那些葡萄果。”在以后的40年里,维尼阿斯基运用他的铁腕和鹰眼,严肃的经营他的酿酒王国,同时,并训练出约30位酿酒师。
★鹿跃的产品
庄园的主要产品有三:以梅园的葡萄酿成的酒叫“SLV”,这是酒庄名字的简写。酒庄在1986年收购了邻居费家66亩大的葡萄园,用这里的葡萄酿成的酒叫“费”,以纪念原来主人费氏的友情。至于“木桶23号”,是用两园的葡萄果混合酿成的。
1974年,酒庄的顾问切力切夫判定从木桶23号酿出来的庄园酒,质量远远超过其他各桶,建议应该分开装瓶,这便是酒庄“木桶23号”品牌的来源。这只木桶的容量约1000加仑,可以分装成约400箱酒。物以稀为贵,刚出炉的2013年份的卡柏那酒,每瓶260美元,是其他庄园酒价格的两倍。
酒庄还向其他葡萄农购买果实来制酒,所以每年产量大约12万箱,对一个知名的小酒庄来说,这个数目字似乎非常大,但是他们产品还是供不应求。2015年,因为年成不好,总产量打7折,只得约9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