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市建材工业虽然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主营业务收入451.6亿元,同比增长14.6%;利税33.8亿元,同期实现24.4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列8-9位。生产水泥1712.39万吨,同比增长7.7%;平板玻璃2896.87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民间投资增速比全国平均高12个百分点。
经过“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到2016年底止,成都市建材工业的水泥、浮法玻璃、玻纤装备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玄武岩连续纤维制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4.5G基板玻璃成功实现产业化。人工晶体、光学玻璃、航空玻璃、玻璃纤维、碳纳米管、无甲醛超细玻璃棉等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已基本形成了以四川国栋、成都南玻、拉法基、中光电、成都巨石、四川中节能、成都阿克苏·诺贝尔、中材(成都)公司、光明光电、四川康泰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其他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已经是我国西部地区节能玻璃、新型玻璃、工业技术玻璃、光学玻璃、高性能无机纤维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人工晶体生产高地,是我国西部地区节能门窗及地板、管材、管件重要的生产基地。
2017年,成都市建材行业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经信委的领导下,依靠创新驱动推动建材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建材制造业向中高端和高端发展。推进建材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我市建材行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以下介绍协会在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务于政府方面
协同政府部门引领我市建材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升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协会长期坚持的工作重心。
一是积极做好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
二是积极配合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搞好行业调研,了解企业诉求,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近年来,协会除每年协同市经信委对我市部分玻璃、新材、防水卷材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外,先后分别配合国家对全国建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并与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到青白江区专题就发展绿色建材,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进行专题座谈;结合专项工作的开展,深入成都建工建材有限公司、成都胜达玻璃有限公司、四川永宏欧典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与企业老总和管理人员交流座谈,宣传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应用的政策措施;为把握我市混凝土排水管行业现状,协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对全市混凝土排水管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形成了《成都地区混凝土排水管企业调查情况及分析报告》,拟报政府主管部门作决策参考。2016年3月,应对建材工业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下滑的困难局面,配合市经信委成功组织行业五户企业参加,由市经信委施主任亲自主持、总工及11个相关处室出席的建材行业专场协调会,会后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逐项落实解决企业诉求,企业反映良好。
三是全面了解国家对建材产业“十三五”规划的设想,做好我市建材产业“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协会派员并组织5家企业参加了中国建材规划院召开的“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讨会。协会积极参与研究工作,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建言献策,并提供有关咨询支撑,做出积极贡献,受到中国建筑材料规划院的好评。
四是在引导企业在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协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排水管分会在成都组织召开了《预制箱涵行业标准起草及研讨会》,对我市预制箱涵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协会派员参加了《PCCP管国家标准》的修订会。
五是牵头制定建筑工业化混凝土部品地方标准。在市经信委、市质监局的指导下组织产学研等机构、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从2015年开始立项至2016年协会已完成了《建筑工业化部品尺寸协调建筑工业化混凝土部品》等四项和《预制混凝土箱涵、大弯矩方形混凝土电杆》等六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已获得市质监局、省质监局审核批准公告实施。
二、服务于建材企业和会员企业方面
协会是会员之家,为企业排忧解难,作好全方位服务是协会应尽之责。协会通过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上级协会及其他相关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增强服务手段、构筑服务平台,服务领域和质量均有了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帮助省内的安全玻璃企业,完成了安全玻璃3C认证的初审、复评及监督检查;帮助我市水泥、水泥制品、陶瓷、塑钢型材、外加剂等生产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帮助水泥企业搞好“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帮助企业联系质检人员取证及质量检验,为取得成都地铁砼管片销售合同打下基础;组织专家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配筋图册;帮助我市建材企业申报“成都市著名商标”;帮助企业沟通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
(下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