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实体书店“回春”: 全民阅读的“最美风景”能否延续?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台湾词作者方文山受邀在上海重庆南路新开张的品牌书店“大隐精舍”内,与百余名上海读者促膝相谈读书之道。

  这个世界读书日,上海的文艺爱好者们普遍遭遇“选择障碍”。短短一周内,就有五六家特色实体书店宣告开业,如桃李争春摇曳于上海全民阅读的暖流之中。据悉,今年上海将新开近20家实体书店。

  繁花乱眼:上海特色书店竞相“绽放”

  在上海青浦的水乡古镇——朱家角,近日悄然冒出了一家文艺气质的小书店,名唤“角里”。顾名思义,书店面积精巧,安静栖居于水乡的一个角落。但吸引眼球的是,这个小小的书店只售卖一种图书,定期更换种类。

  爱书人都知道,角里书店“只卖一本书”的模式,效仿的是日本东京只有50平方米的著名书店森岗。不过,只卖一本书的实体书店也能生存,这就有赖于商业机构的助力。朱家角新开发的商业地产对书店给予了优惠租金扶持,它正需要像“角里”书店这样能吸引游客留下来、慢下来的文化空间。

  上海实体书店新品牌——大隐书局却是大隐隐于市,都选址于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大隐书局的创始人刘军这两天忙得连坐下的时间也没有:4月21日和23日,大隐在巴黎春天商场和黄浦区文化中心一口气连开两家分号,盛况无二。

  实体书店正在上海迎来春天。来自浙江的博库书城、北京的蒲蒲兰、重庆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几又、广州的方所、江苏的大众书局……全国各路诸侯正在上海攻城略地、加速扩张,试图抓住实体书店复苏的黄金机遇。

  互联网经济加持,实体书店真正转型

  仅在几年前,实体书店还接连采取撤退收缩战略,让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发出“拯救书店”“拯救阅读”的痛心呼声,缘何转眼间已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在上海,有的书店以氛围取胜,堪称“书店+咖啡馆”;有的书店以“最美”闻名,已经成为游客热门取景地标;有的书店精选文创产品,步入其中,琳琅满目的文创衍生品自然散布于书籍之间,犹如精品买手商店;也有书店形似传统文化会所,擅长花艺、茶道、精致饮食。24小时书店、电影主题、女性主题书店……各类细分需求的小众化书店也大行其道。

  不过,实体书店特色虽异,却也有共性,就是从“单纯卖书”转向“文化体验”和“知识分享”,吸引人流积聚人气,成为城市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书店背后的商业理念,已悄然转换为互联网时代的体验经济与分享经济。

  实体书店回暖,得益于文化产业勃兴

  “如果说前两年实体书店回暖尚是一种信号,今年这种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与传统书店相比较,新开放的实体书店更具互联网经济特征,它们都是功能复合的文化空间,有丰富明确的阅读活动计划,让城市更具文化气质和活力。

  上海是全国率先对实体书店实施扶持政策的城市。早在2012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就颁布政策,通过资助、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有影响力的实体书店发展,至2016年已投入专项资金逾6000万元。

  而在政府扶持之外,商业资本和风险资本对实体书店也日益看好。大隐书局正在筹划开设新的门店,因地制宜将书店与当下大热的民宿结合,创造出新的业态。刘军认为,只要得其真味、做到极致、持之以恒,文化一定是个好生意。(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