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宜城市供销社:产业引领促发展 合作共享创新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传雄

  

  宜城市供销社是湖北省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按照“产业引领 服务促进 合作共享 方式创新”基本思路,发挥农产品加工、销售、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的牵引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打造出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带动农户1.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近20%,在全市初步形成了粮食、食用菌、鸡鸭、甲鱼等集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创新改革模式,提升运行质量

  

  宜城市是一个农业县市,如何把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是农业发展一个重要难题。近年来,宜城市供销社逐步摸索出一条按照同一产业农民的共同需求组建龙头企业的路子。在龙头企业引领下,采取合作方式将同一产业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大规模的基地生产,逐步形成从种养殖开始,直至销售全过程的生态产业链,有效地将供销社的职能融入农民生产经营之中,较好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发展。根据龙头企业主要功能可分四种类型:

  加工带动型。农产品加工升级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在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过程中,突出扶持供销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为主,集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网络郑集、刘猴等三个乡镇鸭农,由公司提供鸭苗、饲料,以饲料换鸭蛋或回购老鸭加工生产皮蛋、咸蛋、板鸭进行销售。目前该公司有3个养鸭合作社组成的联合社,网络养殖户26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10000户农民养鸭,拥有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鸭舍10栋,年可循环喂养蛋鸭10万只;有年产5万吨的业鸭饲料生产线和饲料配送中心,年产皮咸蛋1亿枚,真正实现了做大做实鸭产业,较好解决了产销矛盾,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600万元。双兴工贸公司是宜城市粮食加工企业行业老大,生产的“落花潭”香米、泰香米两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现在流水落花潭和小河朱市都建有年加工3吨的加工厂,该企业不仅满足了6万多亩的粮食加工收储,也促进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该厂扩展发展空间,做强做大产业链条,新成立了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稻麦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建成装机容量2MW的沼气发电厂,年发电1382.4万度(折标煤4610.3吨)。沼气发电副产的8万多吨沼渣可生产7万吨生物有机肥,同时该项目可带动当地农业增效2000万元左右,农户增收430万元,直接增加税收247万元,真正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销售带动型。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优势,是深化综合改革的基础,有利于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宜城东西两山素有种植木耳香菇的传统,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国供销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襄阳中泰德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香菇、木耳等菌菇干果出口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主要出口销售至东南亚、中北美洲、欧洲及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以来出口创汇达2100万美元。公司网络了3家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融合模式,辐射带动8000多户蔬菜、食用菌种植户,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科技带动型。传统种植模式不利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综合改革中他们强化科技服务,努力提升供销社服务水平。全国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宜城供销郭家台生态甲鱼专业合作社,采取 “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经营模式,运用“鳖--稻”共生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以螺蛳、小鱼、小虾等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活饵料投喂鳖种,同时稻田不施加任何化肥药剂,依靠甲鱼的粪便为稻谷提供肥料,依靠甲鱼捕食昆虫、实现生物防治预防稻谷病虫害发生,达到水稻甲鱼双收,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目前,该合作社共有农户507户,实现稻田甲鱼养殖面积 6000亩,户均增加收入36000元。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还专门就合作社“鳖虾稻”生态种养模式制作了专题片,向全国推介这一种养殖模式。鑫源种养合作社通过带领300多农户养殖青蛙,以提供科技生化养殖技术为引领,户均增收24000元,走出了一条风险小、收益高、助农增收的好路子。获得“首届湖北名优蔬菜银奖”的金农蔬菜合作社,不仅指导农户科学种菜,还专程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为农民开展科技讲座,既让农户转变种植观念,还为农户增加了收入。

  社会化服务带动型。近年来,主动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势,努力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系列化服务,推进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农资供应、工厂化育秧、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汇川现代农业公司现有的20台大型旋耕机、15台大型收割机、1套育秧机等先进农机具,能满足1万亩的土地耕地、播种、收割等要求。自2015年始,现已土地流转、托管面积10500亩,覆盖雷河季莲村和原种场以及金铺、简家洲、新集、李家湾等村。乐润现代农业公司现有仓储4栋,容量7800吨,农机具30台套,面积3400㎡晒场1个,育秧工厂、粮食烘干机(日烘干300吨粮食)。在小河镇梁堰、杨湖村、张咀村流转托管土地8330亩,涉及农户324户。两家公司都做到了从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从农药施肥到收割、收储、烘干提供全套服务,农户们高兴的说“我们提供田,种收都不管,年底只拿钱”。

  

  把握关键环节,促进改革发展

  

  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中,立足本社实际,把握几个关键环节,保证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供销社是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在综合改革中既要做到主动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又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工作,牢牢把握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方向和节奏,扎实有序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坚持龙头企业的培植。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选择有实力,带动力、创新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选择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必须有事业心,讲诚信,有品行,热心为农服务,服从供销社管理,承认供销社章程,这样才能形成长效的合作发展机制。

  坚持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供销社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农服务,在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中,要时刻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帮农民思考,为农民着想,共同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坚持资源整合,强化改革力度。一是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如电子商务建设中,紧紧围绕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这个历史机遇,依托“供销蜂鸟”电商平台,整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如宜城供销蜂鸟电商公司帮助楚大鸭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皮蛋、咸鸭蛋等产品,平均每天有1300多人下单,营业额每天高达6万多元。今年5月,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参观考察了楚大鸭业电商平台,对农村电商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加强与涉农部门配合,如农业、商务、财政等;三是整合社会资源,主要是相同性质的专业合作社,如玉保养鸭联合社、养羊协会等,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抗御风险的效果。

  通过改革,现有涉农企业6家,领办、联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网络农户达18000家,通过增加为农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