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如火如荼。在4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操男团在预赛不利情况下实现绝地反击拿到金牌,实现了该项目的卫冕,队长陈一冰却在最被外界看好的项目吊环上遗憾与金牌失之交臂。
四年后,已经退役的陈一冰进军互联网行业,变成创客,创办了型动体育并担任CEO。如今的他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奥运经历,对于创业他又有哪些感受呢?
记者:你参加过两届奥运会,成绩非常的好,拿了三金一银,在你自己对奥运的记忆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陈一冰:首先是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我觉得是一届非常完美的奥运会,能够在家门口夺冠,拿到两枚金牌,对我印象非常的深,因为意义不同,而且在自己的主场实现梦想,是非常完美的事情。第二个是伦敦奥运会的银牌,在2012年吊环决赛的时候拿到银牌,对我里说也是记忆深刻的,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遗憾吧。
记者:刚才讲两届奥运会,有美好的记忆,也有不美好的记忆。你在整个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候肯定是站在奥运冠军奖台上,但在之前漫长的训练过程中,你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潮期,当时是怎样渡过这段难关的?
陈一冰:当时我去国家队的时候,是一个替补运动员,应该连替补都不算,只能算一个交流的运动员,没有人认识我,甚至根本算不上线一线的运动员,我非常的迷茫。当时我想过放弃,但我爸妈只说过一句话,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也许有比你更出色的运动员,因为种种机会,他们没有来到国家队。虽然你现在看上去很不被重视,但是至少你有了一个来到国家队的机会,你应该去珍惜这个机会。
为了证明我来到国家队对得起这样的机会,所以,我每天要比其他运动员早进馆一个小时的训练,然后每天要比其他运动员晚出一小时训练。我的自律还是非常好的,每天按点睡觉,每天训练要比别人更辛苦,以及我会为我的目标不放弃,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发胖的人,我一吃就容易发胖,我为了训练,可以几年不吃主食。常年就一个菜单,早晨起来咖啡,然后一个鸡蛋,中午就一块鱼什么的,晚上一点水果、蔬菜,常年就没有变化过,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忍受的状态,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休息,是一个非常枯燥和封闭的状态。
记者:你现在已经退役了,你回想起来20余年的运动生涯,你觉得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或者改变是什么?
陈一冰: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运动的精神,竞技运动员最大的挑战就是面临困难的一种状态。20多年的体操生涯,对于我来说,就是教会了我怎么样去面对困难,去勇敢地正视它,并一件一件克服它,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
记者:你在退役后,包括退役之前,是怎样规划自己退役后的生活?有没有经历过一段特别迷茫的时期?
陈一冰:其实我对我退役后并没有太迷茫,因为我一直在考虑,我是一个对自己未来有过规划的人。不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了以后,2009年那一年是我特别犹豫的一年,我心想还要再练四年,但是担心四年后还能不能成为奥运冠军。为了以后,那时候我跟另外一个合伙人做了健身会所,后来我把健身会所做到六家,那个时候是为了自己退役以后搭的这样一条路。而且对于自己的规划,我觉得未来体育一定是全民体育的时代,所以就选择了创业,我一步一步都是按照我自己去想的状态去实现的,并不是说走到哪就到哪,并不是这样的。
记者:2015年创办了型动体育公司,当时创办这个公司的初衷是什么?
陈一冰:其实我当时创办这个公司是希望能够做这个行业的全民体育的标准,因为我是这样来判断的,全民体育现在是全国的爆发,参与体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包括跑团、健身人群。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讲,对于市场的判断就是说,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同时未来几年一定是急需体育教练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和总局一块儿做健身教练的行业标准的一个规划,以及这样的培训。
记者:现在公司的规模有多大呢?
陈一冰:现在公司整个有40多人,我们在大连有一个公司,大连是一个技术开发软件的队伍,有20多人技术的核心团队是在大连,这边大部分是市场和运营的团队,差不多40多人。
记者:你说过不喜欢别人叫你陈总,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是一个霸道总裁型的领导者吗?
陈一冰:我一点也不霸道,我和现在所有员工的关系非常的融洽,我不属于特别强硬型的。之所以刚开始不适应陈总,因为我觉得提到陈总,会觉得我很商业。我自己在不断学习看书当中,我慢慢也觉得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既有商业价值,又能够同时对社会有贡献的,这才是一个理想中的企业。我看到这样一个状态情况下,我是特别愿意成为这样一个陈总的,我的公司一定要盈利,不盈利的公司一定是不好的公司,而且我觉得型动体育是能够为市场作出贡献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记者:现在你的身份和之前做运动员发生了完全不同的转变,你觉得这两种身份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会不会有些地方有相同或者类似?
陈一冰:我先说相同的,相同的就是我刚才说了,我依然面对很大的困难,我练体操也不是一天成为奥运冠军的,是一点一点成长。我刚开始管理企业的时候,也是面临很多的困难,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些管理的细节等等。但是,我经过半年多,我完全适应了。同样,这样强适应能力,正是体育带给我的,就是我刚才说的对困难的面对和理解,我是非常强适应的,我是很快能从中转变的。同样,我虽然看上去是转型做企业,我同样是在体育扎根,我20多年对于体育市场,不管我自己参与过竞技体育还是对大众体育的分析,以及我在国外的比赛,看到国外的竞技体育以及大众体育,我是认为自己有非常优势的眼光以及独特的视角。虽然现在体育产业热,包括资本热,包括我和很多资本的人聊,不是所有人的资本都很懂体育的。所以,我作为一个体育人,做体育的事,现在来讲,我还是非常得心应手的,对于市场的判断,几次的判断还都是非常准确的。所以,我觉得这是相同。
不同的,就是因为那时只需要管理好自己,大部分的时候,挑战那个极限,我只需要把自己调整好,比赛好,去战胜对手,是这样的。但是当你做企业的时候,我会觉得你追求完美的难度会更大。刚做企业的时候,你想追求完美,应该来讲难一些,因为你动调动所有人都跟你一个完美的程度,这是一个不太一样的。所以,你要学会调动每个人接近完美的状态,包括每个人的能力也不太一样,对你的想法概念,可能接受能力也不太一样,这可能是不太同的,你现在需要带领一个团队,把你的理想实现。
记者:就像刚才提到带团队包括创业中有很多困难的事情,虽然带着奥运冠军的身份,但创业的话大家都是一样的。
陈一冰:对,一个人有很多的身份,我觉得我除了不会编程,我应该在这个公司里也算是对业务都是非常了解,因为我是一个真正创业的人,很多运动员在转型,他可能用的更多是个人IP以及影响力,我几乎是每个人在这个公司,对公司的发展,对于部门的建设,对于每一个人,以及招人,几乎是我亲自面试的,因为对业务了解,我知道面试的人需要来什么。我对公司非常的了解。
记者:你在创业过程中,肯定有很艰苦的时候,很困难的时候,能否给我们具体讲一讲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陈一冰:最艰苦的时候,我觉得都无所谓了,我每天在公司和员工一块儿吃盒饭,或者加班到很晚,这些都不算艰苦。最难的事是很多人不太懂体育,包括我刚才聊的资本问题,中国的体育虽然是快到5万亿的市场,甚至7万亿的市场,但这个市场需要十年的计划、二十年的计划,是大家不断地投入,就像型动体育这样的一些很多体育的公司,不同的维度,有体育赛事的,共同从开发这个市场、培育这个市场,比如我们从价值一个亿到十个亿的增值,很多公司才能把这个市场变为5万亿的市场。但很多的投资人,或者更多现在不懂体育的,甚至是之前投互联网的人,他恨不得我投你,你马上能变成多少倍,这是我很难跟他们说清楚的事情。
再一个,困难就是合伙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你的影响力还是小,你没有办法跟乐视这样的公司比,对于这样一个公司,所谓的中层或者高管你就很难有特别好的人才来用,开一个公司,有才华和很有才能的人很难来到这里,这就是创业公司缺钱、缺人,但是我觉得这是太正常的事情了,所有创业公司,只要你去认真干的公司,几乎都会这样。我希望未来型动体育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体育公司,那样的成就感,对于我来说,是我后30年追求的。
记者:我们知道前一阵型动体育举行了一个发布会,提到要为退役的运动员服务,你是怎样想到去服务这些人群?
陈一冰:不管怎么转型,我还是运动员出身,我特别了解运动员转型的难,即使我是奥运冠军,我在转型的时候,选择的道路特别的窄,有一些运动成绩的运动员的选择可能是会回到各地方的体育局,更多没有运动成绩的,可能就不知道他怎么去安排或者分配。其实我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即使他不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可能他在这个领域从事了五年、十年的专业训练,他是一个持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型动体育现在做这样的培训,也是希望能够帮助这些所谓没有成绩的运动员,但这些世界运动员能够把他的技能,通过认证,通过培训,服务应该服务的市场,他其实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讲,并不是因为我能给你一笔钱,我今天给你十万,也可能你一年,就算你省吃俭用,一年二年就花完了,你不能救济他一辈子,你应该给他一个技能,给他一个市场,让他去弄他自己的,哪怕我教球,哪怕我教人健身,哪怕我教人跑步,我用自己的能力去挣钱,然后去让他生存,这对于运动员也好,对于社会来讲都是一个好事,我觉得型动一定要有这样的状态。
我现在不能满足所有人,但至少在我开启的培训和认证里面,我对一些运动员是免费的,虽然我不能承担所有的成本,因为型动体育也是一个商业的公司,也需要人员,每天这些员工也需要我们的开支这些。但是,在尽最大可能情况下,我能帮助的就是十个人,未来可能能帮助一百个人,但是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