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党的伟大精神是创业兴企的重要法宝(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襄阳泽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宋开荣

  (上接8月10日3版)

  

  三、党的伟大精神具有鲜明的

  基本特征

  

  党在95年历程中培育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是党的科学思想理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追求、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风貌的结晶。虽然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各自丰富的内涵与鲜明特点,但历史地看,又是一脉相承的,是体系化的精神财富,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总结概括这些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伟大精神,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宣传和弘扬党的伟大精神。

  党的伟大精神具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一是理想高远性。党的伟大精神之所以对于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作用,是因为它们蕴含着高远的理想,是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等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高远的理想,我们党才凝聚起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因为理想高远,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因为理想高远,“一张白纸”逐步被画上又新又美的图画;因为理想高远,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

  二是紧贴实际性。党的伟大精神并不因为理想高远而脱离现实,而是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如井冈山精神强调敢闯新路,指引党和工农红军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路;西柏坡精神强调坚持“两个务必”,提醒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两弹一星”精神强调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密切合作、集体攻关;改革开放精神强调开拓创新,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三是科学理性。党的伟大精神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客观规律为依托,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彰显了科学理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强调“实事求是”,大庆精神突出“讲求科学、‘三老四严’”,抗震救灾精神要求“尊重科学”。这些都表明,党的伟大精神始终坚持科学理性,体现的是我们党对自身活动合乎规律性的不懈探索。

  四是人民大众性。这是党的伟大精神的根本特征。也是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在党的伟大精神上的表征。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伟大精神的创造者是八千多万党员,亿万人民群众是党的伟大精神建设的主体,是一切伟大精神形成最深厚的源泉;党的伟大精神也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都是党伟大精神人民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的人民观、邓小平的改革观、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人民利益始终在我们党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始终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最终的最高的价值尺度,也是形成党伟大精神人民性特征的理论基础。党的伟大精神教育人更激励人、依靠人更发展人,始终不离开人民大众,体现的是我们党对自身活动合乎目的性的积极追求。

  五是生动实践性。这是党的伟大精神的核心和基础,是党的伟大精神的现实性或动态性特征。从根本上说,党在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党的伟大精神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又用伟大精神的成果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人民群众伟大生动的实践活动是党的伟大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六是民族传承性。这是我们党的伟大精神区别于其他党派(国家)民族精神的一个基本特征。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精神的浸润和沉淀。没有中华民族根基,党的伟大精神就没有“源泉”;没有批判传承,党的伟大精神就割断历史,不能延续;没有发展创新,党的伟大精神既谈不上真正的传承,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我们党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的文化精神传统,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过程中世代薪火相传的,就是扎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沃土,吸收精华,适应中国国情,符合民族特点,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铸就了党的伟大精神的合理内核,形成了以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性、传承性、创新发展性。

  七是与时俱进时代性。这是党的伟大精神的时代性或历史性特征。纵观95年来党所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在坚守“内核”和“基因”的基础上,又是与时俱进的。党的伟大精神的时代性集中展示在内容时代性、特色的时代性、发展的时代性三个层面,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一方面,党善于根据自己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提出和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另一方面,党的伟大精神跟进式地形象地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使其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断增添新元素。如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和党领导的事业不断推进,把尊重科学、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等新的元素不断充实到党的伟大精神之中。第二,不断赋予新内涵。追求崇高精神、彻底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牺牲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以人为本精神等,是党的许多伟大精神共有的内容,但由于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不同,它们的具体内涵又有所区别。如长征精神强调的独立自主,是要回答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大庆精神强调独立自主,是要回答在艰苦条件下如何自主创业;而改革开放精神强调独立自主,则是要回答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95年来,正是在坚守与变革、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中,党的伟大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不断发展着的事业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八是开放包容性。这是党的伟大精神体系性或共时性特征。党的伟大精神是在党的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每个历史时期,党的伟大精神是一个确定的完整的体系,但从整个历史来看,又是相对的。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不断吸纳、调整、完善的动态过程。同时,党的伟大精神不仅突破了党的精神产物界限,还延伸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物质、制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内容。她的开放包容性使得她一方面植根于悠久厚重的历史,一定时期的精神是此前全部精神合乎逻辑的传承发展;一方面指向前景广阔的未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和潮头,体现最新变化和成果。

  九是突出的先进性。这是党的伟大精神的本质特征。先进性集中体现三个层面:第一是创造建设者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伟大精神的创造者、建设者,是中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最优秀的精英,他们身上充分彰显着生产力的先进性特征、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的特征。第二是发展理念上的先进性。我们党在培育形成伟大精神过程中,不拘泥于本本教条,不受制于陈规陋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善于推进伟大精神创新发展,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影响力,从而永葆精神的青春活力,使道路越走越宽广,使精神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性光芒。第三是内容成果上的先进性。自党成立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95年来,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前途多么艰难险阻,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恶劣,党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不仅身体力行形成、传承、发扬和创新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还创造出了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党的伟大精神的先进性。

  十是深刻的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体系,是党的伟大精神的思想灵魂,在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等方面,主导和指引着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形成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树立“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理念等提供了精准的思想导航。

  从以上党的伟大精神的十大特征,可以看出,党的伟大精神体现出了民族性与开放性的高度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高度统一,阶级性与大众性的高度统一,科学性与先进性的高度统一,思想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四、党的伟大精神具有深厚的

  形成根源

  

  党的伟大精神作为特定历史条件的精神结晶,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思想渊源。它的诞生源于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党的领导是党的精神形成的主体要素,党的丰富实践是党的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具体来讲就是:

  首先,党的先进性是党的伟大精神形成的根本。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党 的指导思想、根本性质、宗旨等诸多方面,它们是党的伟大精神形成的根本条件。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党的伟大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伟大精神中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党始终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党的伟大精神得以形成的价值观基础。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伟大精神中关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等内容,都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取向的具体展现。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决定了她才能够培育形成出伟大精神。

  其次,极端严重困难境遇所引发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党的伟大精神形成的现实缘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绝境往往成为砥砺伟大民族精神的磨刀石。无论是外敌的侵略战争,还是军阀国民党的反动战争,都是亡党亡国战争,反人民的战争,使所有爱国的中国人无不引发了亡国灭种的忧患,也使所有爱国的中国人产生了誓死救国、振兴民族的责任感。这种在全民族产生引发的深深忧患意识和反抗侵略压迫的责任意识,使以爱国、团结、自强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伟大精神就很自然的孕育产生了。

  再次,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党的伟大精神形成的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儿女中的优秀分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传承者、最好践行者和大力弘扬者。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来进行,体现的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党的伟大精神中的“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等,表明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一以贯之地被各个时期党的伟大精神所传承、所强调、所彰显;“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的生动演绎。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也都在党的伟大精神中有着生动展现。95年来,党不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育形成伟大精神;反之,党的伟大精神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党领导的伟大实践是党的伟大精神形成的基础。党的伟大精神归根结底是对客观实践的一种反映,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带领广大党员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丰富多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井冈山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热血战斗中,长征精神形成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坚实脚印中,延安精神蕴藏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的实际行动里,雷锋精神体现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改革开放精神植根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区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中,抗震救灾精神发轫于抗震救灾“第一位是救人”的响亮口号中……每一种伟大精神都孕育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都是对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和精心凝练。

  第五,党重视自身建设的传统是党的伟大精神形成的保障。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推进党的事业发展,是党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法宝。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些建设与党的伟大精神的形成是互促共进的。比如,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活动和“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反腐倡廉等。这些要求与培育形成党的伟大精神是高度一致的。95年来,党始终将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为培育形成党的伟大精神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之,总结党的伟大精神形成历程和根源,可以说,党的伟大精神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一次次面临极端严重困难境遇中“被逼”出来的,这就是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党的伟大精神又是党和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中“苦炼”出来的,这就是它形成的实践特征;党的伟大精神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每个历史阶段党的精神在浴血奋斗中“升华”出来的,这就是它形成的民族特色;党的伟大精神还是在毛泽东思想创立的过程中,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孕育”出来的,这就是它形成的理论依据。

  

  五、新时期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伟大精神是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取得重大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对推动党的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民营企业,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同样也是我们泽东创业兴企、实现创建幸福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1、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同样,一个企业没有精神也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企业十五年来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传承和弘扬党的伟大精神的历史。这是我们从办企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的一条重要经验。

  多年来,党的伟大精神为我们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顺利完成了企业从国有到民营改制转化,为企业快速发展创新了体制机制;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企业生存发展遇到限制的时候,实行战略大转移,天舜与天九两家公司实施联合搬迁,从市区中心转移到了远离市区的工业园区,为企业持续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在边生产边建设中,我们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七期项目建设创造了泽东速度,实现了按计划投产并产生效益;我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科技创新精神、“三创”精神,建成了“经济规模适度、产品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优化、装备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和谐”的产品生产规模,不仅实现了产品的大融合,企业的大发展,还实现了企业科技水平的大进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我们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培养雷锋式典型,焦裕禄式干部,王进喜式员工,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岗位标兵、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一面面引领企业前行的标杆旗帜;我们大力弘扬科学发展精神,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构建了泽东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省级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树立了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形象;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泽东特色的企业生存发展之路。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实践党的精神,勇立潮头、奋力拼搏,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跨越,逐步形成了“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催生了“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繁荣,为股东创造发展”的企业价值观,树立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四个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展现了襄阳化工行业排头兵、襄阳百强企业的光辉形象。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得益于党的伟大精神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无不得益于党的伟大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凝聚力作用,无不得益于党的伟大精神的鼓舞和支撑作用。

  2、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是全面创建幸福企业,实现“企业长青,员工幸福”泽东梦的内在要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企业长青,员工幸福和创建幸福企业,是新时期泽东人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实现泽东梦,我们需要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撑。党的伟大精神将支撑和推动泽东梦可望可及。

  现在,我们正在带领全体干部员工为实现泽东梦而不懈奋斗。我们比企业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企业长青、员工幸福的梦想。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不能在这场严重的、长时间的、大面积的、深度的市场冲击中生存下去,对泽东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目前,泽东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主导产品的市场压力。公司所有产品,特别是主打磷铵产品,市场持续严重低迷、价格持续下滑走低,产品销售相当困难,致使库存猛增,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二是环保节能技改项目的压力。根据环保节能的要求,几个较大规模的技改项目,如硫酸尾气项目、35吨锅炉脱硫脱硝项目、磷矿封闭磨项目、磷铵粒状产品扩改项目等,以及其他大大小小若干项目,都在启动或正在实施,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环保投资的不断加大,致使企业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增加,给本来就盈利水平低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是发展项目建设压力。如新能源发展项目建设,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等。同时,其他方面的压力,如各新装置已到了中期运行阶段,生产运行成本逐渐增加,从而吞食企业的盈利空间的压力;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更加严重。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传承弘扬和依靠利用好党的伟大精神这笔财富,我们就能够不畏风险和挑战,自强自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面对机遇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入把握好党的伟大精神内涵,结合企业新的实践、新的发展进行丰富升华,大力传承弘扬,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以幸福企业建设为总抓手,协调推进创新泽东、法治泽东、生态泽东、和谐泽东、智慧泽东、文化泽东、党建泽东、责任泽东、幸福泽东等九大泽东建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起全体干部员工的集体力量,使其成为我们继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泽东梦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3、 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是企业加强党建,增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党的伟大精神具有理想高远、紧贴实际、科学理性、人民性、实践性、传承性、时代性等鲜明特点,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因此,党的先进性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加强企业党的自身建设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保障。

  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企业历来重视党建,党委总是根据自身在企业的方位和任务的变化,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与我们在加强企业党的自身建设中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分不开。

  当前,确实有个别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淡化、党的宗旨观念淡薄、党员精神不振、党员道德不端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侵袭党的肌体,影响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传承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才能始终以强烈的紧迫感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建设,是企业党委的政治责任,必须做到“两个务必”,即务必要认清严峻考验,增强忧患意识;务必要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提高党建水平。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大力传承弘扬党的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伟大精神,永葆先进性,才能成为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总之,新时期尽管国情、党情及企业的情况都在变,但党的伟大精神的魅力和光彩没有变,折射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没有变。把党的伟大精神传承好,是历史的启示:党的伟大精神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行稳致远的重要法宝,什么时候党的伟大精神发扬好了,我们的企业就快速发展、兴旺发达;什么时候丢弃了党的伟大精神,企业就遭受挫折、停滞不前。把党的伟大精神立起来,是现实的要求:只有把党的伟大精神牢固地立起来,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凝聚全体干部员工的心、战胜风险考验、不断谱写我们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把党的伟大精神传下去,是未来的昭示:企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我们的事业不会一蹴而就,泽东梦不会一夜成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面临“赶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党的伟大精神立起来、传下去,我们“企业长青、员工幸福”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下转8月17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