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阆中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支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白烨

  

  近年来,阆中市以古城景区为核心吸引物,不断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不仅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让旅游业日益成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的新生力量。尤其是“体验式农居”试点工作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

  近期以来,以“阆中嘉陵第一江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阆中市在全域范围内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狠抓旅游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让旅游业在当前的扶贫攻坚和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体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担当。

  日子越来越红火

  阆中古城文化氛围浓郁,占地约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有500余个经营点位,旅游纪念品、酒店客栈、特色餐饮、休闲书吧、咖啡馆等丰富业态把古城装点得摇曳多姿,直接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以张飞牛肉、保宁醋等为代表的一批地方传统企业因旅游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不少地区酒店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阆中酒店业却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游客接待量节节攀升,日益成为吸纳百姓就业的重要平台。供职于阆中圣索亚酒店餐饮部的贾敏上有70多岁的老母、下有两个读中学的孩子,丈夫中风在家,她在酒店的收入成为家人生活和丈夫治疗的唯一经济来源。在阆中,旅游业为不少像贾敏这样的“特困户”解决了生计问题。

  向贵德的“向家院子”坐落在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天宫院,有26间客房,具有餐饮、休闲、会议等功能,是当地规模数一数二的农家乐。随着阆中市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在外打拼多年的老向把从事建筑业赚来的钱加上贷款共计约1000万元投入了乡村旅游。2015年元旦后正式营业以来,首年就实现营业收入140余万元,而今年仅用半年时间就突破了100万元。现在,老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还解决了近20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裕华镇的有机葡萄庄园占地500余亩,每年6月到10月陆续有不同品种的葡萄成熟,吸引着远近游客前来采摘。目前,当地不少村民除了因土地流转拿到每亩每年600元左右的租金外,还在葡萄庄园内打工,每月能挣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裕华镇党委书记龚诚欣慰地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在农民们的葡萄、李子、蜜柚、核桃等在家门口就卖出了好价钱,日子越来越红火。”

  这些故事都是旅游业对阆中扶贫攻坚巨大贡献的缩影。阆中市副市长赵爱华告诉记者,该市去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18.5%,GDP占比达35.9%,旅游业已经成为阆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连续3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全市已有近15万人吃上了“旅游饭”,依托旅游实现脱贫的达5100余人,减贫贡献率达37.6%。

  吸引劳动力回流

  扶贫攻坚无疑是当前最重要的战役,但在阆中市委、市政府领导看来,让百姓脱贫只是阶段性目标,如何逐步实现增收致富更加值得思考。

  得益于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62岁的张永禄一家在前年搬进了位于天宫乡“太阳包”聚居区的两层新居。老张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在外打工,老两口带着3个孙女住在老家,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粮食和果树。

  处于青壮年时期的儿女在外打工,老人既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又要兼顾带小孩,但家里闲置房屋较多,具备旅游接待的硬件条件……记者了解到,老张这样的情况在阆中很普遍。像老张的儿女一样,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青壮年很容易“进得了城”,但如何才能“回得了乡”呢?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家门的第一批农民工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的回归问题该怎样解决?

  对此,阆中市委、市政府的思考结论是: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让资本和消费重新在乡村聚集,吸引劳动力回流乡村。阆中市委书记张斌说:“如果年轻人能因为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选择回乡创业就业,阆中就会减少一批空巢老人、减少一批留守儿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为农民工回归提供产业支撑。”

  不仅是经济扶贫,阆中市考虑的还有百姓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和谐,这得到了我国旅游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南开大学教授石培华说,阆中思路告诉我们,旅游不止于扶贫,还是百姓通往小康生活的幸福之路;通过发展旅游业,阆中将为农民工找到一条回归家园之路,为当地百姓找到一条创业之路。

  阆中市委、市政府认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乡村体验在今后或将成为“稀缺资源”。“以前,我们中国人常用‘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来自嘲;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城里的孩子每天都吃猪肉,却从没见过猪跑。”张斌说,“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要把阆中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与美丽的田园风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为今后老人休闲养老、年轻人感受乡村提供最佳去处。”

  为体验乐趣“买单”

  先进的理念需要以具体的产品来支撑。在这方面,阆中市计划以“体验式农居”、高档民宿和传统农家乐共同构建“中国养老度假乡村”产品体系。其中,“体验式农居”作为创新产品将是下一步发展重点。

  按照阆中市旅游部门的思路,“体验式农居”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让游客深度融入农家生活,参与农事体验。阆中市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局长罗晓芹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游客与当地村民一道,放牛种地、打渔养鸡、施肥摘果,同享农家菜肴、同住农屋农舍,没有电脑和WIFI,甚至不携带手机……“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休闲旅游,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农村。”

  对于“体验式农居”的市场前景,宋海全很是看好。的确,现在流行各地乡村的花果采摘就是最好的证明。“试想一下,一包玉米在菜场能卖多少钱?而游客一定愿意为自采自摘的体验乐趣‘买单’。”

  然而,“体验式农居”打造并不简单,软硬件方面都需要创新提升。软件方面,要让城里游客留下来,就得让村民从改变生活习惯、增强服务意识做起,而这绝非朝夕之功;硬件方面,虽然农房风貌要尽可能保持原样,但内部设施和功能却要达到游客要求。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与乡镇领导沟通,阆中市已初步确立了几个田园风光优美、农居风格古朴的农户,拟于近期开展驻点式的试点工作,争取为全域范围内的“体验式农居”建设摸索一套经验和标准。在此过程中,硬件提升、村民培训、业态打造将同步推进。

  与此同时,阆中市还计划以合作社的形式整合村民的闲置房屋,引导他们打造乡村民宿,参与旅游经营;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依托重点景区、农业产业园区或特色旅游商品基地开设农家乐。

  “未来,阆中的乡村旅游将呈现餐饮、娱乐、休闲、住宿和深度体验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态势。”张斌说,“我们希望百姓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并继续奔向小康生活,这也是阆中市对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指导精神的深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