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彭水多山,它的山或雄险奇伟浓墨重彩,或原始古朴泼墨而染,或清秀隽永工笔之意!
彭水多水,它的水或穿山破壁气势汹涌,或潺潺而下静谧悠然。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家。彭水,山写意,水柔情!人文亦可嘉。
这里,古老的苗族先民,孕育了辉煌的“蚩尤文化”“盐丹文化”,古迹景观承载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美丽传说!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实习生 廖骁雄 重庆报道
徜徉在彭水,但见乌江穿城而过,滨江两岸河堤景观铸就了集防洪护岸、文化休闲、生态涵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县城客厅;远眺,高楼大厦环江而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夜晚,华灯初上,立体灯饰景观交相辉映,“小山城”夜景灯饰已成为魅力苗都的一张靓丽名片……
“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这正是如今美丽彭水的真实写照。
生态宜居城:
半城山水满城景
彭水被定位为重庆的“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保护是彭水的发展重心。作为渝东南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如何将生态保护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面对生态环境,彭水市政园林管理局没有大刀阔斧地推山填土、砍林伐木,而是倚山走势、依水傍林、因地制宜。坚持以绿绕城、以绿盖城、以景缀城为核心,全力打造推窗见绿、四季有景的绿色家园。
采取立体、组团绿化及苗木补植补栽等措施,实施增花添色和绿化美化工程,对下塘快速通道等8处节点进行绿化改造,草花撒播2万余平方米、苗木栽植10万余株,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打下坚实基础;实施鲜花上街工程,春节、一节一赛期间在城区各大广场和节点摆放时令花卉13万盆,扮靓城市街景,烘托了节日氛围。
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彭水河堤景观工程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了市政景观品质,还为市民提供了集防洪护岸、文化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阳台,使彭水县城成为乌江画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夜晚的彭水,江风阵阵,好不凉爽。悠闲地漫步在河堤上,只见整个县城华灯初上、流光溢彩。记者了解到,为了增添城市形象魅力、方便市民夜间出行,彭水县委、县政府持续推进县城的夜景灯饰建设。在建设推进过程中,严格依照《重庆市城市夜景灯饰管理办法》规定,将灯饰工程作为楼宇建设的前置条件之一,5年来,共计投入资金近6500万元,建成116栋楼宇的景观灯饰;新改建路灯985盏,路灯总量达10990盏;建成河堤景观灯460盏,连成12.3公里长的河堤景观灯饰带;安装了远程控制系统,夜景灯饰实现数字化管控。
特别是乌、郁两江城区交汇,水绕城转,城在水中,灯在岸上亮,光在水中流,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景观体系,它利用桥梁灯光的艺术感,以两岸的风貌建筑为依托,视线可及的高楼、山体为背景,融合彭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现代化城市气息,营造了流光溢彩的两江夜景,令乌、郁两江四岸美景得到了完美的补充和升华。
两江夜景已成为彭水城市景观的新亮点得到各界认可,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彰显了城市文化内涵,还为彭水市民提供了夜晚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更带动了彭水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2016年,该县全面启动彭水山水苗乡旅游城市夜景灯饰工程,打造两江四岸精品灯饰;创新建设模式,在彭中至民中及黔龙阳光等路段打造民族灯饰及灯笼亮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连片效应。
民俗文化城:
风情苗都历史久
近年来,彭水按照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提高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彭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地处武陵山区,位居乌江下游,拥有世界级峡谷景观乌江画廊、“天下第一漂”阿依河、“养生天堂”摩围山、“苗族文化展示基地”蚩尤九黎城、“盐丹故里”郁山古镇等精品生态旅游景区。苗乡、山水、文化成为彭水熠熠生辉的3张名片。
慕名来到彭水蚩尤九黎城,记者一路往上,看到这些古建筑群囊括了九道门、九黎宫、九黎部落、北斗七星神鼓亭、苗王府、蚩尤庙、禹王宫等。“小时候总是听老人说起这些历史,如今在蚩尤九黎城都可以看到。”游客刘女士热情对记者说道。
彭水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县为单位苗族人最多的县。
千百年来,清明时节祭祀黄、炎二帝已成为传统。而作为“华夏三祖”之一的苗族先祖蚩尤的祭礼,却鲜有耳闻。
“不墨乌江画,无弦苗乡音。”在彭水,苗族人口约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8%。为圆苗族人千年的梦想,作为名副其实的“乌江苗都”,彭水自治县作出了全面继承、弘扬苗族悠久历史文化宝贵遗产的超前规划和部署,全面开启了对苗族先祖和先民的隆重祭拜。作为这一部署的“落地”,彭水为蚩尤建了一座苗家山寨的神圣殿堂——蚩尤九黎城,用来展示苗族文化的厚重、传承苗族文化的内涵。
蚩尤九黎城占地10000亩,以苗族始祖蚩尤部落文化为载体,一期工程主要建筑包括九黎宫、九道门、九黎部落苗寨、蚩尤大殿、苗王府、禹王宫、九黎神柱、北斗七星神鼓亭、点将台等数百处景观。
据介绍,蚩尤九黎城的建筑里,有三项苗族文化建筑世界之最——九黎神柱、九道门和九黎宫。
苗族山水、苗族建筑、苗族风俗、苗族人的血性,到世界最大蚩尤祭祀景区参加一年一度的蚩尤祭祀大典,去领略和亲身感悟原汁原味的苗家山寨风情文化盛宴,深情拥抱苗乡民俗文化,身临其境,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冲动。
在蚩尤九黎城,苗人每年都会身着盛装,参加一年一度的“蚩尤祭祀大典”。9响浑厚的号声中,在场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感怀先祖,传递着同享繁荣的美好祝愿。随后,3人执香、2人端烛拾级缓上至大殿门口,由祭祀人员摆上供案。香烟缭绕、烛火摇曳,是九黎后裔的绵绵思念,是民族悠久不断的香火,是民众的思绪,是先辈的德芳。
对于蚩尤九黎城的定位与发展,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表示,下一步,彭水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文历史景观、产业创意景观等建设,建筑风格与蚩尤九黎城项目一期充分融合,将其打造成为以蚩尤先祖为背景、苗族文化为主题的代表性景区,再现九黎部落、蚩尤王城的繁华胜景。
彭水旅游的火热,与该县市政园林管理局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为把彭水打造成一个城市管理精细高效的创新型智慧生态旅游城市,彭水于2016年6月启动“智慧彭水”建设,计划投资2.6亿元,着重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管网等,力争到2017年底,“智慧城管”在现有的数字城管无线采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等9个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户外广告管理系统、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等5个系统建设,全面构建“感知、服务、管理、指挥、执法、考核”六位一体的智慧城管平台。
古老的民俗文化与现代创新型智慧城市管理相辅相成,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幸福安康城:
温暖关注慰民心
在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中,彭水自治县委、县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在成功实现市级“四创”目标之后,迅即开展国家级“五创”,全面启动城乡清洁工程。彭水这座千年古城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近年来,彭水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正确定位标准化公厕的建设内容和质量标准,融入彭水本土文化和文明规范等内容,投入资金700万元,建成标准化公厕5座,其中红军渡广场公厕被评为“重庆市最佳生态公厕”;升级改造老旧公厕24座,配套建设11个环卫爱心驿站,全面提升公厕档次。同时,采取专人保洁、专人监管、全天值守的措施,着力提升公厕卫生标准,获得了县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为切实改善该县城市环境,县市政园林管理局投入资金500万元,购置垃圾巡回收运车辆22台、垃圾桶500个,全面实现城区生活垃圾 “直收直运”,基本做到垃圾收运不落地,有效杜绝了二次污染。
彭水县基本实现了城乡市政均衡发展。据悉,全县规划启动33个乡镇片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已投入运行9个,正在启动8个,并为全县39个乡镇(街道)配备了垃圾收运车辆和垃圾箱体;同时,委托各乡镇(街道)征收生活垃圾处置费,推动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
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静谧的水声;这里没有烦恼,只有延绵的大山;这里没有贪念,只有葱郁的树荫。千里乌江,百里画廊。
今后五年,彭水城市管理工作将紧紧围绕 “生态保护发展区”定位,倾力打造“法治市政、规范市政、民生市政、智慧市政、平安市政”,为把彭水建设成为一座民族生态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