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美君
7月25日下午3点,中铁二十三局四公司机关一楼会议室座无虚席,该公司举行的“用心工作 实干兴企”宣讲会正在进行。涪秀二线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刘兴的事迹,与其他7位先进人物的事迹一样,振奋人心,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人生中最重要的10年莫过于20岁之后,30岁之前。基础打得好坏,坐标确定得好坏,将直接决定着一个人30岁后的人生方向。2006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工程力学专业的刘兴,首选了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四公司作为他人生搏击的起点,奋力前行的方向。他先后参建了郑西客专铁路、准东复线铁路、成昆货车外绕线铁路、六沾复线铁路及涪秀二线铁路的桥梁运输、铁路铺架及既有线铁路改造、车站站改、桥梁施工的技术工作,一干就是10年。深深脚窝,滴滴汗水,见证了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闪光足迹;见证了他吃苦耐劳,打拼奉献,追求梦想的人生足迹。
初到单位,刘兴被安排到安质部工作,但他敏感地认识到工程技术工作是施工生产的基础。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始终把钻研工程技术摆在首位,他深知专业技术知识的积累绝对没有捷径可走。他一边在办公室埋头苦读、查阅规范,一边带着施工图纸、交底资料,深入现场勘测调研,时不时的还与一线作业人员、带班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对接,进而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施工组织方案是项目施工的灵魂。刘兴便专注于施组方案的分析、比选、优化,特别重视方案科学性、合理性、统筹性研究。通过现场排列,查找施工组织的优劣,不断优化作业工序;通过对照技术标准,让作业人员都明白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要达到什么标准,让一线施工人员目标明确。六沾复线铁路铺架项目是刘兴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自2009年到2015年,整整7个年头,他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满腔心血都奉献给了六沾复线。
该项目施工难度非常大,战线长、施工条件差,尤其是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各种要求也非常苛刻。当时公司在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度匮乏,大家都感到一片茫然;但刘兴没有退缩。前期进场的准备工作难度很大,他凭借聪明的头脑和扎实的功底,夜以继日地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从既有线专项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到专项方案的会审、审查及现场施工控制,一项一项理清楚、摸透彻,遇到不明白的一面查阅技术规范和各种资料,一面向相关配合单位的人员请教,经常加班到深夜。正是靠着敏而好学,善于钻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日积月累,他的进步非常显著,作为一名工程技术部长,他做到了对整个施工现场非常熟悉,所有到成都铁路局的专项方案审查都是他去汇报,条理清晰、思路缜密、应答准确合理。2010年,他们顺利完成了成都铁路局下达的六盘水枢纽增建货线“短、平、快”施工任务,创下了连续13天无一责任晚点的纪录,成都局发来贺电嘉奖。
2015年底公司承建了涪秀铁路施工任务,该项目囊括了线下隧道、桥梁、路基、桥涵施工,既有线上跨下穿,邻近既有线控爆、开挖、涵洞接长等,施工内容复杂,安全风险极大。特别是全线邻近既有线48公里,既有线和邻近既有线专项施工方案达286个之多,一点一案均需到路局审查。
面对艰苦的条件,艰巨的任务,组织上安排刘兴到涪秀项目工作并荣幸地担任了副经理。面对新的挑战,有人劝他不要去,但他觉得越是复杂的施工越能拓展自己的视野,越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于是他勇敢地地挑起了重担。他一面将自己原有的工程技术知识运用到新项目,一面努力学习自己接触较少的隧道施工技术。他说,“置身在涪秀这个大战场,虽然任务艰巨,挑战无限,但我想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压力给了我更大的动力。涪秀项目施工内容的复杂性和成都铁路局对既有线施工要求的严格性,需要我们更加严谨细致地来对待技术工作,做精做细每一项施工方案,做牢做实每一次施工组织,才能为施工生产提供正确的航向。同时,我也会组织年轻工程技术人员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要你真正走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殿堂,你会发现,它会令你上瘾,特别是每一项新技术的掌握,都让人很有成就感。”
如果生命是片苦海,他用勇气的桨跋涉到成功的彼岸;如果生命是个蚕茧,他用坚强的翅膀划出蝶变的美丽。刘兴耐得寂寞、受得痛苦,勤于学习、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经过10年打拼终于磨成了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