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唐志强 严锋 兰熙
自2011年“渝新欧”班列开行以来,往返中国与欧洲的货运列车线路越来越多,运量不断增长,已成为亚欧物流运输的重要力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
业界人士表示,中欧班列日益活跃,为国际物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丝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经济发展。作为新兴事物,中欧班列的运载能力、运行效率依然有很大提升潜力。
位于德国杜伊斯堡的DIT货运场站的管理者正在思考如何提高运转效率。一般而言,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最多停留两三天,就需要转运至下一个目的地。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亚欧铁路物流日益繁荣,这个杜伊斯堡最大的集装箱货运场站已接近容量上限。
“来自中国的火车越来越多,”DIT场站销售经理迈克尔·聚斯穆特说。在他身后,标着“中欧班列”蓝底白字的集装箱堆了三四层,连成一大片。
德国汉宏国际物流公司国际铁路运输部门经理陈思介绍,中欧班列运输时间约14天,比海运快2/3,虽比空运慢,但价格只相当于空运的1/5,是对空运、海运的一种补充。
中欧铁路运输并不一直如此方便。陈思提到,虽然中欧之间的铁路早就畅通,但在2011年之前,铁路货运线路并不成熟,货量不充足,有时单程要耗时40天左右。
俄铁远东路桥公司2007年开始运营中欧之间的铁路运输线路。该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单靖介绍,在中欧班列开行之前,铁路运输的车次、班期都不规律。如今,远东路桥公司主要运营从沈阳、苏州、长沙等地经满洲里出境的中欧班列,每周有三四趟列车抵达华沙、杜伊斯堡、汉堡等欧洲城市。
目前,中国已有16个城市陆续开通了去往德国杜伊斯堡、汉堡、西班牙马德里等12个欧洲城市的集装箱班列。2015年,中欧班列发运815列,同比增长165%。
德国邮政下属的敦豪货运公司多式联运运营总监托马斯·科维茨基说,中欧之间的铁路运输线路为敦豪扩展了发展空间,“在亚太地区给敦豪带来新的商机”。
他说,自班列开行以来,中欧铁路货运量稳步上升。预计至2030年,中欧之间铁路运输货量将超过100万标准集装箱。
回程货源不足是中欧班列一直面临的挑战,但这一局面正在改善。2015年,回程班列达到265列,占去程班列的48%。较前一年的28列大幅增长。
科维茨基认为,回程班列可以搭载运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洲邻近地区的货物,以避免空箱运输。同时,应加强欧洲内部的物流协调,并提高中欧班列沿途过境通关效率。
此外,在欧洲,中欧班列需要设立更多办公室,加大推广力度。“现在知道班列的人越来越多,但班列仍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他说,“在欧洲更加活跃地推介班列、更多地了解客户需求将有助于扩展市场,增加回程货量。”
陈思说,可以尝试在欧洲设立中欧班列“呼叫中心”,提高班列服务的便捷性。“首先要让大家知道有这个班列,然后要让客户在需要班列服务时找得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