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梁平:循环经济,构筑生态涵养新态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启动实施德兆环保、卓航再生资源等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57项,总投资185亿元,已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近三年累计筹集环保资金15亿元,整治工业企业186家,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550家,环保考核在渝东北位列第一。

  ——初步建成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体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和统计核算制度。

  ——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殊荣,

  这里,就是重庆市梁平县。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重庆报道 

  一个地区之所以有“示范地”之称,就是因为尝试了其他地区没有尝试过的新东西。示范地要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在各方面都尽量要以一个完美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县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137”发展思路为引领,即围绕建设“‘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示范区”一大定位,着力提升循环经济水平,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不遗余力,把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为核心,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在生态涵养与保护中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梁平特色的生态涵养发展之路。 

  “点”作能量之源

  ——循环经济初见成效  

  “无产城不立,无城产不活。”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城市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成为一座空城;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也将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建起一座城镇,就要兴起一片产业。用产业兴城来实现产城融合,这是梁平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产业也凭借循环经济的实施快速地发展起来。

  ★产城融合,特色工业顺势而起

  从传统型工业经济到新型工业化,再到功能区划分后的循环生态工业经济,梁平的工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梁平实际的工业发展路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构建“一支柱四集群”工业体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开展“特色工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突出生态塑料的支柱地位,培育壮大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环保四大产业集群。

  一是依托与中塑协、市经信委共建的“中国西部(重庆)生态塑料产业园”,打造集原材料及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验评定、商贸物流、循环回收于一体的完善的产业链,全力建设中国西部塑料生态产业集聚区。二是依托卓航再生塑料加工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项目,打造集报废汽车拆解中心、二手零部件翻新交易、废旧塑料回收改性再利用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形成废旧塑料回收-破碎清洗-再生造粒-再生颗粒-再生制品的循环生产链。三是依托德兆环保项目,创新利用“工业胃”技术,对城市垃圾实施清洁化、资源化实时处理,破解垃圾处理中的二次污染难题,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开辟一条新路,打通了循环经济链关键的“中间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梁平县将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建成产出强度大、产业集中度高的特色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方式,主动参与全国、全市产业分工,盯紧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和同类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引智,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定位,坚持量质并重、差异发展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树立“产业互动、生态为要”的理念,将进一步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业路子。

  到2020年,以“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为引擎,加速聚合两百亿级生态塑料支柱产业、百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百亿级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及环保产业集群,形成四百亿级特色工业集群。

  ★探索创新,生态农业提档升级

  梁平的农业有特色:一只鸭就做出了数亿元的产值,一条鱼就做出了重庆最大的养鱼基地;

  梁平的农业有效益:百里竹海通过低效林改造变成农民增收的高效益……

  梁平的农业发展历来可圈可点。

  据悉,功能区划分以来,梁平县围绕“1+3”特色效益农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

  依托10万亩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高产创建水稻4万亩,油菜2.1万亩,小麦2.0万亩,玉米2.1万亩,同时建相应的千亩示范片和百亩攻关片;大力开展粮油品质提升,打造"高梁山”牌有机大米、冷沙米等高端大米品牌,推进4万亩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示范,支持开展有机水稻种植。

  依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安胜乡金平、龙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0.8万亩;在龙门镇建设高标准农田0.93万亩;在仁贤镇建设高标准农田0.72万亩;在云龙等乡镇实施千亿斤粮食提升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

  依托梁平柚标准化生产及基地建设项目:新建和改建梁平柚标准化柚园各3000亩,新推广梁平柚标准化生产2万亩,建设梁平柚商品化包装生产线5条,完善梁平柚溯源系统和网上电子营销平台;培育优质梁平柚柚苗30万株,开展梁平柚社会化服务1.1万亩;积极申报梁平柚绿色食品认证,支持奇爽食品、柚神酒业、明乾农业等梁平柚加工型龙头企业,打造柚子糖、柚子茶、柚子酒、柚子精油等品牌,提升梁平柚附加值。

  依托10万头草食牲畜建设项目,推广“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草”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优良品种,推广程序化消毒驱虫、优质牧草种植、青贮、微贮饲料调制、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优良沼液沼渣抽排机、饲料加工机械运用;通过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及上门点对点指导方式,培训标准化草食牲畜养殖技术500人次以上。年出栏肉牛、山羊分别达到3万头、7万只。发展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户10户,100头山羊以上规模养殖户200户。节节攀升的数字便是成绩最好的佐证。

  ★多产融合,现代服务业锦上添花

  “竹海养生、禅宗双桂、知德故里、非遗大县。”

  梁平的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全面融入重庆市“大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梁平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抓紧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纵深推进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和双桂禅修文化园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百里竹海、双桂堂4A级旅游景区。

  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致力打造全市竹海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禅宗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中国西部养心、养身、养老健康产业基地。

  重点培育新城区商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名豪商圈,优化发展乡镇商圈,构建多元化、多层级、多类别的商业服务体系。做活做强亿联商贸城,建成塑料制品、建材家居五金、汽摩农机、农特产品等专业交易市场,建立一批特色商业街区。

  聚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集冷链、物联、智能仓储、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促进现代商贸流通发展。  

  “面”成发展之道

  ——生态涵养宜居宜业 

  “梁平新城变化真快啊,连路都找不到了,真是‘几年不见,刮目相看’。”今年春节期间,在外打工几年没回家的农民工,再回到家乡,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过去几年里,梁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城区建设初显规模,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提质扩容,改善人居环境

  “几年前新城建设启动时,这片土地如一张刚要画画的白纸,几乎没有内容,很难让人联想到现在的繁华。”在双桂新城区工作多年的李先生见证了新城崛起。

  数十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干净宽敞的道路纵横交错,满眼翠绿的树木像卫士般站立道路两旁……经过5年的推进,如今,双桂新城区早已路网“四横三纵”、高楼大厦遍地开花。

  一段时间一个模样,梁平在变化中书写自己的发展。按照规划,县城形成以双桂新城区、工业园区、老城区和火车站片区互补的紧凑型带状城市格局。规划到2020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梁平将全面建成10余平方公里的双桂新城区,以及一批特色风情集镇和美丽乡村,一幅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和谐画卷将展现在世人眼前。

  多年来在上海务工的梁山街道居民叶先生,前不久回到梁平筹备婚事,在欣喜地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时产生了新的想法——他决定婚后与妻子不再远行,留在梁平安居乐业。

  “出去打工几年回来,发现家乡变化太大了,道路宽了,房子多了,还有不少的企业引进来,结婚后,我不想出去了,准备和老婆在园区找份工作。”叶繁乡说道。

  记者获悉,今年,梁平县将继续推进双桂新城区建设。加快完善教育、商贸、金融、旅游、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与产业设施配套,聚集提升城市人气。加快建设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双桂湖公园征地拆迁工作,推进双桂湖公园北岸示范段、品字山公园和道路景观及雨污管网建设,确保2016年底该片区北部区域城市道路路网基本成型。

  ★多措并举,倾力改善生态环境

  在梁平工业园区内,记者看不到林立的烟囱,听不到机器的轰鸣,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厂区和青葱的树木。与工业园区隔路相望的是双桂新城区,这里同样满目苍翠,绿意盎然。

  重庆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来,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梁平县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其发展内涵在于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调整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

  按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要求,根据该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37”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重点,彰显特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新梁平。

  首先,以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流域内畜禽养殖、城镇生活、工业、农村面源等污染治理;完成礼让仁贤云龙3个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推进蟠龙、碧山等镇二三级管网完善;推进县城污水处理1.5万吨/日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龙溪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

  此外,继续推进农村连片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强城乡垃圾、扬尘、废气、噪声治理。升级县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完成袁驿镇垃圾中转站等6个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在节能减排方面。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型企业或落后工艺,推进园区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梁平县还做到了整治与修复结合,加强以明月山、高梁山、高都山和中部丘陵地区为重点的四大生态屏障和以龙溪河等六条主要河流为纽带的六个水域生态带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保护工程。实施山洪沟、城区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计划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2016年新标准达到292天以上。坚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流转“非农化”整治。

  “以前只知道城市的生活污水有专门的厂进行处理,没想到我们农村的生活污水也要进行处理。”明达镇天台村村民张丽开心地说。

  “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好了很多,街上看不见垃圾,河里水也变干净了。”屏锦镇云屏路居民蒋慕林很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场镇上设立了集装式垃圾箱,每天都会有清洁工人进行清理,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很多。

  未来,在“一手抓经济大发展、一手抓环境大保护”的进程中,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中,在农村改革成果应用中,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的推进中,梁平的生态涵养发展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阔。必然会在重庆乃至全国的改革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