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乡村旅游扶贫的“开州探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娄红淑 重庆报道

  

  万亩橘海、浪漫薰衣草,生机勃发的果园,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忙碌喜悦的村民……开州区长沙镇正向外界展现着迷人的风情。

  记者获悉,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村活动8月将在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举行。主题为“发展休闲农业,推动旅游扶贫”。近年来,开州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旅游扶贫,探索乡村农旅融合的开州做法。2015年,开州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赏花摘果 露营夜宿 看民俗表演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村活动

  丰富多彩

  

  8月2日至3 日,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村活动将在开州区长沙镇拉开帷幕。

  在此期间,来自重庆市扶贫、旅游、电商等社会各界近300人,将在长沙镇就全市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及电商扶贫交流经验,进行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当天,除开幕式活动外,还会组织参观“网上村庄”服务站特色农产品开“早市”、 为重庆市电子商务村授牌、举办乡村旅游业务培训、电商扶贫培训工作会等,这些都将为开州区以及重庆的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拓展壮大、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的提升、农民脱贫增收指明方向,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外,在开村活动期间,前来的嘉宾游客还可以在长沙镇美丽乡村充分感受美好的田园生活。开州区为此筹备了多项活动:可以到长沙镇南山庄园感受夏日的清凉,或到狮子村欣赏连片浪漫的薰衣草,既可以在齐圣山顶露营夜宿,也可在山下欣赏民俗文化表演,如果想体验采摘的乐趣,这里有葡萄蓝莓等多个生态果园等着你……

  在长沙镇,嘉宾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开州区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扶贫的完美结合,该镇的齐圣村去年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3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长沙镇是开州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是开州乡村旅游与扶贫发展的一个缩影。

  

  乡村旅游总收入16亿元 3万农民增收脱贫

  开州区乡村旅游发展

  态势可喜

  

  回看2015年,开州区乡村旅游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达到15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户达616户,4A级旅游景区2家,3A景区3家,星级乡村旅游酒店249家,乡村旅游床位数1.1万张以上,日接待能力达到5万人。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达到4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6亿元,带动近10万农民就业创业,带动近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现在的开州区,众多景点应接不暇:汉丰湖边散步赏荷垂钓,刘帅纪念馆追忆缅怀先烈、十里竹溪水韵厚坝体验田园生活……截至2015年底,开州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达到153个,已基本形成“一环三山”( 环汉丰湖生态休闲旅游区、雪宝山避暑养生度假区、南山避暑养生度假区、铁锋山避暑养生度假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汉丰湖景区与刘伯承元帅纪念馆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十里竹溪、水韵厚坝休闲农业观光园、龙头嘴森林运动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长沙镇齐圣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竹溪休闲农业观光园、厚坝休闲农业产业园、长沙“紫海云天香草园”被评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使开州区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还促进了农村环境持续美化、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发展方式快速转换。例如,长沙镇的紫海云天香草园,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实现旅游观光等收入,同时通过加工香精油、薰香枕等特色农产品,大大拓展了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变,有力带动当地200余户农民增收;又如开州利用阳光工程等培训对农民进行培训,累计培训达到4万人次以上,从业人员40%以上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受训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思想观念得到改变,农村呈现出守法、文明、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对2017年开州区全面完成“整体摘帽、村村销号、人人越线”的脱贫攻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州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乡村旅游扶贫农旅融合的

  开州探索

  

  这几年,开州区很多群众都搞起了农家乐、乡村旅馆,这在大家心中是一件既“时髦”又能赚钱的好事儿。据统计,开州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从业人员数达到4万人次,从业人员年收入平均达到1.46万元,超过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3元的60.5%,乡村旅游风情农家年均收益达到8万元以上,休闲农庄可达20万元以上,生态庄园甚至达到100万元以上。

  这些转变,与开州区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力扶持分不开。例如,对一星级、二星级乡村酒店,开州区给予6万元以上的奖励,对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乡村旅游酒店,分别按5万元、8万元和10万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获得2A以上的乡村旅游景区给予50万元以上的奖励。在此激励机制下,开州区两年新增星级乡村酒店249家,新增4A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2个。据统计,2013年以来,开州区共兑现财政奖励扶持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来扶持发展星级乡村旅游酒店、A级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商品、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对乡村旅游加大扶持力度,是开州区将旅游与扶贫相融合的一个具体举措。近年来,开州区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的发展路径,并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等九个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适合开州区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径。

  例如:开州区大胆探索创新,实现资产收益扶贫脱贫。探索资金变股金,探索“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主要做法一是让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变资金为股金,即“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滚动使用”;二是推进资源变股权,盘活沉睡资源。引导贫困农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三是实现农民变股民,促进增收致富。贫困农户通过资金、资源入股成为股民,既可享受入股分红,也可获得返聘务工收益,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又如,在推动乡村旅游多样发展方面,开州区创新出五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长沙镇的柑桔世家等为代表的219家各具特色的田园式风情农家;以临江镇的超群农庄等为代表的20家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庭院式休闲农庄;打造出十里竹溪养生庄园等6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园林式生态庄园;建立了以南山、雪宝山、铁峰山为主的露营基地,可提供2000顶帐篷以上的接待能力。以南山彩云间、南山业嘉、大垭口紫云台等旅游地产项目已开始起步。

  此外,在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打造乡村旅游特色路线、丰富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行业管理等方面开州都进行了具体的探索实践,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创新,开州区逐渐摸索出适合本区休闲农业和旅游扶贫的路子。现在的开州区,风景宜人,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已成为一个独具风情的三峡滨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