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李后强教授:跨喜马拉雅十国是各种“葡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廖兴友  

  “从环珠峰‘太阳系结构’示意图看,珠穆朗玛峰处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青藏高原天然太极图的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若干圈层。” 7月10日至13日,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云南省德宏州政府邀请,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在出席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办的第二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环珠峰经济圈绿色发展的若干思考》的大会主旨演讲。

  李后强认为,环珠峰经济圈,就是以珠穆朗玛峰为圆心、梯次向外延伸的经济空间结构。在谈到珠峰的重要性时,他把绵延2500公里的喜马拉雅看成“葡萄主干”,周边十国及其大小城市就是各种“葡萄”。

  据悉,跨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富汗和缅甸十国,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亿,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1万亿美元,增长空间巨大,互补效应显著,后发优势明显,是当前亚洲乃至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去年8月,自首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在芒市成功举办以来,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友好交流合作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和桥梁。

  李后强认为,在环珠峰经济圈里,有一个客观现象:从经济发展程度上讲,环珠峰经济圈是“反极核”模型,由内向外,半径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而从生态保护上讲,由内向外,随着半径增大生态价值呈现递减趋势。同时还可以把绵延2500公里的喜马拉雅看成“葡萄主干”,周边十国及其大小城市就是各种“葡萄”,由此可见珠峰的重要性。这里人口集中,经济落后,宗教发达,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珠峰是世界屋脊,是众多河流发源地,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全球。同时,这里也是一些宗教的发源地。”李后强认为,环珠峰十国必须把保护生态作为共同任务,承担世界责任,大胆创新,做出绿色发展的示范和经验。为此,李后强提出9点建议:一是发表《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芒市宣言》;二是推动《环珠峰国家间生物多样性公约合作备忘录》的签订;三是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四是开展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五是建立区域无障碍旅游联盟;六是建立环珠峰经济圈碳交易平台;七是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和方法;八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九是鼓励绿色发展技术创新。

  李后强的发言引起与会专家的兴趣和热议,也引起论坛组委会的高度重视。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考察了瑞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情况,探讨了与南丝绸之路的关系。

  来自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中国等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就跨喜马拉雅地区的创新、绿色发展以及如何合作等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立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尼泊尔总统新闻顾问马德哈夫·夏尔马,斯里兰卡总统战略顾问阿绍卡·阿贝古纳瓦尔德纳,中共德宏州委书记王俊强,德宏州州长龚敬政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