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互联网+背景下关于中国零售产业终端门店转型之路的探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寰宇城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祥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时代的脉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经济模式增长势头迅猛,零售业却是受互联网冲击影响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传统终端门店发展不佳,业绩加速下滑,在寒冬中踉跄前行。传统零售业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转型成为必由之路。只有顺势而为,改变思维模式,才能在群雄逐鹿的疆场,杀出一条生路。对此,本文就我国传统零售终端门店的现状,立足之本,和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我国零售行业终端门店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传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零售实体店依旧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重下滑。据国务院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4.6%,截至2015年11月17日统计的7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报显示,六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迄今没有好转的迹象。百货业继续成为重灾区。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百货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双双下滑,新世界百货利润同比下降86.6%。超市业态抗跌能力普遍要好于百货店,大润发、永辉超市、武汉中百、步步高、华润万家等上市零售企业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增长也极为有限。整个零售行业前路艰辛。那么,目前炙手可热的电商是实体零售的未来吗?

  二、互联网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

  我国电商发展迅猛,可以说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最早出现于美国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短短几年就获得长足发展,其商品品类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书籍、数码产品、服装、鞋包、化妆品、食品等等。各大电商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并争夺市场份额。传统零售业普遍发展低迷,电商却在这一行业如鱼得水。自2011年到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逐年上升且涨幅颇大。

  然而,电商能冲击实体店,却不能“完爆”实体店,至少,短期看,电商取代不了实体零售,更多的实体零售也无法依托线上业务破茧成蝶。从根本上说,实体店作为商品仓储地,承接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职能。就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而言,目前,仍然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天下。扩张趋势迅猛的电商企业,虽然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显著的冲击,但是其交易额在社会零售企业中的占比却不到10%,90%的社会生活资料是由终端门店来承担的。目前,中国拥有1000多万家终端门店,一个县级批发商拥有数千家终端门店客户。2011年到2015年,虽然大型商超的数量在逐年下降,登记注册的终端零售门店却在急速增加。

  在零售行业整体发展低迷的情境下,便利店业态下的终端门店却是2015年逆市增长超过20%最靓丽的实体零售板块。作为产品销售渠道最末端的零售终端,是商品到达消费者完成交易的最终端口,是商品的展示和交易的场所。在整体行业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更是需要改变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需求。

  三、零售终端门店的生存之本

  便捷。社区便利店、超市本身带着社区服务的性质,社区便利店、超市也在社区生活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离顾客最近的商品供源地,也是顾客最便捷的消费场所。商品选购完成后,直接付费就可拿走,相比于网络购物,它不需要订购后的等待过程,也不用承担且其间的风险。如果购买者需要的东西很急,网络购物明显不适合,社区超市的优势由此可见。

  体验。网络购物缺乏直接的购物体验,从商品交换开始,人们只能体验交易完成后获得商品的满足感,且是等待一定时间之后迟到的满足感。与网络购物不同,在终端门店消费,顾客体会到的是最真实直观的消费体验,拿在手中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不是精美的产品图片和华丽的辞藻描述。商品是否合用,甚至可以实地试用一番,这是网络购物所不能呈现的终端门店独特的购物体验。网络购物在方便的同时,也减少了购物带来的快乐感,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购物需要糅合更多的综合性消费体验。

  信任。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生活节奏更加快速高效,奔波生计,钻研前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发淡薄。同住一个屋檐下,也许一天也见不上一面。社区超市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你可能没见过你的隔壁邻居,也没有任何言语交流,走在街上也是相逢不相识,社区超市店主可能是你无法回避的存在,必需的生活物料,柴米油盐酱醋茶,琐碎却不可或缺。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一买一卖的过程中,人际间最基本的信任逐渐建立,这种信任不是在网络购物中在一家店铺多次购物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可比拟的。通过互联网构建的情感关系坚强却又脆弱,五湖四海的人通过这张网结缘,其强大不可言说;然而,一旦这张网破碎、动荡,其构建的关系网也分崩离析。

  可靠。实在的商品与虚拟的网络商品相比,存在先天的可靠优势,由于购买者对网络上的商品的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来完成,而有些商品的描述语言模棱两可,容易使人对商品与自己订购的不一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相对于传统购物,网络购物退还商品是一件相对麻烦且有成本风险的事情。实地购物则不会有此种隐忧。首先,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在店铺采购时,通过实在商品,可较为精准的预估其实用性,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其次,就算买到的商品适用性不佳,也可快速完成退换货。

  情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今后,小区便利店、社区超市与业主的联系交往可能比物业来得更为密切。从某个方面讲,物业与业主可以说是对立的,业主与物管的冲突也层出不穷。社区超市、便利店不再是简单的购物场所,逐渐发展成为社区情感交流中心,有时候,也可承担托儿所的职责,在父母临时有事,在不方便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到社区便利店暂为托管相比放孩子独自在家更为放心。在广大的城镇、乡村地区,便利店、超市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

  四、终端门店的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

  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困境主要在于成本的压力,凭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电商获得了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越来越多较低价格的商品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相比之下,传统零售业在成本和价格上毫无优势,也拿不出其他的优势与电商竞争。虽然终端门店在短期内不会有消亡的危险,但它自身存在诸多问题让其发展举步维艰:连锁化专业知识不足、仓储物流模式落后、电商思维落后、资金利用率低、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成本高,在面临应用网络新技术方面的能力也较弱。传统零售业亟待转型升级。

  在新一轮经济结构改革环境下,电商的崛起已不可逆转。马云曾说“不做电子商务,你就无商可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特别是新时代以80、90后为主的群体已习惯网上购物,把性价比作为购物的首要,对购物的实际体验反而减少。在年轻用户群的多元需求下,互联网凭借庞大的内容资源全面“倒逼”传统渠道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只有通过变革求生存,将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做好结合,增强购物体验,提高用户的转化率,实现由产品为主向市场为主、由管控客户向服务客户的转型,零售终端门店才有可能转危为安。

  传统实体零售业探索O2O经营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集众智,汇众力,以解决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构商业价值链,整合供应链,突破地理空间,打造综合化的商业模式,同时,提供更多附加的个性化服务。终端门店只有转向以服务型为主,通过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性和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