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梅
7月1日,证监会发布消息,“淘品牌”茵曼、初语母公司汇美集团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6月底,同样是成长于阿里电商平台的裂帛服饰也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加上之前拟登陆新三板的韩都衣舍,以及准备申报IPO的三只松鼠等,目前多家诞生并成长在淘宝和天猫宝的品牌商家正在筹备谋求上市。这给原本有些乏力的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淘品牌的起源应该在2008年左右,当时刚成立的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开始着力扶持一批高品质高的大卖家成为“淘品牌”,茵曼、韩都衣舍、七格格以及麦包包都是第一批淘宝培育的“淘品牌”。
“小而美是未来电子商务的方向。”在2012年的网商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再次为淘品牌的方向进行了定位,在马云看来,小就是美,未来的企业小和好更关键,也更灵活。而淘品牌正符合马云的这番观点。从这几年双11淘品牌的排名就可见端倪。这批“淘品牌”获得集体爆发式增长,成为传统知名品牌最大的竞争对手,也从“淘品牌”直接成长为“互联网品牌”。
为何品牌在阿里平台上能够获取更高的营收,并成为众多新生品牌首选平台?除去阿里巨大的体量以及不少淘品牌最先在这个平台上发迹之外,其实最重要的仍旧是阿里与其他电商存在本质的属性不同。品牌的培养与成长,需要一定的土壤和环境,天猫平台是新渠道、新媒体、新市场的叠加,而京东仅仅只有具有渠道属性,难以让品牌本身在平台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