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汉斌
如何打造与云南旅游大省相对应的高品质旅游商品?在与旅游关联密切的行业,如何寻找创业的突破点?近日,记者专访了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过鹏儒,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
早在1995年,过鹏儒就开始在丽江从事旅游业,先后还陆续投资过健身、娱乐、服装、餐饮等行业。十余年后,当旅游线路、景点服务等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的时候,过鹏儒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他把视线聚焦在了旅游商品上。在他发现当时还没有一样足以代表丽江的旅游纪念品时,他看到的不只是商机,还有自己创业的方向。通过寻访和长时间的研发,过鹏儒最终将精力专注于制作时人还比较陌生的工艺品——珐琅彩银器。
50万元起步创业
传统工艺获得新生
珐琅彩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于滇西永胜一带,2009年,入选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珐琅银器为银胎质地,是经过产品设计和创意制作,并通过制胎、绘画、簪刻、掐丝、上蓝、烧蓝等多道工艺,以手工为主完成的高附加值美术工艺品。 2012年3月,过鹏儒注册了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固定资本已接近3000万元,年利润近200多万元,产品也从最初的手镯、戒指、酒具、餐具、茶具等不到20多个品种,发展到涵盖酒具、茶具、餐具、摆件、首饰等六大类、近300多个品种。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传承人,并从制作到销售,多环节带动了一批人员就业。过鹏儒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同时他的企业也成长为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并包揽了多项荣誉。
潜心钻研
打造旅游商品新亮点
过鹏儒祖上并未有珐琅彩银器传承,这产生了几个难题。一是如何盘活这项几近湮灭的传统工艺?同时自己作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如何精准掌握这项神秘而迷人的技艺?这时,一位老师傅主动找到他,表示愿意帮忙,过鹏儒才算跨过了这个坎。
公司成立之初,过鹏儒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跑了深圳、北京、洛阳等很多地方,带着信息点和疑问,一处处去参观学习,然后自己再埋头研究。掌握了这项工艺的基本要领后,他还通过用可控温度的电烤箱烧制不同类型的产品,反复试验。通过大量数据的支撑,慢慢克服了产品烧制过程中温度控制的核心难题。
在研发工艺的同时,过鹏儒对于市场定位和开拓的步伐一点也不敢放松。他首先从产品创新入手,提高产品品质,并注入新的审美元素,赋予传统工艺以新的生命力,同时尝试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什么给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取名“云天工”,过鹏儒说,“云”有地域和云南之义,同时在云南方言中,也是“银”的谐音;而“天工”即指“巧夺天工”,是古今以来手工业者梦想的最高境界。
不久前,过鹏儒又给自己的产品琢磨出一句新广告语:“千年珐琅彩,丽江云天工”,希望打响品牌,为丽江乃至云南的旅游商品增添更多亮点。
选对适合自己的行业
是创业的基础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当记者问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年轻人创业的基点时,过鹏儒说:“首先是选对行业,这非常关键。只有选对了行业,才能发挥所长,产生价值感,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必定能取得成功。”和诸多成功的创业者一样,过鹏儒认为创业者一定要有学习和积淀,通过历练再投入创业,才是理性的选择;而且所谓的创业,不一定是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厮杀,而是可以合伙,通过一个团队实现共同的价值,同样是成功的创业。
过鹏儒说,在做珐琅彩银器之前,自己涉足过很多行业,这就是积淀的过程。创业不易,有了相应的积累和社会经验,才可能有能力创“更大的业”。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是自己的责任
过鹏儒说,每个公民、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应担负的责任。自己当年出来做珐琅彩银器,也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一个大胆举动。珐琅彩银器属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它正面临失传。过鹏儒认为,应当把这项优秀的传统工艺给传承下去,同时在传承过程中加以创新,通过市场让它获得新的生命。
过鹏儒说,自己去注册公司时,许多人并不理解珐琅彩银器是什么东西,甚至有人还闹了笑话,问“去良”是什么东西?几年时间过去,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经过探索、创新和努力,我们的的珐琅彩银器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到缅甸、印度、英国、法国等国家。”过鹏儒自豪地说。
此外,过鹏儒也参加过众多公益组织。2014年,过鹏儒还发起成立了丽江益途公益联盟,每年资助近二千名学子。“做公益,也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我觉得它还能够增加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从而产生新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过鹏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