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安徽太和打造“医药新高地” “华东药都”破茧欲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具有敏锐流通意识的安徽太和人,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全国各地开拓医药物流事业,形成了20万人的药商大军,享有“买全国、卖全国”之美誉,并逐步在太和县建立了全国大型的医药集散地,成为全国大型单体医药销售市场,被称之为“太和模式”。

  伴随着太和医药专业市场的发展,太和现代医药产业也应运破茧而出,初步形成集聚规模。2013年,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被安徽省政府定为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2015年7月9日,安徽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全省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入选为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015年12月,太和经济开发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华东药都”的发展样本

  

  实际上,具有“华东药都”美誉的太和医药产业早已领跑全省。2015年,太和经济开发区医药工业产值就已突破128亿元,医药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占GDP比重达60%以上,成为太和县乃至阜阳市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桂冠也纷纷花落太和开发区。

  太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成果,不只是停留在账面上的一组组数据,更体现在一批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上,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领头羊。

  总部设在太和经济开发区的贝克制药,掌握国际领先的手性药物核心技术。贝克制药现有员工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136人。参与和主持了11项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2012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安徽省手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随后“安徽省新药研究院”也落户贝克,为公司研发新药提供了完备的平台。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为家乡太和打造一个百亿级上市企业。”贝克制药董事长王志邦告诉笔者。目前,贝克制药已完成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无独有偶,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开发区内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心血管等新药中间体及其原料药的研制和生产,目前产品已被世界药企巨头赛诺菲、默克、拜耳、诺华等选为第一供应商。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作为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生物医药在太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开了新蕊。解码太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路径,总结并推广相关“太和经验”,对于皖北振兴、对于打造太和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依商兴工的“太和模式”

  

  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粮仓。位于其间的安徽省太和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多地多粮多、工业基础薄弱是太和县的基本县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劳动力资源、药材种植、交通便利等优势逐步放大,为医药产业在太和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和相对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优势还在于医药商贸的发达。”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尚晓雷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太和就走出去一批跑单帮的‘药贩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十多万太和人陆续走进医药购销领域,并逐步建立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今天的太和县是“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大型医药集散地,境内的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国大型的单体医药销售市场,2014年医药商业销售收入达202.9亿元,其销售行情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

  医药商贸的发达不仅为医药工业的发展节省了远程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搭建的巨额中间成本,同时在医药商贸领域中经营成功的太和人,又返乡成为医药工业建设的开路人。伴随着太和医药专业市场的发展,太和现代医药产业也应运而生,并且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逐步显现,而这正是医药产业发展独特的“太和模式”。

  从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到现在的10年时间里,太和经济开发区业已形成以生物医药为导向,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制剂为核心,以化学制药、现代中药、保健品及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器械为主体,以药用辅料包材、制药设备、卫生理疗、医药物流为补充,以科技研发、职业教育、会展信息、金融服务等为配套服务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医药新高地的“太和愿景”

  

  生物医药是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之一。从全球来看,个性化诊断治疗等已经成为各大医药巨头争相研发的焦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

  为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近年来太和经开区采取多种措施,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在抗体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据了解,太和县经开区建立于1987年7月,2006年4月经批准正式设立(省级)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2.9平方公里。目前共入驻企业335家,已投产运营2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区内就业人数3万多人。2015年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

  园区现有医药企业135家,其中骨干企业57家,医药高新技术企业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并先后获得“省级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级生物医药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称号。

  从全省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版图上来看,太和县经开区主导医药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园区医药产业涵盖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制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生物技术药品等与当前医药市场的主要需求结构高度吻合,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一批项目陆续投产,未来3~5年开发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太和医药人也为自己勾勒了更宏伟和系统的蓝图:打造“特色制剂新城、医药集聚高地”,建成“全国闻名、特色鲜明的医药之都”,成为全国重要的中成药二次开发基地、华东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保健品生产基地、全国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新兴的高端仿制药再开发基地。(中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