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新燕 张春晖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注重发挥职工在创造、创新、创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传承工匠精神、劳模文化、人才技艺发扬到生产经营领域,推行实施职工创新工作室,凸显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尖兵作用,在工艺改进中发挥先锋作用,在技术推广中发挥引领作用。公司拥有4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自治区级3个,包头市级2个,这支劲旅是企业聚才、育才、用才的智囊团。
郑贵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平均年龄38岁,凭借超凡技艺,攻下了世界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关键部件加工难题;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机械加工130余项,节创价值510万余元;完成工艺攻关51项,取得攻关成果46项;提合理化建议561项、实施337项;推广应用“细长丝杆车削技术”、“圆锥切削法”、“多头蜗杆快速精加工”等15项先进操作法;传授演示操作技艺25项、培育智造尖兵十余名。
金国富职工创新工作室。在非公路矿用车液压缸制造领域中的技术攻关、小改小革、发明创造作为凸显,两年间创新创造50余项。“掌门人”金国富携团队,在镀络件磨削方面技艺超群,完成了第一台抛光机的改造;利用闲置设备,自制取断丝锥电火花机,解决了磨床尾座顶尖套漏水及主轴漏油问题,降低设备故障率;实施革新改造,自制车削顶尖,替代进口件,为工厂年节约30余万元。
李长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劳动模范、科技和关键技能带头人组成的15名精兵强将,在铸造、铸铁工艺攻关、工艺创新和解决技术瓶颈方面敢于创造新奇迹。攻克成功关重大型铸铝件冒口工艺,其产品一次加工、打压合格率由原来2%提高至80%;优化精铸件焊接工艺,工艺出品率达66.9%,提高工效2-3倍;集群研发将定型产品铸件升级为金属型铸造,产品合格率达95%,提升效益6万余元。将制约生产进度的窄口及加工难度大的关重产品列为重点攻关解决项目,以“点题征集、承诺改善”形式寻求良方,强强联手、集智攻坚,其创新创效成果实现了双赢。
曹正常创新工作室。最具代表性的是自主设计制作“2505周向射线机探伤机定向窗口”,降低了射线检测周向360°曝光对人体造成的辐射伤害,实现一机两用;立项研发成功的“高温合金挤压棒料的超声波检测方法”,为公司研发新材料、新工艺开辟了绿色通道;在航天科研检测领域,形成《喷管奥氏体不锈钢的超声波检测方法研究》学术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成功研发的“P91\P92高合金钢挤压坯料超声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及制定出的《高合金钢挤压坯料预先超声检测技术操作规程》,对新工艺实施效果给予早期监控,制造过程实现了提前控制、有效预防和降本增效。与此同时,发挥“阵地”的育人功能,联合团队自行设计制作内蒙古地区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竞赛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考试件和无损检测学会培训得到首肯。
赵立平合理化建议创新工作室。至2012年挂牌以来, 17名成员推进实施班组合理化建议改善活动,将制约生产进度的窄口及加工难度大的科研产品作为主攻目标,以全员提案、点题征集、承诺改善、高手在民间等形式寻求良方,集智攻坚,实施改善。引导职工群众发现问题、寻“点子”、定课题、解难题、实施成果、推广应用,提升了班组自主创新能力和精益管理水平。2015年征集合理化建议提案539项,采纳实施486项。
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日趋升温加速,工匠精神、匠心品质亦将成为职工的价值追求,引人瞩目的“蝴蝶效应”将实现职工创造与企业发展的最大结合,必将汇聚起“阳光、开放、高效”现代化北重集团的新能量。
相关链接:
北重集团专用机械公司
成功申请4项新专利
近日,北重集团专用机械公司又有4项专利申请成功,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此次授权的专利分别为专机公司高速公路护栏上使用的“Ω型钢隔离栅立柱” “三等分角圆钢隔离栅立柱”和特种安全护栏上使用的“一种用于护栏内固定双端挤压预应力索端头的卡子”“火车站护栏”这4项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是专利权的客体,是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依法应授予专利权的实用新型。实用新型通常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国家之所以保护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鼓励低成本、研制周期短的小发明创造,更快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北重集团专用机械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共计11项,专利的取得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一项技术一旦申请专利,无论这项技术通过何种方式公开,均是在法律保护下的公开,任何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学会或掌握了这项技术,在这项技术被授予专利权后,也不能随便使用。因此,专利有很重要的占领和保护市场的作用。目前,专机公司又递交了3项“外观设计专利”等待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郭新燕 曹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