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技改喜获成功 降本增效变成现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陕煤化集团首家科研技改锚杆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侧记

  3月30日,陕煤化工集团韩城矿务局支护用品厂内欢声笑语、鞭炮齐鸣,随着机械手灵巧地将一捆捆绑扎整齐的成品锚杆稳妥地放入储料车,标志着由韩城矿务局和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及太原环宇液压机械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技改研发的MGZDQJ-Ⅰ型锚杆全自动生产线正式运行上线。从此锚杆生产工艺发生了重大变革,由机械化步入全自动化,由流水线升级为全自动化生产线。

  殚精竭虑谋发展

  近两年,煤炭行业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行业兼并重组的去产能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煤炭生产矿井减头减面减产量的攻坚战也随之拉开了大幕,这让夹缝中求生存的韩城矿务局支护用品厂更是雪上加霜。

  “支护产品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盈利空间小。特别是近两年,一直在亏损的边缘上勉强维持生产。如果销售市场进一步萎缩,全厂职工的吃饭都将成为问题。”这是韩城矿务局机关多经公司领导班子共同担忧的问题。

  企业该何去何从?是维持现状等市场淘汰,还是研发技改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企业生死存亡的严峻问题摆在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面前。

  “市场行情咱改变不了,原材料的售价咱说了也不算,要降成本,只有减人。”

  “目前的生产工艺,用人已经降到最低了,再减1人,就没办法正常生产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降本增效会上探讨着,争执着。

  “要降低人工成本,只有走技改研发的路子。如果锚杆生产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人工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有着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冯海清经理一语道破了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

  说干就干。一场以研发技改形成锚杆自动生产线、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攻坚战,2015年初在韩城矿务局局支护用品厂拉开了大幕。

  众志成城搞研发

  要真正研发技改出一条全自动锚杆生产线,不是开几次动员会、凭一时的热血和激情就能办到的。

  气动技术、机械技术、数控技术等,需要行业的专家教授才能办到;液压、强电、弱电等系统,非专业的顶尖技术人才不可能完成。加之投资资金异常短缺,不可能购置几百万元价格昂贵的成套备。

  一道又一道难题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

  没有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另辟蹊径,走联合研发、实现互利双赢的路子才能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成套的新设备,就在现有的旧设备上动脑筋、想办法,使现有的设备发挥效益最大化、功能最大化。

  2015年初,当得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华宇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有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时,韩城矿务局机关多经公司管理层顾不上寒风凛冽,冒着大雪,带着诚意,跨过黄河,踏上了寻找合作者的漫漫征程。

  几经坎坷、几经波折,终于用自己的诚意敲定了与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华宇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技改形成全自动锚杆生产的合作意向。

  功不唐捐 好梦终成真

  专家、教授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也请到了。韩城矿务局支护用品厂的技术能手也都到齐了。技改方案确定就抓紧实施。

  他们不畏寒暑,不怕失败,历经数百次的试验,在失败中找差距,在成功中精益求精,MGZDQJ-Ⅰ型全自动锚杆生产线终于在2016年2月技改成功,进入试运行阶段。2016年3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

  当一根根直径22 mm、长12m的螺纹钢被徐徐抬起的小车送上设定了速度的滚轮时,伺候在下一步∠45°、∠90°的两台液压鳄鱼剪就自动将其剪成用户需要的长度尺寸,并按设定的要求做成斜头和平头,再经过全自动挤压(缩径)、自动滚丝、自动带螺帽等工序,再由机械手送往储料仓,当储料仓内锚杆根数达到设定打捆数时,机械手会自动将其捆绑成整齐的小捆抓起后缓慢放入储料车,整套工序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和丝毫差错。

  韩城矿务局机关多经公司党总支书记兼副经理张建军说:“这条全自动锚杆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直径16mm—直径22mm圆钢或螺纹钢锚杆6套,单班产量可生产3000套,年生产能力300多万套,完全可以满足陕煤化集团内部和韩城周边煤矿生产所需。”

  “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它采用了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液压技术、气动技术、CNC数字控制技术、PLC可变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技术,还有LED显示屏,如果你在显示屏上设定了生产效率,他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根不差的完成工作量。它还可以向操作者报告故障原因,就连故障发生的部位也能准确地提供给维修工,大大降低了事故影响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如果你的车间内有WIFI,该全自动线还可以远程控制、异地操作。”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武利生自豪地说。

  武利生还介绍说,MGZDQJ-Ⅰ型全自动锚杆生产线采取了模块化设计,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软件控制是一完整的模块,通过模块之间相互调用和协作完成整个生产流程,提高了整套设备的容错性,使机器运转更加流畅、生产更加顺利。

  “该全自动生产线在我厂的成功问世和成功运行上线,给我厂的发展和经营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原来每班生产需要13人,现在3人完全就能开机生产,按减少10人计算,全年就可节省人工费50余万元。二是大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去作业人员每班要搬运20多吨的钢材,一个班下来,就是身强力壮的大汉,也直喊累得腰酸背痛。现在上一个班,既不用抬,又不用扛,只要来回巡视就行了。三是生产管理实现了规范化。这条全自动线还有生产管理功能,可对生产责任人、产品的生产日期、数量、品种等进行打印统计。四是实现了安全生产。作业人员再不用和铁家伙零距离接触,砸伤、刮伤、碰伤的安全事故不会再发生,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五是产品质量稳定。因为每次剪切的误差计算机都控制在3mm以内,而且滚丝精度、带螺帽、捆扎等工序的一致性都远远超过了手工操作。”韩城矿务局支护用品厂厂长刘明高兴地说。 (梁云龙 杨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