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陆鑫鞋机如何实现“全球首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

  在鞋机设计界也有这么一个企业,把公司定位为“吸收国外产品的优点再升级、改进、使之更耐用,性价比更高,更适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操作需求。”这就是陆鑫鞋机。

  创业起步:

  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

  在创业之前,詹明和他的双胞胎兄弟在台资鞋企里面干了5、6年。1993年,詹明兄弟一手创办了陆鑫鞋机。在创业初期,兄弟俩的工作经验为陆鑫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也是那个时候,广东一带的台资鞋企和合资鞋企数量激增。陆鑫通过给国外的鞋机客户贴牌生产,不仅获得了相对稳定的订单和利润,还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积累了严谨的品质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

  一开始,陆鑫鞋机只专注生产座式内外线机、立式内外线机等特种鞋机系列。“以前鞋的款式单一,有了这些设备以后,款式可以增加很多,高难度的鞋子也可以做了,耗能耗时比以前少了很多。”詹明告诉记者。

  陆鑫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其创建自主品牌和打开国外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从此开启了“陆鑫”自有品牌的研发生产之路。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陆鑫鞋机自主研发并生产出了马克鞋机、电脑裁断机、电脑冲孔机等多种电脑控制的鞋机。并成为英国某著名马丁鞋品牌在中国境内唯一的指定设备生产制造商。

  此后,除了运动鞋、解放鞋之外,绅士鞋和休闲皮鞋也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早期生产绅士鞋的企业必须依靠进口鞋机才能批量生产。詹明兄弟了解到国内这一需求以后,进驻鞋企与工人每天一起上下班,研究绅士鞋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最终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台绅士鞋生产设备,保证了国内鞋企生产国际高端绅士鞋的生产能力。

  此时,陆鑫鞋机已经成为东莞厚街主要的鞋机生产制造商之一。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詹明兄弟已经有了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转型升级:

  从扩大产品线到生产模式的转换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制鞋产业链进入了”从生产加工基地向品牌创造基地”的转型阶段,和上游的成品鞋一样,鞋机产业也进入了整体性负增长困境。以往单项对接制鞋企业的模式行不通了。

  面对困境,陆鑫选择了走出去,推广自己的品牌并丰富生产线。除了特种鞋机,陆鑫还扩大了生产线,并对三个生产车间进行了产品规划。

  一车间主要生产内外线机系列、打粗机系列、抛光机系列、工作鞋外翻鞋设备系列、中大底设备系列。二车间主要生产油压平面裁断机系列、打扣机系列、大型冲孔机系列、分条机系列、切带机系列。三车间主要生产鞋面设备系列、通风设备系列、流水线系列。

  鞋企可以在陆鑫采购到除了特种鞋机以外的一整条制鞋生产线。

  同时,皮革开料的油压裁断机系列,鞋扣铆合机、手袋、箱包铆合机及广泛应用于制鞋工艺中的各类机器。也相继出现在陆鑫产品线上。陆鑫的合作客户从鞋业扩展到皮具、服装、家具、汽车、文具、运动用品、等多个领域。

  一边是扩大自有产品线,一边是加大陆鑫鞋机的对外扩张步。以前,陆鑫为国外的产品做贴牌代加工,现在陆鑫选择国外优质的生产企业为其贴牌加工。即陆鑫鞋机在东莞厚街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然后外发到意大利、德国进行产品开模打样、采购原料、生产精密零部件。然后半成品回到国内组装,以及生产部分非核心的零部件。

  从“贴牌”到“被贴牌”模式的转换,不仅产品质量上乘,价格同比还很有优势,有的同比进口鞋机还便宜4成。这也意味着陆鑫鞋机已经从“产品输出”进阶到“技术输出”阶段。陆鑫鞋机在国内畅销的同时,各类产品还出口到印度、印尼、越南和南美洲等地区。

  技术突破:首个全球首发

  失去人口红利优势的中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传统制鞋产业面临的行业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上游机器设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需求。鉴于特种鞋机在制鞋行业的稀缺性,目前陆鑫已经开发了一套集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售后培训、再次开发等运行机制,应对机遇和挑战。

  “我们下一步还是不断地研发高级的设备,在出口占更大的市场,也帮助我们本土的一些鞋厂快速地升级转型。”

  已经创业二十几年的詹明说到做到,在东莞国际鞋机展上亮出了特种粗线差异化的创新成果“LX-05i 新型电脑马克机全球首发”。该机型突破以往只能直线车缝的局限,可实现任意曲线车缝,并具有自动锁口功能,极大地节省人工成本,最大优化了车缝工序。(环球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