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巨轮起航 打通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通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 林红梅 赵文君 贾远琨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2月18日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国航运业巨轮由此扬帆启航。现阶段正在推进的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4家上市公司的重组,所涉及资产交易74项,交易金额600亿元,堪称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交易。  

  74项资产交易重组

  难在顶层设计  

  重组前的中远集团、中国海运分别控股5家和3家上市公司,本次重组整合的重点为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4家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实施74项资产交易,交易金额约600亿元,涉及员工3.8万人,以规模化和专业化为方向,着力打造集装箱运输服务供应链平台(含码头运营)、油气运输平台、及综合性航运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重组,中国远洋成为包括集装箱航运和码头业务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供应链平台,中海发展成为油气运输平台,中海集运成为综合性航运金融服务平台。

  本次重组整合涉及上市公司的重组整合、其他业务板块的重组整合。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认为,此次重组最主要的难点在于顶层设计,包括核心业务架构、组织架构的确定等。整体而言,这次改革重组方案既满足了股东利益,也考虑了解决企业当前困难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着眼了未来,绘就了蓝图。

  在2月1日中国远洋、中海集运和中远太平洋股东大会上,三家公司的重组议案均在大股东放弃投票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以超过99%的支持率高票通过,显示了资本市场对于本次重组的认可和肯定。  

  打造集装箱航运事业群

  上市平台  

  近年来,需求的疲软导致干散货市场持续低迷,而上一轮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牛市以来积存下的大量运力短期内无法消化,预期未来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将进入低位运行的常态时期。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明说,本次重组将干散货航运业务全部从上市公司剥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干散货航运业务总体竞争实力,全力打造专业化的散货运输服务。

  许立荣介绍,整合后,中国远洋将作为集装箱航运事业群上市平台,致力于打造包括集装箱航运和码头运营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在集运业务和码头业务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高,运力规模和货运量将得到显著增加,同时运力机构和航线设置也得到大幅的优化,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另外,通过整合,集运业务和码头业务的协同效应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能有效提升中远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下一步,新集团在集运业务方面,将持续优化船队和航线布局,持续优化货源和客户结构,深入挖掘新兴市场、区域市场发展潜力和盈利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在码头业务方面,集团将在投资和运营方面努力实现与集装箱运输的业务协同,加快海外网点布局,强化枢纽港建设。  

  布局优化

  确定为“6+1”产业集群 

  通过重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运营规模将实现4个世界第一、6个世界前列。经过深度整合,新集团将重新架构全球航运物流产业链的业务分工、价值创造和分配格局。

  许立荣介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立后,下一步重组的工作主要是围绕集装箱运输、船舶租赁、油运业务、散运业务、金融业务等业务板块开展。后续还会根据未来发展战略择机对相关业务板块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优化。

  依据“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个战略维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产业布局优化确定为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互联网+的“6+1”产业集群。

  许立荣表示,重组将提升中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业中的地位,增强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竞争能力,构建中国航运新格局。  

  ●对话许立荣:  

  在国际航运市场长期低迷的严峻形势下,这艘巨轮如何披荆斩棘,打通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大通道?27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船长、从中远基层一路走来的许立荣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党组书记。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作为全球航运业巨头,面临怎样的市场环境压力?

  许立荣: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运力过剩,航运业面临30多年来没有的困难局面。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指数跌破300点,连创历史新低;集装箱运输濒临零运价,航运企业持续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和许多航运企业一样,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国际上的船公司为生存发展,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规模优势进行竞争,日趋激烈。

  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我国国内排名前两位的航运企业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却各自为政,在产品布局、业务架构和经营模式上相近,目标客户和开发手段相似,船舶、航线、网点等方面投资重复,总体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规模效应难以释放。中远、中海改革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就是为了强强联合,攥成拳头,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大风浪中出击。这既是迫于生存压力的当务之急,也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记者:新集团有什么优势?

  许立荣:顺应国际市场竞争需求,规模大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实现了4个世界第一、6个世界前列。4个“世界第一”分别是:船队综合运力8532万载重吨/1114艘,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3352万载重吨/365艘,油轮运力1785万载重吨/120艘,杂货特种船队运力300万载重吨;6个“世界前列”分别是:在全球的集装箱码头将超过46个,泊位数超过190个,集装箱吞吐量9000万标准箱,排名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50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集装箱租赁规模超过270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集装箱船队规模158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新集团具有船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具有国际化网络优势与国际品牌优势,具备了整合全球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资源优势。

  记者:各界对新集团寄予厚望,新集团如何破局走出困境?

  许立荣:新集团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严峻的世界航运市场。尽快把重组来的规模和协同效益发挥出来,把全球市场网络建立起来,不仅变大,而且变强,是当下的破局之策。要切实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率。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产业布局将优化调整为“6+1”产业集群,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即航运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航运金融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和社会化产业集群,同时开展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相关业务,逐步构造起布局合理、配置高效的产业格局,真正增加抗周期能力。

  新集团将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提升互补效应,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记者:新集团如何支撑中国经济走向全球?

  许立荣:全球贸易90%靠海运完成,激增的“中国制造”出口和原材料采购运输,必须有强大的中国海运做保障。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海运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前,全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70%在亚洲,这其中又有70%在中国,而世界排名前三的班轮企业都在西半球,控制着全球40%的运力。随着新集团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必将增强我国乃至亚洲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话语权,促进我国对外经贸往来,打通对外贸易战略通道。

  面对“一带一路”“装备制造走出去”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和政策机遇,新集团选择在集运、码头和油轮方面实现资产的彻底整合,以优化全球战略布局。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的点由码头构成,线则需要靠集装箱航线来串联。新集团整合之后,新的集装箱航运集群形成大集装箱航运、大码头运营的概念,将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助力者,新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海洋运输通道和物流通道,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