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启无极智慧·开文明先河 创万世基业·成天朝之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海上造地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苏本洪

  

  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环境危机日趋严重,更有生物战争所造成的各种病毒的恶性变异之生态危机随时可能大爆发。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若用一般方法去应对,中国将很难独善其身,如若继续照搬西方的所谓先进模式——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根源就在西方,它何谈先进?——中国的发展也不会有出路。所以我们急需要转变思维,急需要借用老祖宗的无极大智慧,实施“土生金”的无极大战略,方能化劣势为优势、化不利为有利,方能实现链接宇宙、撒土成金、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的雄伟目标。

  具体说,就是按照我们老祖宗“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环、生生不已、相推相荡、相益相乘的“无极”理念,应用我们巨量的黄土(40万平方公里,平均80多米厚)、天量的沙漠(2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其中沙子是植物生长的必备材料之一)、大量的石头,以及我们最雄厚的产能去海上(以建海上移动平台为主体)造地,从而打造出地球上一块块可移动的人造陆地来,去改善地球生态、去为地球生物开辟第二家园;去大面积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宇宙无穷能量接引于地球,物化成粮、油、水、木材、金刚石(六个碳元素的聚合)等各种资源,为人类打开无穷宝库,为天下苍生的生存发展开辟新天地,进而带领人类进入到“自力更生”之真正文明发展道路上来。

  一、海上造地(移动岛为主)的时代必要性

  1、地球生态的需要

  人类经过几千年来的烧杀捕猎,尤其是近五百年来的工业革命之高速发展,已经将地球糟蹋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了。地球已经由一个纯美的绿洲变为沙漠四起(被沙漠化的土地,已占地球的1/4,沙漠还在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侵害耕地)、干旱遍地(约占地球40%的人口、8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破败之地。这意味着地球整个生态链的生存空间的大范围萎缩,而且还在继续萎缩着。

  人类是地球生态链上的一员,人类的发展维系在生态链上。生态链的萎缩,意味着人类生存的危机。生存都危机了,何谈发展?!因此说,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想办法维护生态链的生存安全。怎么维护?只有想办法制止生态危机,就必须给地球生物开辟新的生存空间。显然,土地和水,是陆地生物生存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要想挽救生态,就必须造地、就必须引水。要想解决这两个难题,只有到海上造地。一是给生物提供生存基地,二是将海水与淡水自然隔离,实现海水的自然淡化,从而引水灌溉沙漠,借以制止沙漠化、改善地球1/4的荒漠生态。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生态链发展了、加宽了,人类才能生存得更好。

  2、人类文明的需要

  人类自从成为“人类”(有超越一般动物的只能满足其自身基本生存的能力而拥有了灭绝其他生物,为“自己”谋取消费与奢侈的腐败能力)以来,三百多万年间,一直向地球索取、索取、再索取,还从来没有履行自己的“小宇宙”之责。“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因为宇宙在造人时已经赋予了“人”造化万物的能力——即,小宇宙的能力,所以,人类具有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创造产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创造能力。宇宙之所以赋予人类这样的能力,让人类担当万物之主,首先是让人类自力更生,其次是让人类替宇宙抚育万物的。可惜人类至今没有履行天职,反而为了自己的所谓发展用这些独有能力去糟蹋地球(母亲),去灭绝其他生物,去积累了过多的奢侈品,以至于不得不去促进消费,真是自私到家了。站到这个角度上说,人类早已成为贪得无厌的魔鬼了,哪里还有文明可言?

  若说“文明”,起码应当“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进一步地说,还应当有“利他”行为,方可称其为“文明”。然而,人类至今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更别提“利他”了。

  由于人类的不良行径,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时至今日,人类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瓶颈,甚至面临着大自然的严峻惩罚。是到了该还账的时候了,是到了该用自己的特长去自力更生的时候了,是到了该履行天职——润泽万物的时候了。到海上造地,培植植物,借宇宙能量补偿地球,回馈生态,又为自己种出生活必需品,来满足人类自己的消费,应当是人类的不二选择。

  3、人类生存用水的需要

  现在,地球陆地上有40%的地区缺水,中国大陆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面临缺水难题;就拿首都北京来说,我们喝干了官厅水库,又将喝干密云水库,不得不投入巨资、牺牲生态、修建“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自2013年投入使用以来,仍然无济于事。

  工厂化淡化海水,又代价太高。城市用水如何解决?城市生存面临着巨大瓶颈。海上造地,建造移动岛,放上收水设备,雨季收取雨水,平时每天夜间便可从空中直接收取淡水,无异于建造了一座座自动化淡水厂,只需铺设管道将淡水引至各个城市或缺水地区,人类用水难题就根本解决了。

  4、解决悬河灾害的需要

  我们国家的黄河悬河,已达800公里,最高处已高出地平面13米,并且还在年年加高,早已成为悬在黄河流域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剑;每到夏季,中央政府都睡不好觉;年年防洪,日日担心,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海上造地,立刻化害为利,既可解决心头之患,又可开发成鱼米粮田,何乐而不为。

  5、产能转换、企业升级、主权经济的需要

  产能因需求而有用,我国强大的产能,由于需要到国际上寻求市场而造成出口依赖症,致使我们国家不得不无条件的接受十分不利于自己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以至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权被外国洋人所掌控;导致我们卖什么、什么贱,买什么、什么贵的被动局面,时时处处受尽洋人的窝囊气,利润的绝大部分被洋人榨取,还动不动就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制裁,好产品被洋人拿走,留下的是资源掏空、环境污染,严重地制约了我们的未来发展。

  由于出口依赖,更造成了我们沉重的外交负担,使我们的外交政策投鼠忌器、无法挺直腰杆说话。而海上造地,即便是造移动岛,也是我们的移动国土,主权、发展权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任何人都无法再敲我们的竹杠。再加上,海上造地是一个超大工程,足可以吸纳全世界的产能。还有此项工程,既是一般的土木工程,又是高科技杰作,它涉及到卫星传输、远程遥控、无人操作、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新工艺、超大型装备、新型运输、建筑施工、新型武器保障等等许多行业,必将给科技界提出更高要求,必将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必将促进企业的加速更新换代,使各行业向更高水平攀登。

  6、拓展生存空间、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需要

  人类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又需要新的项目和新的空间。陆地的空间不仅早已被人类开发殆尽,而且正在不断萎缩,所以,某些西方人早在十年前就已着手筹划用高科技手段消灭地球上80%的所谓“垃圾人类”了。这说明人类的生存危机已经何等严重。只有占地球71%的海洋,还没有被人类完全开发,还有空间可用。而且,空间巨大,面积拥有3.5亿平方公里。

  从当前方方面面的情况来看,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在未来五百年内,唯有走向海洋,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海上造地,既是新的巨型工程,又是科学利用海洋的最佳手段,新的增长点众多,还能不断衍生出更新的增长点,足够人类干一两千年的了。

  二、至高无上的道德高度与无比的科学性

  海上造地,一是为人类千年发展立项,为人类开太平。有事干、有饭吃,天下才能太平。二是可以实现引水灌溉干旱、沙漠地带,以改善陆地生态,回报生态、感恩生态,让人类成为真正的人。三是直接为地球生物开辟第二家园;履行人的“小宇宙”职责,奉天化育,造化万物,大道大德。这便是调四海之水、润泽天下的大善之举,是功德无量的伟大工程,必能得到天下众生的欢迎与支持。

  海上造地,种植植物实现了地球与宇宙的链接,使宇宙(射线)光离子直接转化成物质能,并送到我们家门口。从而跨越量子时代,直接进入光子能时代。当今世界的所谓高科技时代,若与之相比,还落后整整一个时代。

  人类今天被某些人猛劲吹嘘的所谓的高科技,不过是刚要走完“电子时代”、正准备进入无法预测结果的“量子时代”,这与海上造地的光子能转化工程怎么相比?

  这里不能不说我们老祖宗早在五千年前就提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环,生生不已的“无极”发展理念,是何等的先进、何等的伟大!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古老文明——无极文化,远比西方先进五千年。

  总之,我们海上造地,既是维护全人类的利益,又是维护整个地球生态圈的根本利益。行的是人道、地道与天道,行的是无极大公,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三、海上造地的主要政治、军事战略意义与效益

  “地”是财富之母,造地,无异于开办造币厂。造好了地,用好了地,也就抓住了财富的根本;抓住了财富的根本,也就可以周济天下,国民也就可以安居乐业了。我们在海上造地,一直可以造出四、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为人类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足可以带动全世界的长期发展,这应当是巨大的财富,应当够世界几个世纪的发展之用;世界各国,也就应当不必再你争我夺了。所以说,海上造地工程,应当能够为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如果世界上还有不知趣的邪恶势力继续捣乱的话,这些庞大的移动岛,就是一艘艘自助式的超级航母;平时,可以堵死航道,憋死邪恶势力,灭战于常;如果还不行的话,必要时,在这些超级航母上,即便是放上一般的武器、炸弹,直接开到它们家门上,直接把战场开到敌人的家里去,陷敌于炸弹的包围之中,真正的“撒豆成兵”,自然会使敌人插翅难逃。届时,对方的多么先进的武器、装备都将失去意义,战争也就不用打了。这才是真正的“不兵而取之”、真正的上上之策,到那时,世界自然归一,天朝盛世不是梦。

  四、海上造地的主要经济、生态战略意义与效益

  1、占领经济制高点

  海上造地,启动的是财富之母工程,又是我们的独家绝活。在这样的工程面前,国际上任何对我们的金融战争、市场敲诈、贸易壁垒等,都将显得无能为力了。因为,届时我们既可以关门发展,也可以通过卖地收容全球资本,反向地买断地球。这就叫“店大欺客”,这就叫真正的主权经济。

  2、掌握生命主导权

  我们的海上造地,用的是原生态的黄土、沙子、石头,这些原料中,既没有化肥、农药残留,也没有被转基因生物毒害过,真正的纯天然。足可以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足可以供给我们的子孙万代食用了。敌人的生物、粮食战争,将不攻自破,有利于我们彻底跳出转基因毒粮食的陷阱。

  3、造地卖地,为财政开辟新税源,为百姓开辟新财路。

  海上造地,空间巨大,国家完全可以正式启动卖地财政,仅卖地财政,也能吃上千年。何况届时天量的沙、石、黄土,都将成为战略物资,值多少钱,将由我们说了算。那时的政府还发愁没有钱花吗?届时,政府不但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还会有充足的钱供人们开发太空,为人类走向宇宙提供资金。

  海上之地,既是农场、休闲胜地,又是天然淡水厂,政府将这类土地卖给百姓,再倒过来购买百姓的淡水,统一组织转给城市市民,或者卖给世界上任何缺水的国家,用于灌溉沙漠、改造旱地。

  别国卖石油,我们卖水。石油有限,淡水无限,财源滚滚。当然,政府还可以统一组织,帮助百姓到国际上出售粮食、水果等,实现国民财富双丰收。

  4、收编资本、整编世界,引领世界正能量

  现在世界上各个资本集团相互争斗、相互拼杀,给世界政治、人类和平与安全带来没完没了的灾难,也是地球生态危机的祸根,致使人类社会战争频发、恐怖主义威胁遍布世界,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

  海上造地,为世界资本找到了一个十分广阔的用武之地、巨大而长远的赚钱的机会,全世界的资本都可以投进来搞地球生态建设、获取长远受益。使资本利于天下,也利于自己。自此,人类社会便可天下太平,世界繁荣。

  如果有哪只资本敢于逆天作乱,自然会被万帆围攻堵截,截断出路、走向自取灭亡。

  五、海上造地的方式、方法及其技术可行性

  1、海上造地的主要方式

  ①浮岛——模拟自然海岛,建生态基地、旅游岛,给鸟类、部分海水动物开辟第二家园。

  ②造船种地———建造可移动的耕地、或者补给基地。

  ③固定式、架楼造地——犹如建跨海大桥,在一些已经失去生态功能的沿海、海湾,离开海水面、架楼造地,以便摆脱盐碱危害。并铺设取水设备,以便往陆地输送淡水。

  2、海上造地的基础材料、结构、工艺与技术可行性

  ①海上造地的材料,框架材料——钢材、玻璃钢、高能高模聚合材料,化工发泡材料、竹子、有机物复合材料等,都可以。总之,“郑和”老人家五百年前就懂得在木船上养猪、种菜,我们今天的造船材料比五百年前多多了。

  沙土材料,我们拥有40万平方公里、平均80多米厚的黄土高原,270平方公里的沙漠,有丰富的石头资源(世界上最大的山脉)。更何况,千里悬河已将沙土原料送到了施工工地附近,足够造几亿亩好地了。黄河,还在以每年16亿立方米的土量运送到黄河下游,为我们五十年后造地提供了保障。

  ②框架结构,既可以是一般的船型结构,也可以钢管联排焊接成坞状平台,还可以搞成积木式的组合浮岛等等。

  ③技术工艺上,相对于航母、军舰而言,海上浮岛的航行速度要求不高,装备相对简单多了。有些浮岛,甚至可以象郑和一样,采取自然力漂流,机器人导航、控制。

  我们已经能够登月、能够建空间站,也已经能够造百年寿命的跨海大桥、能够造多种型号的航母了,海上造地,理应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了。

  六、海上造地的成本分析

  ①物料成本,主要是框架成本可能较高,土、沙、石等基本材料,都已经运至海边,且原料充足,成本低廉。

  ②加工成本,如同其他产品一样,作单个时,成本会很高,作一批时,成本就下来了,长期、大批量制作时,建成专业的流水线,成本就比较低了,质量也就上去了。

  ③技术成本,如果设定寿命100年,那就直接移植造船、造跨海大桥的技术,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寿命更长,那就需要重新开发,其成本与周期,可能会比较长。至于配套技术的开发,其难度都不大,在此不予讨论。

  由于海上造地的量大、技术要求低,可以实施多条流水线联合作业,便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海上造地,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易后难,可以多种方式。如果我们将治理黄河的钱、南水北调的钱、房地产的钱、造航母的钱,投到海上造地工程上来,造出一两亿亩地,将是不成问题的,这将是多大的财富啊。

  七、海上造地的政治风险评估

  1、国际道义层面

  面对如此浩大、如此有威力、如此大战略级别的超大工程,难免会引起一些国家的恐惧,或许会提出种种理由、甚至会拿现行的所谓的国际法来说事、来加以反对和抵制。但面对当前地球的生态危机、全球的经济危机、人类的发展需求,它们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也只能被迫接受。

  2、国际法层面

  大家都知道,国际游戏规则,是以国家实力与国家意志来划定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庞大、众多的机动式航母舰队在大海里转悠了几十年了。尽管航行(机车烧油或者核动力)对海洋造成诸多污染,但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向美国提出过抗议和反对;这就是当年毛主席愣是用大炮首先在世界上画出了12海里的领海(当时,即便是英美国家的领海都是3海里)、俄罗斯的普京用不锈钢的小旗子占领北极海洋而至今无人敢真正反对的根本原因。

  我们那么大的国家,且已经今不可昔比了,世界上最渐进的武器,我们都有了,海上造地,又是利于天下、利于众生的善举,我们就应当号召全世界人民一起参与这一伟大工程。

  八、生态环境、航道通行评估

  海上造移动陆地,可能对当下海洋生态有所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海洋应当能够承受。人类500多年来的航海实践,那么多船只在大海里飘来飘去,并没有对海洋造成大的破坏,如果我们的海上造地的移动动力采用(郑和式的)扬帆航行与移动,就更不会有大的污染了。相比于它对整个地球生态带来的益处而言,海上造地的利,远远大于害。这是人类的工业革命无法比拟的。

  关于航海通行问题,海洋有3.5亿平方公里,即便是我们在海上建造3000万平方公里的移动岛,也不过百分之几的量,且移动岛是要找海底浅的礁岛区航行的;即便是长期停靠在海中浅礁上,反而能为一些海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为商船、客轮提供避险基地。总体上,并不会影响正常的航行。

  九、海上造地的无极功用与未来展望

  海上造地,是天道工程。它贯穿实施的是无极大公理念,无极无所不及,又无所极。无极无限,无奇不有。几十年、或者一百年之后,说不定会有奇迹发生。起码它能够大大改善和提升地球生态,这本身就是奇迹。

  启动此类助天工程,发挥人的小宇宙功能,实施这等“无中生有”大战略,将人类带入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新征程,起码能为人类争取到千年发展新时段,为人类走向宇宙赢得千年的宝贵时间,人类的未来必将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