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鸣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在习酒六十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质量从未缺席,而且分量越来越重,习酒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始终坚持以“以诚取信,以质取胜,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坚守纯粮固态发酵工艺,恪守“贮足老酒,不卖新酒”的质量铁律,以质量成就习酒梦想。
每个企业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它们不能创造或控制时间,却能以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驾驶航船前进。行业的调整和企业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无论什么行业,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做大做强的企业,定是诚信经营、全心全意做质量的企业。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拿白酒行业来说,怎样用“诚信经营和过硬品质”来规划航线,是整个白酒行业中所有企业始终要面临的问题,习酒也不例外。
“以十三五末进入中国白酒前十强,成为中国酱香第二”的习酒梦想,是一个坚守质量、携手奋进、稳步发展的梦想。而大家所看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为了梦想而奔走的习酒。
习酒每一次所作出的努力和稳步前行,都源于实现习酒梦想的基础。习酒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来实现习酒的健康发展。或许你会说,“以质取胜”固然好,但是习酒凭什么确保产品质量?
确保产品质量,凭原料。习酒所用的主要原材料选用的是本地的红缨子高粱(简称红梁),本地红粱与普通高粱相比,颗粒较小,皮厚,扁圆结实,耐蒸煮,其中支链淀粉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高粱,占总淀粉的88%以上,这些条件满足了酱香型酒生产周期长,九次蒸煮、八次发酵逐步糊化的需要,也让酿造出来的基酒更加香醇。并且所有的红梁都要经过总淀粉、支链淀粉、水分、容重、带壳粒、杂质等项目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同时,酿酒所需要的原料“曲药”,也是习酒自己生产的,在质量上严格把关,上好的原料为酿造优质基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保产品质量,凭工艺。习酒不仅坚持纯酿固态发酵,还始终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所有的操作都是纯手工。无论是酷暑难耐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习酒的酿造工人们都挥动着手中的铁铲,在凉堂上来回翻滚着滚烫的酒糟,重复着酿酒人最原始的操作,也正是因为这些看似粗笨简单而原始的操作,才酿造出了品质上乘的美酒。
确保产品质量,凭人才。近年来,习酒有意并着力培养了一批在尝评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目前,公司有26人是贵州省白酒评酒委员,其中有4人为国家级评委,公司评酒委员人数占贵州省白酒评酒委员人数的22%。2015年,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公司员工何开萍、钟航、陈甜分别以全国第7名、23名和31名的好成绩喜获国家级评酒委员。无论是贵州省白酒评酒委员还是国家级评酒委员,他们都是习酒质量的守护神。
确保产品质量,凭技术。习酒打造了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职工技能创新工作室及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并以这三个平台为载体,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酿酒技术的攻关及食品安全和产品技术的研究,加大对勾兑艺术和酒体设计的研究,不断提升习酒技术团队的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习酒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
确保产品质量,凭标准。1994年习酒建立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方圆、BVQI)认证,有效运行至今,先后经过了5次修订和完善。同时,习酒公司是国家标准《酱香型白酒》及贵州省酱香型白酒标准体系的起草单位之一,并制定了贵州省地方产品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习酒》和企业标准《兼香型白酒》。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习酒的产品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公司董事长张德芹多次指出:是过硬的产品质量支撑了习酒的发展。以质量成就习酒梦想没有终点,习酒的发展也刚刚抵达新的起点。但梦想,只要坚持就会实现,只要全体习酒人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确保产品质量,为销售习酒而尽责尽职,那么全体习酒人共同努力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如此在“十三五末进入中国白酒前十强,成为中国酱香第二”的习酒梦想将不再是梦,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