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看好中国经济远景的四个理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雍君   

  人类总是处于一种深刻的困境中:总想预知未来,却很少如愿以偿。经验表明,即使是顶尖的经济学家采用最好的技术模型,预测未来的表现也比普通人的猜测好不了多少。其实,“未来会如何”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中长期的不确定性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预测,而是准确捕捉那些最能决定远景的关键因素。

  关键在于看什么:什么才是未来远景的决定性因素?当下的中国经济进入了前所未的巨大希望和艰难挑战并存的新时期。许多人高看多看了大风险,低看漏看了大机遇,悲观主义和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因而大行其道。其实,仅就经济本身而言,中国需要全力应对真正挑战只有两个: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经济体制系统转型——转向市场决定型和民营经济主导型体制。相比之下,推动远景向好的大力量、大机遇至少有四个:

  规模优势。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潜在的市场规模能够与中国相提并论。足够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才能持续支撑庞大多元的产业结构及其演化。中国经济早已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但市场规模本身蕴含的重要潜在优势仍远未发掘出来。

  第四次产业革命。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前三次产业革命提供的历史性机遇都擦肩而过,但这次完全不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建设“制造强国”就是明证。尽管为创新创造适宜环境的努力仍然远远不够,但创新的意识和种子早已播撒开来,正在逐步生根发芽。

  中产阶级。历史上,中产阶级提供的消费能力正是推动经济和创新最直接、最主要的能量之源。目前中国的经济阶层形态依然呈现“花生型”(财富分配两极化)而不是“橄榄型”(中产阶级作为财富主力),但向着橄榄型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遏止并呈加快之势。

  亲商主导型治理模式。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治理范型更逼近亲商型: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和意愿非常强烈,一度甚至压倒了亲民(服务交付)。政绩考核和官员问责制清晰地显示了这一倾向。亲商型(增长或资本友好型)模式有其固有局限——主要是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性不足以及容易滋生腐败,但就做大经济蛋糕而言,这个模式很有吸引力。中国需要在亲商-亲民型治理模式之间适当平衡,这也是当务之急。这种平衡可以在不牺牲亲商型模式的内在优势下达成。

  除了以上四个可清晰辨识的大趋势决定因素外,短期因素也不全是消极的。寒冬中总有暖流。在产能过剩、成本与杠杆高企、创新(尤其是破坏性创新)不足等“寒冬”因素背后,还要看到也有偶发的好事(意外收益)可以助力经济。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就是如此。

  以上决定远景向好的力量和机遇,需要通过诸多努力才能转化为现实。尽管如此,与风险和挑战相比,更值得关注的事实和机遇的存在,本身就足以给那些唱衰中国经济远景的论调泼冷水。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