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巴南: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砥砺奋进建殷实小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Ⅰ核Ⅰ心Ⅰ提Ⅰ示Ⅰ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巴南区而言,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惠科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火力全开,京东重庆运营中心又一次刷新重庆市民在该平台上的网购纪录,国开华熙文化体育创意聚集区项目或在3年内引入NBA中国赛……这一年,巴南区“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2.4%,人均GDP突破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54亿元,年均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23元,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95元,年均增长14.2%。站在过去五年的基础上,巴南区的发展脚步却未有半刻停歇!“十三五”期间,巴南区将全面建成殷实小康社会,在2016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基本建成“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 杨利 

  

  过去五年硕果累累

  “南重庆”活力愈发明显

  

  发展,离不开思路的引领。

  1月的重庆,寒风萧瑟,在巴南区经济园区惠科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等项目的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正是巴南区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引来的“重量级”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千亿级平板显示产业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巴南区确立了“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和“山水城市风貌展示区、中央文化休闲活动区、生态健康体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四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相继完善了“五化一体”、“大美巴南”、“大善巴南”、“六大文化工程”等符合巴南实际的发展战略,“一带三区”空间布局更加清晰。

  循着这样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巴南区办成了一系列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事——龙洲湾滨江片区、鹿角新城、高职城、界石数码园、南彭物流园、麻柳沿江开发区等主要经济板块开发建设全面展开;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大中型水库等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动工建设惠科液晶面板8.5代生产线及1000万台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等重点项目,长安铃木全新车型投放市场,拓为轻纺服装城开园,汽车、装备制造、信息通讯技术、生物医药、轻工服装和云计算等“5+1”主导产业同步推进;引进金融机构37家在区设立营业机构,专业市场群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70万平方米集商业商务等功能的万达广场建成开业,重庆华南城一期全面竣工,京东全球购正式运行。

  办成了一系列应对挑战集中攻坚的难事——建立“规划台账+色斑管理”相结合的规划平衡机制,平移规划指标破解项目落地难题;从源头管控新增“两违”,查处违法用地352宗,拆除整改63万平方米,查处违法建筑1667处,拆除整改104万平方米;加强债务管控和资金调度,构筑财政运转与债务风险之间的“防火墙”,探索创新融资机制和工具,获批30亿元PPN债券融资,推出PPP投融资示范项目41个,总投资943亿元,开工建设首个PPP项目龙洲湾隧道工程;设立总额为1.5亿元的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71亿元;建成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有序推进征地体制、安置房建设、城市管理、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设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办成了一系列聚集人气凝聚人心的实事——出让土地177宗、近27000亩,城市开发竣工167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775万平方米,融智学院、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迎来1万名新生入住,海洋公园、凤凰西部文化城、龙舞剧院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东温泉国家级4A级景区、南泉抗战文化遗址群、丰盛古镇、天心寺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建成开放;大力发展都市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美丽乡村和幸福农庄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大美巴南”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环保“五大行动”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整治一批老旧社区,完成114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忠勇守德、尚文崇新”的巴南精神获得广泛认同,“四堂互映”入选中宣部案例,“木洞山歌”、“接龙吹打”走上国际国内舞台;建成一批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承办一系列国际性体育赛事和国家级、市级节庆活动。

  办成了一系列顺应民意惠及百姓的好事——5年共投入190亿元,推动民生工程、惠民实事落地生根;发展市场主体54000多户,农村劳动力累计稳定转移就业16.3万人次;引进树人小学、人和街小学、北京景山学校等名校入驻办学,德普等7所学校建成开学;城市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统建、回购安置房198万平方米,安置群众3.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参保人数达175.5万人次;5个贫困村脱贫“销号”,3761户12075名贫困人口“越线”;出台《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最高救助比例达60%,最高救助金额可达10万元;农村公路突破“千公里”大关,组织“红层找水”打井11500口,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谐局面在事业进步、民生改善中巩固发展。

  今后五年更多期待

  绘就“殷实小康”幸福蓝图

  

  小康,是一个时代的深刻命题,是一个令人为之向往的生活水平。

  “十三五”时期,巴南区将全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等战略机遇,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禀持“五大发展”理念,奋发作为,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更加殷实小康社会,就是建成“城乡一体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小康,建成“精神文化丰富,人文素养高尚”的小康,建成“让人民群众处处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小康,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康,建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小康。

  目标明确,路径明晰。

  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说,巴南区建成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加快产业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劳动者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实施贫困家庭子女定制职业培训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特殊群体就业工作,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为零。

  二是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要加快推进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探索建立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和失能老人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措施,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重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动态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对遭遇突发自然灾害、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陷入困境的农户,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对确因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的致贫返贫农户,实行政策性“兜底”,将全区贫困发生率坚决控制在0.7%以内。

  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指数。要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拓宽社会矛盾化解渠道,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群众生活稳定祥和。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强化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建立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四是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指数。要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创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高端医疗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防控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健康服务模式和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合理规划建设群众健身场所,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建设体育设施,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市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2016年,巴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

  

  

  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

  

  发展脚步从未有半刻停歇!

  跨步迈进“十三五”,巴南区把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发展这“五化一体”,作为实现“一城一极一区”总体目标和“四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的基本路径和加快经济建设现代化的核心载体。同时,巴南区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加快政治建设现代化、推进“尚文巴南”加快文化建设现代化、推进“大善巴南”加快社会建设现代化、推进“大美巴南”加快生态建设现代化,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巴南区区长陈刚说,围绕“到2020年打造两千亿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城融合”两大战略,加快推进“大项目带动、大产业集群、大环境营造”三大工程,这“123”工业发展措施,目前,区经济园区、麻柳沿江开发区、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正在发展壮大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生物医药等新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主导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巴南工业过于依赖汽摩产业的现状。

  在巴南区经济园区界石数码产业园,以惠科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与1000万台液晶显示器、电视机生产线及光扩散板等项目为依托,引进法液空、彰京、汉维科等面板配套企业,正强力打造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年产值300-500亿元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彻底改变传统产业占据巴南区工业“半壁江山”格局。目前,已有惠科电子、惠科液晶面板、颖台光扩散板、天语手机、蓝月亮、日立化成、新加坡富裕、台湾圣美、金泰航空、耐德工业、东荣发电子、曙光楼宇都市工业园等37家优质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协议总投资270亿。

  麻柳沿江开发区作为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进入驻北大医疗化学药及原料药生产基地、植恩国际高端仿制药转化平台、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美国Athenex生产基地、重庆早柒天生物科技门脉高压相关因子检测试剂盒项目等18个生物医药项目,协议总投资188亿。

  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设立有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该保税物流中心是继团结村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后获批的第二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可以满足进口商品展示展销、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业态,将有效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10国,形成覆盖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所需的保税物流功能。

  巴南区城市建设发展同样引人瞩目。文化浓郁、山水环抱、公园簇拥、商业繁荣……很多人由衷感慨,栖居巴南区,作为重庆主城十大片区、商业副中心、江南新城核心区、中央活动区(CAZ)的核心功能区和主城21个聚居区之一的龙洲湾新区是首选之地。两年内,龙洲湾片区将投入150亿进行开发,届时,将有海洋公园、水上游乐城、攀岩基地,以及剧院、音乐厅、文化城等立体式业态,成为重庆人“吃住行玩购娱”新梦想的承载地。

  龙洲湾巴文化电影公园、龙洲湾老街公园、龙洲湾公园、大山村公园、龙洲水岸公园、龙洲湾滨江公园……一园一主题,一街一文化,巴南区尤其注重把文化融入城市开发建设之中。在滨江城市经济带打造现代都市文化,在鹿角新城的开发建设融入了温泉、古寨等文化元素,并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

  巴南区注重把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作为“宜居”的重要建设内容,提出打造“三名”工程,即通过3至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名师、名校、名校长”,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同时,在龙洲湾片区打造一所 “三甲”医院,满足群众更高的就医需求。

  “十三五”征程已经起航!巴南区继续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担当起重庆“向南加力度”的主力责任,深入推进“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按照“四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在18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动实践“拓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