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阜阳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全面吹响“十三五”时期阜阳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号角。市委书记于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李平主持会议。市领导亓龙、黄珍、蒋中福,市政府秘书长王显义出席会议。
近年来,在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拥有49所职业院校,在校生达14万余人,其中,中职学校45所,在校生11.9万人,比2010年增长38.7%;高职院校4所,在校生2.6万人,比2010年增长73%。职业教育开设106个专业,覆盖阜阳市一、二、三产业。
职教园区规划建设有很大进展。阜阳技师学院一期工程近23万平方米校舍已建成使用,阜阳师范学校已顺利升格为阜阳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阜阳市每年有近300万青壮年外出务工,如何把人口大市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市,职业教育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今后,阜阳市将针对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农民、退役士兵、在职职工等群体的继续教育,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次,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依托阜阳师范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阜阳技师学院,开展大专院校、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分段人才培养试点,积极探索中职与高职乃至本科院校的一体化培养培训的上升通道;再次,将积极整合职教资源,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10所省级以上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示范技师学院、2所示范(骨干)高职专科院校,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3万人以上;最后,加大实习实训在职业教学中的比重,探索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工学一体化等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于勇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阜阳实现“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目标的现实需要。“十三五”时期,阜阳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脱帽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长远的持续的支撑作用,培养更多适应多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把阜阳人力资源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人才资本优势,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阜阳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于勇强调,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全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对现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整合,实现整合资源、攥紧拳头、共同发展;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能够让市场、社会办的坚决交给市场、社会办,政府则引导支持、提供政策,动员全社会参与办职业教育;要改革专业设置、办学方向,适应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要改革办学体制,把企业引入校园、把产品引入车间、把师傅引入课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有机结合;要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把教师报酬与业绩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强化各类资源的配置,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把培养学生技术之长与德育之长有机结合,努力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实用人才。
于勇要求,要强化领导,保障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引导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要结合“接您回家”活动,组织有意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组织好生源,尤其是引导贫困家庭孩子参加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谋划“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各类职业教育院校的服务,解决它们发展中的现实困难;相关部门要服务、服从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按各自的分工做好工作;各类职业教育院校要进一步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在办好教育的同时确保各项安全。
李平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央和省围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含金量都很高,我们要深入研究、严格落实,并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一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是要完善引导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鼓励多元主体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吸纳各类社会资金用于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促进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牛桂芹 马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