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丽;著名画家,露香斋斋主。生于沈阳。祖籍:江西临川。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结业:中国美协高研班、清华美院导师班。现为中国民族名家书画院、中国长城书画院画家,北京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洲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东方书画院副院长、盛京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现客居北京。
黄文丽擅长花鸟画,尤以写意牡丹、玫瑰而闻名。1996年辽宁北方电视台以《辽宁青年女画家黄文丽笔下的牡丹与玫瑰》专题报道,其作品清新典雅,俊秀飘逸。墨牡丹;灵动含蓄,即传统又创新。而近期她的大景花鸟画更具代表性,喷发着蓬勃的山野之气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增强了人们对大自然更加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2003年在辽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09年4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中国画联展《雨林幽情》获金樱花奖,被日本东京书画院聘为高级院士,2009年11月在桂林参加全国生态杯书画展《雨林清晓》获金奖。2010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画展获美国荣誉市民、美国终生成就及金钥匙三项大奖。2010年8月130幅作品在山西美术馆展出。2014年5月“丹青世界行-黄文丽悉尼中国画展”在澳洲隆重举办,影响很大。2015年7月“国色天香澳洲行—黄文丽悉尼墨尔本中国花鸟画巡展”100幅作品在悉尼中华文化中心展出,中国人、中国画二次轰动悉尼。8月“花卉的杰作——著名画家黄文丽”画展开幕晚宴在墨尔本澳华博物馆隆重举行。几次的画展都吸引很多外国政要、学者、艺术家、企业家、收藏家、爱好者,中国画得到很多国际友人的欣赏和收藏,场面隆重而热烈。星岛日报、澳洲新快报、墨尔本日报、澳洲新报整版刊登报道,美国台湾时报、世界日报、国际日报、侨报、凤凰卫视、美国天下卫视、中天卫视。澳洲主流SBS、TVB、BQ、澳洲电视台都做过相关报道。作为中国的艺术家为中国而骄傲和自豪。
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著名女画家黄文丽印象随笔
文丨英子(悉尼)
著名女画家黄文丽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花鸟画家。她的花鸟画作品题材多样,物象丰富,爽心悦目。她所创作的一系列花鸟画作品既有传统绘画韵味又富现代气息,清新舒展、情调朴实、格调典丽、色调欢快。她的作品不仅描绘生动,充满情趣,还给人一种喜悦祥和的感觉,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她善于描摹花鸟、草木的形貌神态求其真,善于巧妙地运用中国画的各种技法和技巧求其美。更注重表现蕴藏在这些自然精灵物象上含蓄隽永的美感。她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自己的艺术创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当我们观赏黄文丽的作品时,画面中呈现出的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领略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和蓬勃向上的精神。以画喻人,以画寄情,强调深刻的怡情作用,表达了画家内在的思想与追求。
画家黄文丽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标准的好丈夫陪伴着她,赞赏着她;漂亮能干的女儿和英俊干练的女婿孝敬她,全力以赴地支持她;活泼可爱的外孙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为这个家庭更是锦上添花。黄文丽自己的事业同她的生活一样蒸蒸日上,阳光灿烂。她生于中国沈阳,祖籍江西临川,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名家书画院、中国长城书画院画家、北京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东方书画院副院长、盛京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日本东京书画院高级院士,美国金钥匙大奖获得者,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黄文丽的作品已在近二百家中外报刊杂志发表刊登。并出版了各种画集,专集,明信片等。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并被中国台湾台北立美术馆,佛光寺,俄罗斯大使馆等,中 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社会机构及名流收藏。真可谓作品多多,展览多多,获奖多多,出版多多,职务多多,可喜可贺!
画家黄文丽温文尔雅,热情善良,平易近人。她有广泛的好人缘。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远大的抱负。她诚恳地对我说:她之所以如此勤奋努力,不分昼夜地作画;不辞劳苦奔波在海内外各地举办个人中国画展,因为她有让世界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宗旨和担负着推动国际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中国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责任。她的话让人深深感动。中国的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产生了灿若群星的书画家和浩如烟海的书画作品,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湛的艺术珍品,为祖国的艺术之殿增添了光彩,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加了财富。艺术无国界。中国古代审美艺术和审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独特的表现特征和艺术魅力,并且一直沉淀、延续至今。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中国书画艺术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交流,在世界艺术领域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艺术家的黄文丽,她敏锐地感觉到了历史赋予自己的重大使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黄文丽孜孜不倦地为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她的众多的海外个人中国画画展,使更多外国朋友面对面、零距离地接触到了中国和东方文化,并且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和震撼。彼此也感受到了交流的渴望。世界各国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沟通。而重要的沟通渠道就是文化的交流。画家黄文丽无疑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人物。可赞可敬!
画家黄文丽已是第二次在悉尼举办个人画展,此次画展开幕式盛况空前,出席开幕典礼的有悉尼市长,商会会长,华人侨领,各艺术社团负责人,各社会名流,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多人。与会者都相信通过这次画展将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澳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加深中澳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传播中华文化,任重而道远!
绚烂至极 归乎于道
——黄文丽花鸟画的学术定位
文丨郭北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黄文丽祖籍文人倍出的江西,成长在辽宁,自然也秉承南方人的灵秀和北方人固有的质扑与执著精神,同时又受到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与包围,她多年来潜心执著于花鸟画创作与研究,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与创新,他非常重视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绘画的表象形态深入到文化内涵之中。
黄文丽的花鸟画,总体而言,属于延续传承文人画写意传统。其画气韵典雅,格调清新,有传统气派和风神意象。她的作品画路清晰,法统地道,注重书法用笔,讲究水法和色彩,可谓纯然之中国画传统表现也。
对于黄文丽来说,注重色彩和讲究水法墨韵,不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亦是其艺术的审美重要内容。在用笔上,他方侧互用,徐疾有度,在用色墨上浓淡相现,破,泼并用。圆厚重的线条,淋漓,空灵的水墨,以其自身的点线面的节奏,丰富的层次,疏密开合成“以少胜多”,富有韵味的色墨世界。
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用笔方式的形象概括,它还具有审美品味的内容性特征。画家在笔墨运用中所投射的审美追求成为欣赏者努力寻找和接受的重要信息内容。体味笔墨的质感,你或许内心生发“枯而寓润”,“刚而含柔”等这样的审美意味。从这样的角度切入,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黄文丽看似传统的写意花鸟画的价值,即这种艺术指向带有浓烈的知识精英特点。
花鸟画创作与研究,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与创新,她非常重视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绘画的表象形态深入到文化内涵之中。
和色彩具有表现题材之外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是另一个方面。当下很多人对笔墨的认识也是非常有限的,“笔墨等于零”的大争议等现象的背后,就是笔墨问题带给当下人的困扰。
黄文丽的花鸟画既写真,又有气韵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其一,她注重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经常深入生活写生;其二,她长期临摹古代名画,既掌握了其中的绘画技法,又浸染了古人气息;其三,她天生纵逸之才,于本心处得天授,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言:“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也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黄文丽的花鸟画奔放淋漓,笔酣墨畅,色彩典雅,更无俗气,体现了她的审美追求。
黄文丽的花鸟画于写意一路有何位置,我不敢妄评;但她一路走来,于今确有明确而清晰的坐标。她的花鸟画作,于吴昌硕处得笔墨之醇厚而又显活泼生动,于徐谓,八大处获取率意而益见法度,于珲南田、任伯年、处汲取韵致而更见气势,于潘天寿处得其经营而更为灵动。她是一位积极融入社会、坦率面对人生的画家。
所谓重笔墨,指除了笔墨之外,还包括用水与用色。清代王原祁曰:“设色,即用笔用墨。”古代文人视色彩为不雅之物,把色彩作为笔墨之余事。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色与墨都能让人们产生心理反应。黄文丽大胆用色,有时他作品的色象很纯,色彩的明亮度饱和度都很高,给人以华丽高贵之感,有时水墨色并施,形成间色具有一种透视效果。黄文丽用色用墨皆着眼于画面整体效果。用笔干湿兼施,以干笔求其骨,以湿笔求其韵,用墨以焦墨为主,以淡墨为辅,使作品富有神韵。其作品中锋侧锋并施线条劲挺笔笔皆有精神。
花鸟画的题材不如山水画丰富,广泛。在绘画史上,花鸟画之所以能独立成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哲学简约,高逸的审美情趣。古人多重视画面的经营位置。如张彦远说它是“画之总要”。李日华亦称:“大都画法,布置立象为第一。”黄文丽也极为注重经营画面,并对此进行了一些创新。她一变古人折枝花鸟的画法和吴昌硕,潘天寿“尚简”的美学趣味,而采用了满式构图,虽是繁枝密叶,但却笔笔写出,无一笔潦草。其作品满而不塞,生机盎然,充满着内在张力。其章法变化多端,无定格,无程式,或居中画几枝花,顶天立地,花朵争相斗艳。枝干遒劲,花叶分明,艳而不俗。
作为一对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画家,在创作时有意识地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生活中去,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黄文丽通过对绘画本体语言,手法及主观情感的流露,来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慕恋。在自然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身的文化修养及对大自然美的探索与领悟,并最终体现到她的作品中去。她的花鸟画作品题材主要热带花卉和牡丹系列,既有宏幅巨制,也有精妙小品,其作品构图凝练简洁,精洽严谨,色墨浑厚朴拙,赋色明快大方,意境清远开阔,笔酣墨畅,于清润中见疏淡,拙朴中现灵动。令人读之忘俗,回味无穷。
黄文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讲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一种境界,讲求自身的感悟与情怀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去。“心之所至,万法生焉;”宋韩拙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她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师法高古,道法自然,”对艺术笃诚专一,潜心为乐,这是一种大境界,也是一种真境界;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尤显难能可贵。古人云:“旬烂至极,归于平淡,有法至极,归于无法,法无定法,归乎于道。”相信黄文丽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定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