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栀梓 公务员
新年伊始,高层领导人纷纷就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发声。在考察山西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开出药方。他强调,化解过剩产能要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能用市场办法解决的,就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1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毫无疑问,在完成“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这三项去产能的“量”化任务过程中,必然又有一大批产业工人要面临“下岗再就业”的问题,纯粹用市场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将被企业裁减下来工人的人事档案转移到人才交流中心去,让他们去重新找工作,抑或加入创业创新的行列谋求自身的发展。
时下一些煤炭、钢铁等企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煤炭、钢铁产业工人做的大都是些下力气的“粗活”、“重活”、“苦活”,从年龄结构上看,此轮下岗工人也可能大都是些步入中年甚至年过半百的人,把他们的人事档案转移到人才交流中心去,肯定是没有多大的竞争力的,而加入“双创”大军又得有一定的资本“起底”,这对于长期靠卖力做工养家的产业工人来说,恐怕也是有困难的。
煤炭、钢铁产业工人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曾为推进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而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切换的转型期,却有一批人要离开自己已经熟练、习惯的工作岗位去面对市场另谋生路和职业,这在感情上无疑让他们很难接受,在现实情况下也要面临很大的困难和诸多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解决好“人”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强调尽量用市场化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还提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好“钱”、“债”、“人”这三个关键问题。在解决“人”的问题上,他明确指出“要妥善安置职工,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政府不能借“市场化”的名义,将一些下岗工人无情地推向市场,在落实好失业保障政策,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同时,还有必要出台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创业创新信贷资金扶持政策,组织下岗工人参加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向第三产业和一些新业态转移,实现以“人性化”的方式解决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中“人”的问题,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