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综合研究室主任)
随着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我们与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不期而遇。当资源与环境形势愈加严峻,当优美的生态、清新的空气、健康的食品已经成为稀缺资源,生态与健康前所未有的变成了人类的首要之需。如今,健康、环保、生态等话题已注定成为关注的热点。在全球大健康浪潮的推动下,无论是健康文化还是健康产业,都将迎来大交流,大融合,大合作,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目前,中国健康产业产值仅占GDP比重4-5%。而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相关产值已占GDP的比重超过了10%,美国更是达到了15%。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营造健康、幸福、长寿的生活已是众望所归。与此同时,健康产业也正在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用什么样的观点、理论、框架及措施来指导健康产业的发展尤显迫切,而由李后强教授等撰写的《生态康养论》一书正是契合这一需求所开展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该书以生态康养为研究对象, 以康养产业发展为目标, 系统梳理了生态康养的理论体系,深入探讨了康养产业的发展思路,广泛剖析了生态康养的经典案例。在内容安排上,该书将生态与健康养生两大领域相结合,既强调理论创新,又紧密联系实际。《生态康养论》一书有望为推进生态康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与指导。纵观全书, 具有以下特色:
一、基于环境与健康的因素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生态康养及生态康养产业的概念。并强调生态康养注重人与环境的适应和融合,其着力于外部自然及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二、在梳理古今中外健康养生思想简史的基础上,融合哲学、系统学、生命学、中医学、生态学及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出了生态康养的基本原理,建构了生态康养的基础理论。
三、生态康养产业“以人为本”的特性决定了它高度依赖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书中“六度理论”(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的创新与图解,为生态康养的条件及产业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可谓“御六度之辩,以助康养之业”。
四、在构建生态康养理论体系基础上,书中结合生态康养产业特征梳理,分别从生态保护、措施保障、前景分析、案例剖析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康养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之路。
总之, 该书在注重理论体系研究的同时, 又突出了实践性与应用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作者所做的努力探索和大胆尝试难能可贵。《生态康养论》一书可谓“继往圣之绝学,开养生之新篇”。相信该书的出版,定能为行业人员学习和借鉴之用,也可为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