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市州经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达州]

  十大民生工程2015年

  年预计投资96.07亿元

  2015年12月30日,达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该市2015年民生工程及民生大事实施情况作出通报。2015年该市共实施民生工程10个大项、118个小项,实施的民生大事共17件。全年预计投入十大民生工程项目资金96.07亿元,预计投入17件民生大事资金54.4亿元。

  据达州市政府督查室主任吴燕介绍,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民生工程及民生大事纳入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议事日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级牵头单位负责人深入一线,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民生工程及民生大事优先实施。2015年,达州市民生工程118个小项中,除1个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外(新建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尚在全力建设中),其余117个小项和17件民生大事均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与2014年相比,2015年涉及民生的项目更多更细。除了省上新增23个小项外,市上又增加了“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等24小项。同时又在省上下达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抽检大宗食品样品”等7个小项中增加任务量,涵盖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5年,市政府把新增财力的50%以上投入到大民生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实施民生工程及民生大事为抓手,竭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理念、民生情怀。

  (邹辉)

  

  [阿坝]

  马尔康举行

  撤县设市授牌仪式

  

  2015年12月29日,阿坝州府马尔康举行了撤县设市授牌授印仪式,这也是四川藏区的第2个县级市。

  马尔康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同时也是嘉绒文化腹心地,锅庄故乡,长征驿站,避暑天堂,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多教派且以藏传佛教为主的民族聚居地。自2000年以来,马尔康先后6次向州、省、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撤县设市的申请。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2015年1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马尔康县设立马尔康市,成为四川省藏区第2个县级市。

  撤县设市后,马尔康的行政区域界线不变,不会新增和搬迁机关办公楼,不增加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不会增加各级财政负担。马尔康的行政级别未变,仍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

  (庄媛)

  

  [眉山]

  “2015·百名企业家

  走进青神”掀起签约潮

  2015年12月28至29日,眉山市青神县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百名企业家走进青神”活动。此次活动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以及数家银行的嘉宾百余人。

  此次活动通过工业企业对接座谈会、竹产业企业对接座谈会、青神老乡座谈会、旅游三产企业对接座谈会,有针对性的洽谈项目落地和合作意向。现场集中签约的8个项目,总投资达82.6亿元。其中,与重庆建工集团签订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星昭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5亿元枪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与福建盈东签订20亿元竹艺之门片区合作项目,与银龙乡旅签订3亿元旅游项目,与翰海农业签订1.6亿元现代农业项目……

  此次签约项目的集中入驻将为青神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强劲动力。

  (常坚)

  

  [宜宾]

  新机场将全面开建

  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2015年12月25日,记者从宜宾市发改委获悉,宜宾新机场迁建工程总体规划(民航部分)、初步设计及概算。日前已获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的正式批复,即将实现全面开工建设。

  据了解,宜宾市拟建宜宾新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位于翠屏区宗场镇,距离市区中心直线距离为11Km,按民航4C级(远期为4D级)、军用二级永备实施,总投资估算约23.59亿元。新机场定位为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航空支线机场,其建设可以完善宜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宜宾建成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和全省区域交通枢纽中心,是全面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市委“2365”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项目自2012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立项以来,宜宾市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宜宾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总体规划(民航部分)、初步设计及概算已获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的正式批复,即将实现全面开工建设。

  据介绍,拟迁建的宜宾机场距宜宾市中心11公里,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预计到2020年,宜宾机场旅客吞吐量为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00吨,民航飞机起降量10000架次。

  (邓烨)

  

  [攀枝花]

  成为全省首个

  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2015年12月23日,2015首届四川养生旅游节在攀枝花市举行,攀枝花市获得全省首个“四川省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授牌。

  当前,“慢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而四川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游客各类养生旅游的需求。根据不同气候、海拔、地理条件开发标准化的康养旅游产品,这是四川旅游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向之一。攀枝花获得全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授牌,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由于光热资源丰富,当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鲜花盛开,每年有数以万计来自北方地区和省内各地的“候鸟”老人到此过冬。

  旅游节上,省科学养生促进会同步发布了《四川省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试行)标准》。

  (寇敏芳 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