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业务创新成为注会行业发展“主旋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宫莹

  

  在传统审计鉴证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注会行业非审计业务收入也加速增长。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五代会”提出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构建了包括做强做大、人才建设、国际趋同、新业务拓展、信息化在内的发展战略体系。5年来,注会行业不断拓展行业非审计鉴证服务新领域,充实新知识,培育新人才,开发新产品,提升行业服务效能,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实现自身业务转型和行业的跨越发展。业务创新已成为注会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旋律。

  加强顶层规划和政策引导

  近年来,中注协加强顶层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起新业务拓展的制度框架和良好政策环境。

  国办发5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领域大幅度拓展”的目标。中注协据此提出了新业务拓展的整体思路和顶层规划,先后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意见》等,把新业务拓展作为一个战略来实施。

  围绕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中注协提出了以下重点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措施。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持续拓展审计鉴证服务、大力开发非审计服务、拓展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服务、保障国家行业区域发展重点布局支持服务以及创建一批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和试点项目等5项任务。具体工作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各项工作机制、协调推动新业务拓展扶持政策措施出台、落实新业务拓展重点项目拓展工作、全面加强新业务领域专门人才建设、抓紧制定新业务项目专业标准指南和开拓多层次多渠道新业务交流推介阵地等6个方面。

  5年来,为实现既定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中注协先后制定发布了三版《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以及《各地注协认领新业务领域拓展重点推动项目表》,全面建立起新业务拓展的制度框架。

  在加强新业务拓展政策指导和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的同时,中注协制订了《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新业务拓展采取了促进措施和扶持政策,还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政府部门和所在园区为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各地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56号文件的过程中,纷纷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措施或鼓励第三方外包服务等措施。各地方注协以中注协的奖励促进政策为蓝本对当地事务所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

  创建联动工作机制

  5年来,新业务拓展在行业已蔚然成风,形成行业共识。注会行业建立起中注协、地方注协、事务所和从业人员,以及新业务拓展工作相关各方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

  中注协做好顶层规划,搭建平台,开发技术标准和指南,培训管理创新专门人才和技术能手,并使新业务拓展与党建工作以及行业战略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中注协通过行业党建、统战工作扩大了行业发展视野,丰富了新业务拓展资源;通过人才战略更新了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知识和新业务开发技能;通过信息化战略使行业深入到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即互联网+领域等;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措施,中注协鼓励、支持、引导事务所进行业务创新和拓展,形成了行业五大战略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同时,地方注协根据当地事务所的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执业环境制订实施方案,与当地财政、国资等政府部门沟通协商开辟新的业务类型,推介行业专业特色和专业价值,扩展专业市场领域,扩大事务所参与机会,帮助事务所建立中介库、企业库和专家库,推荐行业资深人士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地方注协开展有针对性的新业务专题培训,聘请在新业务开拓方面卓有成效的事务所负责人或行业专家授课,开展案例教育,让案例成为传递创新意识和拓展业务技能的良好载体。

  事务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和创新精神,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整合资源,创新专业发展模式、服务方式、技术手段,开发和推出新的服务产品,发现和挖掘新的服务对象。同时,事务所加快提升信息和知识综合能力,基于财务信息不断扩展延伸,使自身成为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平台”,在资金筹划、财务核算、会计外包甚至政府事务外包方面担任管理顾问和成长伙伴,在为客户带来价值增值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5年来,联动工作机制运作良好,注会行业也因此涌现出一批新业务拓展的先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