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12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白卫星 《经济学家周报》副主编   

  近日,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教授送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12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约40万字)一书,看后感觉内容丰富,对2014年度的中国经济学研究进展梳理的非常系统,基本囊括了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和热点问题。

  该书是由黄泰岩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四十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写作体例与一年前出版的第11辑一致:由总报告——2014年中国经济学发展总体描述和分报告——2014年中国经济学学科发展研究新进展两部分构成。我认为这部著作是2014年度中国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精华荟萃,是掌握了解中国经济理论前沿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经济理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从理论经济学看,该书对2014年度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国际经济学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分别进行了学术梳理,篇幅占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一。看政治经济学部分,对经济“新常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作了详细的综述。从综述内容所引用的期刊看,除《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外,大部分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很少经济学类排名前20名的学术期刊。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主流核心期刊有偏重发表应用经济学成果的倾向,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学者不重视理论经济学,特别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有很大关系。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力度,学术期刊要增加这方面的篇幅,并给予一定倾斜。

  从应用经济学看,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进展较大。这部分内容中,金融学的篇幅最大,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描述梳理得最细。2014年,金融学的研究可谓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到影子银行的管理,从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到互联网金融,既是我国金融业发展成就的客观反映,也是金融理论工作者密切关注金融问题及金融风险的学术成果体现。产业经济学方面,学界则围绕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升级与转移、产业集聚、研发创新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成果可圈可点。

  从2014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看,与2013年的热点比较,前10名变化不大,经济增长与发展依旧是学界关注的头号经济问题。就业、资源经济、金融安全、企业融资则排名进入前20,表明学界对实际面临问题的敏感度进一步增强。我曾经于2013年对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作过调研,先后对威海市、苏州市、南通市、张家口市、郑州市等地实地考察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呼声最强烈的莫过于严峻的金融环境,企业融资成本过高。2014年国务院共召开了39次常务会议,其中18次涉及小微企业。这与2014年的研究热点高度吻合。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理论界反应迅速,“经济体制改革”自然作为2014年的经济研究一大热点,排名上升7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这个热点问题,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作了积极探索。当然,年度上升幅度最大的热点问题是资源经济问题,焦点是我国现有的资源条件能否支撑未来10—20年的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12辑)》就2014年度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全景式展示,对增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因此,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学研究进入全面自主创新时代、理论体系创新时代、向第一生产力转化的新时代。基于这个判断,黄泰岩教授提出中国经济学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从单兵突进转向联合攻关、从自我资源转向社会资源、从单纯研究转向综合开发。

  这里,要特别向我的这位山西老乡、令人尊敬的学界前辈——卫兴华教授点赞,“90后”的他参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新进展”、“国际经济学研究新进展”这两章的写作。在多数“90后”经济学家逐渐淡出学术的今天,卫老的学术思维清晰,依然活跃在前沿,真是文章宿老!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泰岩教授撰写的“前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尽是朴实的语言。“有责任心、感恩心”,“做一辈子好人好事”,黄泰岩教授正是这样的——12年坚守《中国经济热点前沿》,难能可贵。他“要做到电影《百团大战》中所说的那样:人在,旗在;人不在,旗还在!”话不多,却流露着“兵”的影子和“兵”的气质。黄泰岩教授确实于1975年至1979年初当过4年坦克兵。作为从军营里走出的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热点前沿》这面“旗”肯定还会迎风招展。

  写到此,突然想到《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的遗憾。我也当过兵,国防使命感从未改变。作为二级学科的国防经济学在此书里却难觅踪影。目前,军队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过程,国防建设进入新阶段,必将对国防经济学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虽然我国的国防经济学发展历史不长,但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希望在2016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13辑)》弥补这个遗憾,增加一章“国防经济学研究新进展”。否则,中国经济学研究报告就不是完整的。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当过兵的历史,无愧于国防建设的需要,无愧于黄教授所“秉承不断完善《中国经济热点前沿》,使其越来越美的理念”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