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最受追捧,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带着颠覆一切的创新基因,席卷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拓展管理服务新境界,也点燃了全国80万税务人的创新激情。一年来,税务部门紧跟时代步伐,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再增腾飞新动力。
敢闯敢试上下求索
形成创新驱动大格局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吹响了互联网应用的时代号角。
“不热情拥抱、主动融入‘互联网+’,税收现代化无从谈起!”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要求,税务人要认真思考“互联网+税务”新课题,加紧制定行动计划,倾情打造靓丽品牌,为税收现代化插上金色翅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税收工作,轰轰烈烈的创新实践,成为神州大地一道炫目的风景。
“智慧苏州国税”建设以实名制办税为基石,运用网络技术、移动通信和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工具,推出信息高速网路、移动办税、移动办公、多对多视频交流等14项智慧产品,让纳税人和税务干部多走网路、少跑马路,打造至简税务。
武汉市国税局开发“货物和劳务税快速预警处理系统”,半年就监控出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59户,虚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10678份,开票金额8.82亿元。
深圳市国税局积极打造“电子税务局”,整合网上办税系统,实现了纳税人涉税事项全覆盖和服务手段电子化全覆盖,一个入口、一个账号即可办理所有涉税事项,享受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
西安市国税局6月16日开出全国首张微信红包式有奖网络发票,市民只需手机“扫一扫”,就知道发票是否中奖,用微信红包就能直接领奖……
推动“互联网+税务”,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9月7日至11日,全国税务系统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互联网+税务”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办。
“两院”院士、国内外互联网行业巨头、参与制定政府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专家精彩讲解,“头脑风暴”、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给大家带来全新体验,现场接受能力充电。
“拥抱互联网不是要不要,而是如何拥抱,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重新回归用户,建议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统筹推进”……课间研讨座谈会上讨论完善《“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时,“一把手”们把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和盘托出,交流碰撞。
“不热情拥抱互联网,就会被时代淘汰。这趟车我们赶不上,就会步步被动、长期被动,赶好了就会抢占先机。”王军要求“一把手”们当好“互联网+税务”行动的支持者、推动者、掌舵者。
聚共识、鼓干劲的“一把手”研讨班,为全面实施“互联网+税务”统一了思想、明确了道路,展现了税务部门热情拥抱“互联网+”的渴望和决心,堪称“互联网+税务”誓师大会。
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相继发布,税务总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广泛征求完善《“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意见,反复修改,9月30日出台,这是第一个政府部门的“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5大板块20项重点行动,从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基础保障、组织实施四个方面,勾勒出2020年普惠税务、智慧税务蓝图。众包互助、创意空间、应用广场、移动开票、信息定制、智能咨询……一项项最新举措,无不充满互联网气息,赢得社会各界点赞。
上海市律师协会税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王桦宇认为,“推动‘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突出了社会共治,众包互助、创意空间、应用广场等顶层创新,从税务部门大包大揽,到融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将迸发出无穷生命力。”
10月28日,税务总局特邀百度、腾讯、京东、360等互联网企业代表,国家信息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家,以及神州数码、航天信息、浪潮软件、甲骨文等长期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单位负责人,共同探讨“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落地路径,汇聚各方才智、技术、服务优势,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共治共赢,服务国家治理。
共治共享的“互联网+税务”风生水起:河南省将“互联网+税务”列入全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北京市国税局与百度公司签署“互联网+纳税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蝶、京东、航天信息与税务部门联手推广可入账、可报销的电子发票……
牢牢掌握更多“制数权”
提升现代税收治理能力
简政放权是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税务总局积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87项锐减到目前的8项。
事前做足了“减法”,事中、事后的税收风险怎么控,给税收管理带来巨大的考验。
要做到放管结合、放而不乱、管而有序,必须积极适应“互联网+税务”,利用“大数据”推动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以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
王军指出,“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数据的抓取和增值应用,“制数权”将来可能会与制陆、制海、制空权同样重要。只有把握“制数权”,才能在分级分类的后续风险管理中占得先机,获得主动。
11月,江苏省国税局被定为全国税收征管规范2.0版的国税系统唯一试点单位,这是对其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大数据应用的充分肯定。
江苏国税以大数据为“千里眼”,研发“数据情报管理平台”,实行省级数据大集中,存储系统内外73个部门160亿条数据,建成模型库、指标库、项目库和案例库,实现了涉税风险快速识别和精准制导。“数据情报管理平台”全年自动产生风险信息120多万条,全省风险应对入库收入逾70亿元。
当前,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企业越来越多,传统的销售模式和推广路径正在被颠覆,这为税务部门挖掘应用大数据、掌握企业产销动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信息共享制度,为税务部门横向拓展信息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契机。
税务部门多措并举,将以往单纯依赖税务端数据拓展为囊括税务端数据、第三方数据、互联网数据、企业端数据“四位一体”的大数据源,打开海量税收数据这个富矿,深入挖掘税收数据这座“金山银库”的潜能和效益,通过筛选、加工、整合、比对集中存储的数据,为税收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大连市国税局开发税收分析系统,加工整理各类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并据此针对工业百强、小微企业完成多篇税收分析报告,大连市市长肖盛峰批示肯定“对经济数字的分析有责任感,对于政府决策及全市的经济分析有很大参考价值”。
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税。青岛市地税局研发在线社会媒体涉税信息监控平台,全年自动抓取散落于互联网的异地法院拍卖、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上市公司股票减持等涉税信息近2万条,入库税款逾10亿元。
大数据还在减免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国税局利用百度地图、乡镇土地规划部门和林业局等第三方信息,防范种植企业虚开发票、制造虚假减免税。重庆市国税局的“减免税管理集成系统”,应用大数据追踪监管税收减免管理权运行全程。
各地税务部门还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银税互动”“税e融”“税银通”等信贷产品,以“纳税信用”换“信贷额度”,加大税收大数据的增值利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广州市国税局与光大银行、微众税银联合推出广州市微众税银服务平台,结合前期打造的“税融通”,累计为诚信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授信额度28.9亿元,发放贷款约19亿元,惠及911家诚信中小企业。
“数据就是财富,‘互联网+税务’行动将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教授鄢一龙说。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税务部门正积极抢抓战略机遇,让“互联网+税务”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