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洪钦铭:“半路出家”的鞋服操盘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洪钦铭,晋江明伟鞋服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是一名金融操盘手,机缘巧合进入鞋服行业,从一名普通的仓管做起,历经4年磨炼升至总经理。4年来,洪钦铭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成长,和代理商军团一路开疆辟土,共同见证了明伟CAMKIDS青少年户外装备帝国的铸成。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年仅29岁的洪钦铭,正悄然发起一场产业“思维革命”,希望破解困扰泉州鞋服行业许久的品牌方与经销商暧昧的人治关系,重塑中国商人的契约精神。

  

  基层练就品牌“操盘手”

  

  在鞋服行业,洪钦铭算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后,就读金融专业的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美股操盘手,并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在长达两三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规律与多数中国人相反。”

  人生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春节后,怀着创业梦想的洪钦铭,决定投身制鞋业。“一张床、一副碗筷、一张名片”,在西安堂哥的贸易公司里,勤奋好学的洪钦铭很快就熟悉了西安乃至全国鞋服产业的市场情况。

  一年后,家族企业明伟鞋服定位“中国青少年户外装备”,并大举进军国内市场,洪钦铭顺势进入明伟准备一展身手。

  在明伟上班的第一天,洪钦铭就主动要求从仓管员做起,一步步学习、历练,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坐上了公司营销部门一把手的位置,今年更是因为表现不俗升任总经理。

  2011年CAMKIDS品牌刚起步时,公司还只是纯粹开店卖产品,品牌文化内涵还比较缺乏。“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前两年CAMKIDS一直致力于研发有自己基因的产品,这两年则全面打造品牌文化,并且把‘与爱同行’传播出去。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只有让品牌文化在传播中积淀、积淀中传播,才能发挥品牌、市场的最大魅力。”洪钦铭认为,一个好的品牌仅给代理商带来物质上的财富是不够的,还要在品牌文化的号召下,大家一起共同成长。

  4年时间过去了,在洪钦铭的操盘下,CAMKIDS品牌已在国内各大城市一线商场生根发芽,成为中国青少年户外装备市场的佼佼者。

  

  重塑代理制的契约精神

  

  零库存、百分百调换货……这两年泉州鞋服企业玩了不少改革,但很少碰触最核心的东西:契约精神。

  “因为合同写得再好,都不算。执行的时候,品牌方握有空间,其实是给加盟商一个错误的信号。结果是不按合同走,本来200万的提货额度,后面货款欠着欠着,就变成800万了,变成代理商资不抵债了。让大家走在一条越来越危险的道路上。”

  2015年就要过去了,洪钦铭最近在思考:自己收获了什么?自从3年前他坐上营销总监这个岗位,就一直在辨证企业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整个市场大环境这么动荡,产品质量大家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品牌会倒下,很多都是没有严格执行与代理商的契约合同。”洪钦铭感慨道,很多晋江鞋服老板总是跟代理商强调,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是共患难同进退的兄弟。

  “但今年我突然大彻大悟:这几年,泉州鞋服行业面临的压力,很大程度就是契约精神的缺失。行业竞争到这个阶段,模式很难有大的变革,大家更需要的是新的思维转变。”在洪钦铭看来,品牌方负责好产品的研发、货期、质量保证,经销商、代理商负责好终端拓展及业绩。

  “如果工作过程中,我们彼此欣赏,那工作之外,就可以称兄道弟,但是不要把私人关系夹杂在生意中。因为契约精神是现代企业最基本的法则。”实际上,整个2015年洪钦铭一直在悄然推动让契约精神重回经商法则,让整个商业链条更加良性。

  

  潜移默化的思维变革

  

  “其实我已经埋下了很多伏笔,从2012年推动的终端ERP管理系统,加强对终端的掌控,后期在推的垦币,是强化跟加盟商之间的联系,都是为后面的改革做铺垫。对品牌来说,渠道是最重要的,渠道控制好,在做一些革命性的变革时,就不会那么动荡了。”考虑到部分经销商可能因为不理解而反弹,洪钦铭这次变革的手法非常温和,注重循序渐进。

  谈及即将进入深水区的这项改革,洪钦铭强调说,改革目的是实现各方共赢,但必须寻找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这一理念源于洪钦铭刚接手市场总监时发生的一段小插曲。当时,明伟的部分代理商之前以做批发为主,制度化观念相对薄弱,原本早上9点开始的订货会,很多代理商10点才拖拖拉拉进入会场。血气方刚的洪钦铭做了一个决定:第二天早上9点准时就把闸门关上,不让迟到的代理商再入场。“尽管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不恰当。”经过多年磨砺,如今的洪钦铭已变得沉稳睿智。

  “要改革,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谁听你的?近年来,我们一直紧紧围绕产品研发、品牌、渠道升级两方面来为改革护航。”洪钦铭透露,产品研发升级是2015年明伟公司的一项大事,公司引入了一家知名咨询管理公司,把所有鞋服研发并到一个部门,推动流程再造。“以前研发人员经常要加班,现在大家的责任、流程分工明确了,效率提高了许多。特别是在开发源头,就让采购、营销的人员参与进来,避免闭门造车和拖延生产周期,而且大货出来的时候,一旦出问题就是不可收拾的巨大成本。” (陈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