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小成 北京社科院
2015年12月2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35期公共政策学术沙龙在院六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本次沙龙由北京社科院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共同举办,北京市市情中心副主任陆小成博士主持。来自北京市社科院市情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等单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北京市市情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作为学术顾问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指导。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向与会者传达北京市市委宣传部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学勤同志在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意识形态关乎道路,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遭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攻击和破坏。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并毫不动摇。意识形态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道路,西方打着宪政、普世价值的幌子对我们国家道路、政治体制进行攻击,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要对各种思潮进行清醒认识,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要小心谨慎,不要参与非法组织活动。要加强对互联网、舆论传播的主战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网络建设和环境治理,在讨论中注意分寸,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对照检查自己的情况,学会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田蕾博士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媒体中打赢胜仗,要重视多种语言、宣传工具的创新和运用,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要提高我们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用户总量,选择科学的方法和传播媒介,把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递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更多国家、地区和群众的知晓、理解与认同,提高我国意识形态在全球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李茂博士认为,西方国家一直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宣传和渗透,长期以来坚持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渗透”与“和平演变”战略,这些战略实际上是强化自我的意识形态,创造有利于其自我发展和利益争夺的舆论环境。如西方期刊鼓励和支持中国学者关于总结或披露中国问题的相关论文发表,这在战略上不能不说有其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我们应该正视并借鉴其经验,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宣传力度,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都应该参与其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要加强、创新、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创建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文化阵地和精神舆论环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李晓壮博士认为,今天讨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是神经系统,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坚决不能动摇,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根据当前发展形势,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础或发展相适应,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这场战役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目标夯实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绩是突出的,但是与此同时,发迹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各种利益集团逐渐形成,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社会不平等问题突出,加之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互联网,社会燃点很低,一些问题的扩散性强,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应对不及时、应对不好,就会影响发展的正常秩序。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问题,提出四点看法:加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工作;加强政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工作;加强新经济、新媒体、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加强应对互联网+领域的法治建设;加强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建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刘小敏博士认为,意识形态包括观念、思想、精神、伦理等多个方面,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注意对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防范。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科研工作中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转发微信等可能被利用的信息。我们不能随便接受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袭,特别是在发表国际期刊上要高度警惕。比较困惑的是我们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职称评定、科研考核、课题结题中特别重视西方期刊的论文数量和级别,实际上不一定有利于我们意识形态的建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赵雅萍博士认为,我们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宣传工具进行传播,接近每个人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基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何仁伟博士后认为,第一,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改造个人的内心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提高个人修养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抵制负面、消极的观点,宣传积极、乐观的东西。第二,科研工作者应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作为本职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思维来解读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任超博士后认为,马克思主义离我们不远,要警惕外部势力对我们的思想渗透和价值观侵袭。在学术研究中也要高度重视,坚持而不放松马克思主义思想修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陆小成博士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第一,需重视。党要管意识形态,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内反党反国家的言论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我党和国家的形象与权威。国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与“和平演变”战略,利用各种机会对我党和国家发展进行干预和颠覆性活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第二,强创新。需要加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唯有创新破解困局,如坚持群众路线,多了解群众呼声和集中反映的问题,将不满情绪、不当问题进行及时消除,维护我党的威信。对于西方敌对势力的颠覆行动要敢于斗争,主动输送和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多讲中国故事,进行谋篇布局,战略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第三,讲策略。要讲究适度,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要根据现实背景发展,采取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