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蜀南榜样:七面“红旗”竞风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与模范同步,信心百倍;与榜样同行,力量无穷。不久前,荣获西南油气田公司三基工作“红旗单位”的蜀南气矿隆昌、江安采气作业区,以及荣获西南油气田公司三基工作“红旗班组”荣誉称号丹7井、岳118井、自2井、阳42井中心站和安岳油气处理厂生产工段一班,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忠诚、务实、担当、奉献”的真正含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蜀南榜样,鼓舞和激励全矿员工提振“精气神”,书写企业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隆昌采气作业区,自2009年安岳气田须家河规模上产以来,作业区立足“控压稳产、优化调整、以气带油、油气并举”十六字管理方针,发扬“争气夺油担重任,攻坚克难打硬仗”的上产精神,强化凝析油“生产、储存、装运、销售”四个受控,切实做好上产、稳产、效益三篇文章。截至2015年,已累计安全产气25.51亿立方米,凝析油33.93万吨,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

  江安采气作业区,近年来,持续深化“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老气田挖潜精神和“三个一”的江安作法,巩固示范成果,持续推进气田气井精细化管理“132”体系建设,创新机动设备“322”管理模式,老气田连续13年稳产。在长宁区块的页岩气建设中勇挑重担,驻守前沿阵地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页岩气规模上产,将宁201-H1井中心站打造成为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窗口”,长宁页岩气产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西南油气田页岩气建设的排头兵,用行动兑现了“红旗单位”的诺言。

  丹7井中心站,坚持以班站文化为入手点、素质提升为支撑点、基础管理为落脚点,培育家园文化,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凝聚员工向心力,增强班组战斗力,促进HSE体系建设夯实安全基础,推进精细气田管理实现老区稳产,先后为作业区培养5名技术能手、20余名班长,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气产量超1亿立方米,创下建站33年“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纪录,实现产量与人才的“双丰收”。

  岳118井中心站,是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批油气生产物联网A11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井站员工积极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努力适应信息条件下的生产管理新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保障了安全受控。同时,井站积极推进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基础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成为安岳新区建设中的“五型”班组标杆站。目前,该站日生产天然气30万立方米,凝析油50吨,截至2015年,已累计产气4.02亿立方米,凝析油12.91万吨。

  自2井中心站,数十年如一日实践和深化“自2井精神”,创新实施“3+7自主工作法”精心呵护老井,做到气井分析、泡排管理、输压调控“三个精细化”,使自2井在采气程度高达90%的情况下,产量依然稳定在每天5万立方米左右,半个世纪来累计产气49.7亿立方米,成为当之无愧的“功勋气井”。“无私无畏、精耕细作、团结拼搏、勤俭持家”的自2井精神,为气井老而不衰提供了精神支撑,每年到自2井参观交流达数百人次,成为传承企业精神的红色沃土。

  阳42井中心站,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凝练“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想好明天要干的事”特色理念,并编制自主工作手册,促进班组自主管理。班组以“集体商议、正向激励”方式,开展HSE绩效考核并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班组每天向四川省泸州市主城区平稳供气50多万立方米,建站30余年无任何安全环保事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安岳油气处理厂生产工段一班,是川内最大的轻烃厂站的生产班组之一,以“上产稳产,挖潜增效”为己任,从原隆昌净化厂转战安岳主动参与油气处理厂投产建设,创新开展“一日班长”等自主培训,积极投入全国首例“混合冷剂+二次脱烃”技术的摸索,采取“一个精细两个提高六个加强”的工作方法,成功提高凝析油收率3个百分点,实现每月增效过万元,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石油员工的风采。 (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