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织金县立足于实际,竭力破解多山少地、资金短缺等难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目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一个个高效农业示范园、一家家生态养殖场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
52个蔬菜品种进入黔渝市场
“真没想到会有五彩辣椒,这种蔬菜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可作为盆景观赏,真的太漂亮了!”
“一个南瓜竟有百多斤,真是瓜中的‘巨无霸’,而且价值是普通南瓜的几百倍,高效农业的理念在织金得到充分体现。”
11月19日,来自贵州各地的新闻从业者在观摩织金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园时,发出啧啧赞叹。
近年来,织金县积极打破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充分利用地域、气候、水利等有利条件,采取园区引领的模式,着力发展蔬菜种植,大力培育山地特色品牌。引进的织金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克服本地光照时间少、阴雨天气多等不利因素,成功培育出多个果蔬品种,形成了蔬菜制种—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蔬菜种苗供应范围从县内扩大到县外。
目前,该县已规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共355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43个,建成特色产业万亩示范种植基地19个,种植精品蔬菜12.58万亩,年底将增加到22万亩;成功培育出43个大类80余个品种,其中有12个产品已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有52个蔬菜品种已经上市,产品已进入贵阳、重庆等地市场。
红托竹荪形成特色产业
白色大棚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在阳光的照射下,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这里是织金县桂果镇的红托竹荪立体化栽培产业示范园。
园区大棚内,水泥地面上的一排排种植架,整齐地摆放着三层黑色塑料筐,筐内杂乱的松针间生长着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的织金红托竹荪。
“织金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可做成多种菜肴,是上好的滋补佳品,极受消费者的青睐。”示范园负责人孙钰介绍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织金人就尝试研究人工种植红托竹荪。2014年,织金县加工生产的竹荪就达70万吨,产值实现1.96亿余元。目前,全县竹荪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上,培育竹荪种植示范基地20余个,产量可达1200吨以上,预计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示范园区带动生态畜牧产业发展
青山环抱,流水淙淙。走进地处织金县桂果镇打麻厂村的贵州牧野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种植养殖示范园,犹如来到一个休闲养生的度假胜地。
“现在示范园内主要养殖生态莱芜黑猪,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商品猪,少疾病、无污染、肉质鲜美,市价80多元一公斤。”示范园负责人曾国军介绍。
贵州牧野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织金县2014年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集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农产品新品种及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农产品加工以及园林绿化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园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为33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6500万余元,带动全县发展生猪养殖3万头。
目前,织金县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基地、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共200余个。2014年,全县生态畜牧养殖业实现总产值13.14亿元,同比增长13.98%;肉类总产量达4.9万吨,同比增长12.9%。生态畜牧产业正不断壮大,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罗胜谟/文 陈德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