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新协同成为商会组织发展亮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日前,由“商会中国(商会圈)”联合中国亚太经济信息管理中心、中央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筹)共同主办的“2015商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协同发展、共创未来”,旨在讨论在新常态下商会组织如何顺承大势,抓住机遇,协同发展,更好地为中国民营经济服务。参加论坛的演讲嘉宾从金融创新、科技创新、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互联网+等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为商会组织如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互联网深刻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个时代,更好地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与会代表就如何服务商会企业,扩大商会影响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广泛交流、深入互动、开拓了思路,达成了共识。  

  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刘萌:

  商会组织是协同的产物 

  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我觉得协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商会本身就是一个协同的产物,也是一个创新的产物。长江国际商会的实践是在组织模式上做了一个创新,我们成立了第一家长江国际商会,在湖北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但是,我们在澳大利亚、意大利和美国的纽约、亚特兰大、旧金山等海外成立6家同名的商会,都叫长江国际商会,包括在摩纳哥、英国、法国、加拿大成立的同名商会联合组织。

  这种联合组织它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协同,避免了谁是总会的会长,我们叫联席会长。然后,我们组成一个联合组织,这种组织模式的创新也是一种协同,这种协同有利于调动各个商会的积极性。每一个商会都是独立的法人社团,它都可以在下边有分会的会长,但是我们全球联合起来,就是一个联合的组织,大家共用一个平台,共用一个名称,共享一个组织,这样的话就把商会本身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就是协同。

  协同是共赢主义,就是我们这个商会能得到一种共赢。我们运用企业运营的方式,但我们不是做企业,我们做商会不能做成一个公司,作为一个公司就失去一个商会的本质了,而且会产生很多的法律问题。我们的创新是什么呢?叫虚实结合,前台是商会,后台我们创造了一个叫长江国际商会加的模式,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我们长江国际商会已经加出了12个行业,为会员创造了很多的价值。我们第一个成立了长江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目前我们新成立的一个资金组织,也成为别人马上要公布的中国最大的一只基金,也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基金,叫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由湖北省政府拿出400亿元,然后再募1600亿元,一共2000亿元成立一只全国最大的产业基金。我们调集了财政部的仲裁基金,调集了最大的风投基金,也调集了中投证券等,联合了很多的资金公司成为了这只基金的管理员,这就是商会的力量,这就是平台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创造的一种协同,长江国际商会加的一种模式。

  上海宁波商会常务副会长廖文剑:商会协同发展关键是商业模式

  商会的协同发展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方法和工具。商会组织发展到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商业模式。我们商会最关键的是抱团,但是怎么样抱团?抱团是需要有方法的,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一定要通过金融资本的顶层设计,围绕特色的产业链再融入产业互联网的平台,才有可能在商会进行有效地抱团。

  我们上海宁波商会就实现了有效的科学的抱团。我们去年把300家餐饮饭店抱团集中采购,形成了一个餐饮行业的阿里巴巴;我们把100个店铺行业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店铺行业的阿里巴巴;我们现在整合了200家房地产企业,形成一个集中采购平台,就是一个产业互联网行业一个房地产行业的阿里巴巴。在细分市场,围绕每一个新的市场的产业链,可以通过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再通过金融资本设计一个商业模式,通过资本的驱动,就可以实现一个商会顶层的有效的抱团。

  实际上“协同”也是我们现在一直在推动的一件事,我们成立联盟,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商会,但它是一种创新的商会。现在很多商会都在探讨新的转型模式,以前是靠收会费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基本服务,一些对接之类的,但我们觉得这还不够,还没有把协同植入进去,所以我们发起新联盟更多的是想除了在传统的投融资市场服务之外,提供一些协同的服务。我们每一个服务加入以后,我们会深刻地了解它,我们叫协同五要素,就是“我是、我有、我要、我能、我的项目”。(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