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平台化”世界塑造新生态系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平台篇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全球万兆端口数到2014年将达到3000万;

  ■不到十年每GB价格降低十倍以上,由原来的$3000降低到了$280以下,带来的宽带业务收入达到$850亿。

  ■ 钟凌江 报道

  

  这是一个高度“平台化”的世界。2007年5月Facebook推出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接口(API)之后,那些拥有高黏性产品服务,并以此获取大量忠实用户及流量,同时缺乏足够变现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将自己的API开放给第三方,从此刮起“平台化”旋风。苹果App Store的成功将平台的庞大商业价值从可能变成了现实,目前全球应用分成已经超过25亿美元。Android打造更开放的平台紧随苹果手机而迅速崛起。几个月前,原本以“不兼容”为市场决战利器的腾讯、360开始打破封闭的业务发展模式,宣布面向第三方开发者全方位、全平台开放的策略。百度推出“移动框计算服务”,发力移动互联网平台,并推出全新首页。全国最大的手机浏览器厂商UC也誓做平台而不做网站……

  平台为何有如此魔力,让产业各方欲罢不能?

  

  平台塑造新生态系统

  

  IT的竞争已从单一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演化为集合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系统的竞争。平台终端数量的多少、用户的多寡、应用数量和开发者的多少决定一个平台生死前途,围绕一个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则是一个平台活力、市场竞争力的直接反映。

  平台就是一个信息业务的大集市,汇聚了用户和业务提供者,具备基础性信息应用市场的双边特征。谁掌控了平台,谁就一只手抓住了用户,另一只手抓住了信息世界最具草根精神的创新者,从而奠定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新生态系统的入口地位和价值分配者地位。

  平台的战略意义在于,在业务上,它赋予了烦琐、枯燥的信息业务永续创新的可能。最极端的平台运营者如Facebook,完全停止了自身的应用程序开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维护用户的个人主页和人际网络,几乎所有其他服务都是由第三方来提供的。截至2010年年底,已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在其F8平台上开发出50多万个第三方应用。在商业上,平台的商机和价值正在不断涌现、成长和塑造,从而具有无限的想象力。Facebook用户在使用这数十万个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以各种形式保留下来,吸引着更多的用户,最终使其成为拥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个性王国,市值高达800亿美元。

  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负责人杭国强认同“平台即能力”的理念。他告诉记者,平台奠定了经营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淘金的最基本的能力,至少应包括计费能力、位置能力、支付能力、短彩信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了第三方的能力,比如云识别能力以及类似淘宝商场这样的专业能力。

  虽然各方专家对平台的定义不一,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理念——移动互联网天然具有互联网基因,即开放与合作,参与和分享。平台就是为合作而生的,平台的存在与潮流,将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不遗余力地阐述自己的平台策略,力图打造移动互联网世界新的生态系统。中国移动要以MM和飞信等为开放平台,与产业链全面对接;中国联通要继承“分享与参与”的互联网基因,不仅帮助产业链各环节搭建自身的业务平台,还要建立沃商店等平台;中国电信也正为搭建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平台而努力……

  

  运营商藉何打造平台

  

  中国移动的MM,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中国联通的沃商店,无一例外,都在试图搭建起信息业务交易的平台。平台化的战略已经成为运营商最为现实和迫切的选择,也预示着运营商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平台化的运作对于中国通信行业并不是头一遭。

  早年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其实就是一个平台,但它是一个“带围墙的花园”。实践证明,封闭的平台,在开放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面前,是没有抗衡能力的。

  搭建平台,运营商历来拥有特殊优势。最核心的就是面向网络和设备的能力。运营商的管道能力、计费能力、位置能力等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在产业链中是无人能企及的。

  运营商的优势还体现在用户资源,尤其是号码资源等方面。9亿多的移动用户是潜在的蓝海。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手机号码为身份标志,各大网络应用当然也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打通,这些资源的重组和利用将是运营商决胜移动互联网的“撒手锏”。

  然而运营商在平台方面的劣势也根深蒂固。优秀互联网公司的经验都表明,重视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是其成功的关键,例如腾讯公司将客户需求和体验放在战略高度来考虑,专门成立了CDC部门(客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电信运营商最为缺乏的就是贯穿始终的客户导向能力。建立专门的体验研究部门,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重塑流程都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挑战。

  众多的用户类型千差万别,需求不尽相同,运营商面临的跨平台跨终端的压力比起互联网厂商要大得多,这也是其劣势所在。

  彻底开放是上策

  

  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一家公司很难凭一己之力全部满足用户需求,运营商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需要通过彻底开放,引入第三方开发者,打造全程体验,留住乃至吸引更多的用户,赢得入口争夺战,提升对用户流量的话语权。

  对于开放的运作模式,杭国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我们要打造的平台就是一个超市,我们提供场地、服务和管理,向各种应用的提供者开放,让他们进来开专卖店,同时展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营销,提供良好的渠道,开放给用户,让其在里面自由挑选满意的应用。

  对于开发者而言,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不足,活力不足。中国很多优秀的创业者由于没有得到开放平台的支持,没有足够的流量和用户的支持,在竞争中和大公司相比,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电信运营商有数以亿计的客户规模,这恰恰就是开发者所需求的沃土。运营商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将这些开发者聚拢,在资金扶植、用户开放、分成模式、跨终端能力等方面予以合适的支持,以此来降低“超市”的准入门槛,繁荣市场。显然,360在这方面已经尝到了甜头,“360开放平台上的应用数量已有近15万款,每周新增2000多款。”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提供的这组数据显示出的恰是开放给平台带来的成长机会和新活力。

  对于用户而言,在超市里,不论持有哪家银行的信用卡,都能随意刷卡购物,这是其消费的前提。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运营商异网客户几乎不可能获得服务,即使同网也有可能受品牌等人为障碍所限。虽然大家都在积极倡导开放,但做到彻底开放的平台凤毛麟角。比如各运营商的微博目前无法互通,导致很多潜在用户被拒之门外。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例如中国移动已经明确MM、飞信向友商开放。而对于相对弱势的运营商,中国联通的沃商店以及沃友等从一开始就是以开放的姿态亮相的。

  如今,电信运营商正在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对于平台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平台化运营的理念也初见端倪。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平台化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开放的心态!摆正姿态,找准切入,成功运营便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