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灯具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近期,上海灯具城流行“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灯具营销模式,目前在其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只有3.6万平方米是商铺,卖灯店家越来越少,而“夏天照明”这样专卖解决方案的越来越多,从飞利浦到GE,从欧普到雷士,国内外一线品牌“一店一品”,类似汽车4S店。据悉,上海灯具城等全市首批1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正转型为“研发+营销”企业的集聚平台。
■ 徐瑞哲
上海灯具城南楼2层,“夏天照明”门店内,已不见以往各色杂牌灯具挂满房顶。店方最近布设了类似 “宜家”的多个展示区,从客厅、书房到天井,每处场景都有照明配搭不同方案,总体设计是“中式古典+新型光源”。营销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灯基本不卖,让客户看样改样,提供定制服务,再由外地生产线供货。这种企业模式主抓研发和营销,“两头在沪、中间在外”,在整个灯具城很流行。
作为拥有17年历史的沪上最老牌灯具市场,上海灯具城就这样变了身。日前它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科技园区”的新业态开园,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只有3.6万平方米是商铺,卖灯店家越来越少,而“夏天照明”这样专卖解决方案的越来越多,从飞利浦到GE,从欧普到雷士,国内外一线品牌“一店一品”,类似汽车4S店。据悉,上海灯具城等全市首批1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正转型为“研发+营销”企业的集聚平台,其每平方公里的年营业收入达187亿元,是传统工业用地“单位产出”的两三倍。
灯具城前身是上海铁锅厂,生产搪瓷浴缸,排放工业“三废”;迁出之后发展出明光灯具厂,一度供货人民大会堂;随着“退二进三”,厂房又被改成经营场所,带出了柳营路灯具一条街,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灯具产品集散地之一。然而,在上海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会长、明凯投资集团总裁陆泽明看来,灯具城光靠卖灯,低端薄利同质化,已不适应上海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之需,无法让照明产业链形成一条微笑曲线。
生产性服务业却是“两头翘”——为生产提供服务,自身却不生产。灯具城在第1到4层具备营销功能之外,把大约四成的非店铺面积留给了公共服务平台。第5层提供5600平方米区域的会展服务;在第6层,一边是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另一边是行业性服务大厅,引入了检验检测、贷款保险、产权交易、商标专利、物流通信、人力资源等一连串的第三方增值服务窗口;第7层至18层,则是园区内外照明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的办公区。此外,还有不见面的线上园区——分别面向个人和企业客户的两个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吸引4500多家厂商会员。
沪上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都集聚着“微笑企业”。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测算:全市从事研发和技术服务、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营改增”试点企业已达1.15万户,加之机械电子产品批发销售类的规模以上企业近8000户,全城主打研发和营销这两头的企业约2万家。今年一季度,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等领域的增速超过50%。首批1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年利润总额已达每平方公里21亿元,创造着远高于单一生产的价值。
新闻延伸
灯具五金市场“暴利营销”已成明日黄花
■ 惠聪
灯具五金曾经笼罩的“暴利营销”已是明日黄花。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灯具五金微薄的利润,以及激烈的竞争,一些中小灯具五金企业纷纷将灯具五金产品出口欧美国家。笔者对灯具五金门店“没钱赚”的情况进行了探访。
据了解,今年灯具五金行业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嚣张跋扈”,五金灯饰照明需求明显减少,日销售额与之前相比差很多。
收支都大,利润空间又缩水
灯具五金门店普遍都是“灯火通明”。“如果不开灯,消费者就很难看到灯具五金的最终效果,所以为了吸引消费者,都会将一些热门推荐的灯具五金产品打开。当然这就意味着得承担比较高的电费。”
昂贵的店面月租、店员工资、装修、水电等等,虽然挣得多,但是整个灯具五金店面的基本开支,到净销售这里也只能享受“大进大出”的快感而已。业内人士表示:“灯具五金行业并不见多大利润,所以从其他行业来看,经营灯具五金只能说是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遵循以往砍价规则,利润所剩无几
不同灯具五金的价格普遍在200元以上,并有相当一部分的灯具五金标价在几千元乃至数万元之间,更有个别品类售价高达10万元以上。在具体操作方面,标价已显得毫无实际意义,多数灯具五金销售人员都表示可以给予6至9折优惠。
“由于受到灯具五金市场是暴力行业的影响,很多消费者都还遵循着去年的砍价原则,即先砍价一半再挤掉其30%至40%的价格水分,这样子的话,就没剩下多少利润了。”佛山照明的陈女士告诉笔者。
市场遭蚕食,利润逼近边缘
大量品牌灯具五金经销商表示,市场遭受蚕食,利润逼近边缘。灯具五金市场细分化越来越明显,许多顾客经常问道,该选择水晶灯光源还是节能灯、LED灯泡,在款型上也是要求各异。
这就催生了很多无品牌的作坊式灯具五金趁虚而入,虽然外形炫酷,但是多数产品使用寿命不长,而且不安全,而价格则是他们抢夺灯具五金市场的最佳杀手锏。当然,这也为很多品牌灯具五金企业提供了个性化生产销售新路,但目前从全国来看,还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