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用豪爽正直、骚气冲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清新脱俗、细腻婉约、才识渊博、目光犀利、思想敏锐等一系列形容词来描绘本文的主人翁并不为过。大凡接触过陈显洲老先生的人,无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文人骚客,都无不为他那过人才华、刚正不阿、乐观进取、求索不止的特质所惊叹和折服。是的,作为一个渝籍川人,能够在商海风浪中搏击的同时,不放弃对祖国的讴歌,对家乡的赞美,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尤其是对诗歌的钟爱,并用诗句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彷徨、挚爱、激情、向往和归宿,都无不折射出陈显洲博大的襟怀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他是我们商界的骄傲,是我们诗坛的宠儿。我们为巴山蜀水有这样优秀的儿子而感到自豪,也衷心地祝愿老先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精神食粮和更好的人生启迪,开创属于他自己的第二春天。
■ 雪兰 本报记者 王剑兰
笔者也是一个好弄风月、附庸风雅之士,早就耳闻冬青大名,拜读过他不少大作并吸取丰富营养,近日,能够有机会拜见心目中的偶像,作为粉丝的我,自是欣喜若狂,喜不胜收。
爽朗的笑声、激扬的语调、跳跃的思维、敏锐的目光,但见他,生得神清如长江皓月,貌端似太华乔松。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面前的偶像已是年过七旬的老者。诗歌如人生,人生如诗歌,随着话题的展开,一位渝西汉子的传奇人生呈现在记者面前。
当我们
真正懂得了光阴的珍贵
就好好地把握住时间
哪怕是一分一秒
也决不让它从指缝间
白白流过
说不定 那一分一秒
正是千万朵鲜花
盛开的一瞬
——摘自陈显洲《冬青诗集》
7月的成都,异常闷热。走进前威达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成都江津商会副会长陈显洲的办公室,记者立刻感受到一阵惬意的凉爽。一杯清香的花茶,一番随意的交谈,主人的儒商气质与诗人本性彰显无遗。
作为一家全国经济类的报纸,这次采访的话题却从诗歌开始。显洲先生笔名冬青,谈及自己的商业经历,他翻开了即将交付出版的诗歌集子《冬青诗集》。
侃侃而谈 有感而发
当十分健谈的显洲打开话匣子,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学海无涯苦作舟。”写诗可以说是十分艰苦但有益于身心、思想的,我何乐而不为呢?古今中外有哪里一位诗人自我满足于“我已经读遍了所有书”呢?因为书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孔子虽然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他依旧保持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生活和知识是一样的,有了生活才有了知识。以我的理解来说,诗歌就像是五味瓶,写诗就是辛酸的过程,更有苦涩的往事,也有赤辣辣的热血,但后来留下的就只有甜蜜了!写诗中我们能发现知识,正如生活中也能看见生活,书中蕴藏着快乐与宝藏,这就是我对诗歌的理解!
理想,是一盏孔明灯,飞得越高,理想也就越高,拿起我们的笔,撰写未来吧!诗歌带来了无数的知识,书本迎来了无限的启迪,但理想却一直在鼓励着我走向光明!有了理想,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有了理想,什么艰辛都会迎刃而解;有了理想,就能创造更多的知识,有了知识,就能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你遇到困难时,请诗化人生!
当你骄傲自满时,请坚信书海无涯!
当你失去信心时,请撰写未来!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走过的。
挣扎煎熬 艰难创业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陈显洲正是生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那场大灾害中,陈显洲背井离乡九死一生,从此变得更加坚强。他意识到,要更好地生活只能靠自己硬闯出一条路。
迫于生计,“文化人”陈显洲学起了电焊工。由于有很好的文化知识基础,陈显洲现学现琢磨迅速掌握了这门技术,并取得了五级焊工证书。解决了生计问题的陈显洲,觉得这门技术的“含金量”太低,他又开始思索自己的职业方向。之后不久,他顺利进入水果商店当起了主办会计。
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进一步趋好,国内的蚕丝业开始繁荣,由于内销有限,许多企业的生丝都出现了严重积压。此时的陈显洲,表现出了生意人的精明,他看到了生丝出口的商机。于是他找到另外两个亲戚,在江津注册了贸易公司,做起了生丝生意。
凭借着自己多年“走江湖”积累的人脉和信息资源,陈显洲与广东的一家外贸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几番买卖之后,生丝生意竟使其盈利达到2000多万元,这在当时无异于一笔巨款。
陈显洲因此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惨遭横祸 从零开始
福兮祸所伏。正当陈显洲又将目光对准当时国内需求量巨大的人造革,打算做进口贸易时,一场横祸飞来。
1986年,改革开放的过渡阶段,因为不属实的传闻,从未从事过国际贸易的陈显洲被扣上涉嫌“走私”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进行调查,所有财产也被罚没。这一关便是两年半,出狱之后,当年的“巨富”陈显洲又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平头百姓。
回想起当年的委屈和困惑,显洲先生无奈地苦笑着,改革需要付出成本,也许他的这段经历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本之一。
走出监狱,陈显洲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振作起来,选择从事建筑预决算。没过多久,依靠对数字天生的敏感,他掌握了建筑行业的种种规则。这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建筑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陈显洲隐隐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这一次,陈显洲将目光瞄准了成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里正是他的福地。
90年代初,陈显洲在家人的支持下,与儿子、女儿在成都注册了威达建筑公司,公司业务涵盖建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如果说执着、果敢、不服输这是商场成功者的显著特质,那陈显洲显然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在建筑行业,陈显洲一干就是20年。
在这20年中,陈显洲和儿子最得意的作品便是1997年以1160多万元拍下来的一个项目,后来在他亲自督促下建成的锦城苑D座,现位于成都著名的美食商业街一品天下路口。
从成功到失败,又从失败走向成功,谈到这段坎坷经历,陈显洲感慨万千。“许多时候,好像已经走到了绝境,以为再也没有希望了,但是如果再坚强一点,坚持一下,往往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相濡以沫 爱若磐石
陈显洲夫妇的爱情生活,也充满了浪漫色彩,他们结发相随,情若高山,爱如流水;琴瑟合鸣,伉俪情深;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你听,诗人在用心曲,表达着对妻子的无限眷恋:
你是否忘却
三十年前
两颗年轻的心
相恋在老槐树下
那块我和你坐过的条石
如今已风化剥落
但我俩的体温
它仍然贮存着
那时
正是槐花开放时节
浓郁的花香中
我也能分辨出来
你那吹气如兰的特殊气息
你的双颊
娇羞嫣红
深深地映在每一片槐叶上
每当我又见槐叶
就如看见了你的娇容
你那婉转如莺的柔语
经久不息
萦绕在身边
而今
它又在槐树绿荫下飘荡
我的心啊
似乎又暖着了
你的温柔
你在哪里
你是否忘却
一个深情的人在思念
在追忆初恋的你和我
孤独地站在槐树下
夕阳霞光无限的绚丽
我看见的却是
你那俏丽的身影
在流光中消逝
……
他们夫妻二人,无论是在事业的高峰,还是在人生的低谷,他们都相扶相持,相濡以沫,一起见证辉煌,一同共度坎坷,在事业的低谷,他们互相帮扶,艰苦度日,养育子女、精心呵护,在人生的高峰,他们又相互勉励,共谋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界神话。他们事业的成功,肯定是离不开爱情的支撑和家庭的和睦,更离不开诗人对爱真谛的独特感悟,用他自己的诗句,也许是对他爱情生活的最好诠释:
风霜
在她的眼角
刻上了鱼尾
岁月在她的年轮
留下了烙印
她曾经端庄 秀丽
如今 凝重里
有了几分艰辛的苦涩
笑声里
隐含着情绪的忍刃
在她那略显疲惫的眼神里
流光 成就了她性格的执着
沧桑 增添了她意志的坚毅
她总是风里来 雨里去
像一只工蜂为构筑小巢
忙忙碌碌 无怨无悔
她憧憬着有一天
从那温馨的小巢
飞出歌声笑语
读书声……
晨风中晚霞里
她像一只工蜂
勤奋的耕耘者
她那一亩三分田
生命如歌 诗样人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商海拼搏多年,陈显洲却并没有沾染酒色财气的陋俗,相反,他始终保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文人气质和难得的清静心态。退休之后,他把事业交给了儿子,自己一门心思地在诗海里畅游,似乎每一根神经都在敏锐地感知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关注着社会的风起云涌,理解着时代的突飞猛进,诗情如春雨般喷涌。
显洲笔名冬青,在网络博客以及诗歌界也算是名人了。有情的诗耐读,有情的诗也最为动人。70多年的人生历练给了显洲先生太多的感动和感触,而他又以诗的方式把这一份份感动传递给我们,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体悟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只要精神不倒,就将无往不胜。只要脊梁不倒,就将勇挑重担。”这正是显洲先生在诗歌中描述的真谛。
为什么人生有甘有苦?读完显洲先生的如诗如歌的行板,突然想到一句话:生命如歌。
作为粉丝的我,在结束本文之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将自己所喜爱的显洲先生的诗句奉献于此,以飨读者:
《复活》
花谢了
一瓣一瓣
掉在泥土上
叶枯了
一片一片
掉在花瓣上
枝残了
一枝一枝
落在枯叶上
泥土慢慢吞噬
残枝落叶
新芽又在泥土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