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一轮投资热
与四万亿不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有点谈“投资”色变。然而,事实上,今年以来,投资较好地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增速总体比较稳定。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同期整体投资增速,增长23.4%,占比持续上升达63.7%,比年初提高2.3个百分点。

  人们对“投资”心有余悸,与当年“四万亿投资”的负面效应有关。专家指出,相比“四万亿”,此轮投资定位更准确,目标更明确,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当时四万亿投资是应急,有些项目没有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和风险性,而且政府行政干预过多,造成了投资效益不太高,有些还加剧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加剧了产能过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轮投资是通过增量资金投入,带动资本的存量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其资金只是起引导作用,更多的是把投资机会让给了民间和市场。

  据了解,新一轮投资重点明确。徐绍史说,要保证有限的政府投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十二五”规划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棚户区改造及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具备建设条件的能源项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

  新一轮投资是否会造成新的浪费和产能过剩?专家指出,如今的投资都是在补短板行业和历史欠账,不会造成浪费。同时,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

  新增投资不会“撒胡椒面”。徐洪才指出,很多新投资是在补短板,如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投资、大中城市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这些投资能改善人流和物流效率,改善民生,也是低碳绿色的投资;还有的投资比如宽带建设等,有利于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再比如地下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城镇化和环保建设。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