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在商言商:“正和岛”退岛风波商业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蒋庆 整理报道

  编者按:

  6月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在商言商”的一番言论,掀起了一场关于“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热议。“在商言商”本身并无不妥,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在于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改善小环境,为产业营造大环境,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从中得到合理回报,以有利于客户、员工和股东。企业家做其商人的本质,也被不少人推崇。但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高度时,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需凸显。而在中国,商人与各级政府打交道,被视为理所应当之事。柳传志的一句话,是返璞归真?还是实属无奈?

  从一开始,“商业”这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以及整体社会就有联系,即使在它最基本的价值“利润”上也是这样。做生意的、经商的、办企业的人是要赚钱,但他们不能不择手段地赚钱。企业家赚钱的渠道有很多,在商言商是一方面,如果没有在商言商拿什么去谈经营?正和岛是拉拢各地大佬合作共赢的平台,企业家们在这个平台上发挥着作用,谈论商业、政治都是一个企业家具备的基本素养,如果光知其一那么这个瞳孔未免太小;今天笔者带领大家一同来探讨由“正和岛”上的“退岛”风波引起的商业思考,企业家谈政治是“正和”还是“负和”?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

  在政府面前是软弱的阶层

  “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2013年6月,柳传志小范围座谈时的一席话,随后在一个名为“正和岛”的企业家社交网站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上线一年的正和岛,被外界称为“企业家Facebook”,是由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创办。

  和新浪微博、Facebook这类可自由注册的社交网站不同的是,正和岛的用户需要邀请和付费才能加入。目前这个平台已积累用户逾两千人,其中有柳传志、马云这样的“大佬”企业家,但更多是活跃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主及公司高管。

  6月16日早上,正和岛公司总裁兼总编辑黄丽陆在正和岛上贴出了一篇短文。在这篇文章里,黄介绍说,几天前,柳传志召集正和岛等十来家公司座谈讨论“抱团跨境投资”时,给与会诸人表达了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强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如此、从欧美看也一样;二是企业家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聚焦、专注。”

  黄丽陆在文中称,“柳总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在当前的政经环境下做好商业是我们的本份。”一手创立了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毫无疑问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多年来被诸多后辈创业者视为偶像,他的创业故事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脚注,他的语录广为流传,从“企业家教父”这个外界赋予的头衔,足见其在中国企业界的绝对领袖地位。

  柳传志到底是基于何种认知,给出了上述判断,外界不得而知,记者亦试图与其联系询问,但其下属工作人员仅确认确有此事,并未进一步给予解释。

  不过,比照柳传志过往的一些公开发言,可见其思路上的一脉相承。比如,2012年他在接受《财经》专访时就表示过:中国企业家是很软弱的阶层,不太可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政治环境不好的时候,就少说话,或者少经营业务……面对政府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政府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今年5月接受央视专访时,柳传志又进一步阐述道,我只能服从环境,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坚决要给环境动个手术什么的,我没有这雄心壮志,也不敢。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我是一个改革派,之所以到今天还算成功,因为我不在改革中做牺牲品,改革不了赶快脱险。

  而基于对柳传志信息渠道和政治阅历的信奉,直接间接得到这番耳提面命的人们,便开始揣摩其话中的深意。在一则回贴中,黄专门对自己的发帖行为解释说,“感觉柳总的讲话中有很多重要信息,考虑之后觉得还是有必要在岛上通报一下。”

  在转述完柳传志的发言内容后,黄丽陆就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柳总在这个时点上强调企业家聚焦、专注,在商言商不谈政治,相信既是他的敏锐也是他的深思熟虑,很值得岛亲们深思……

  黄丽陆这篇短文发出后,柳传志这番“提点”,很快也得到正和岛上活跃着的中小企业主们的膜拜。有人称之为“柳老的大智慧”,有人表示“感谢老爷子的提醒,谨记老爷子的教诲!”

  一家投资顾问公司董事看过之后,写下了一段近两百字的心得:在商言商,这话有理……对一个成功的生意人来讲,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生意上更成功,持续成功。经商不丢人,赚钱不丢人。何况,适合做生意的人也不一定适合搞政治或其它营生……”

  柳传志的表述实属“情非得已”

  与历史上富有政治进取心和变革精神的“在商言商”相比,当今中国的“在商言商”提出的是“非政治”的要求,它是一种但求偏安、不求政治进取的无原则的忍让、妥协和退却。由于完全没有政治抱负,它的最高“成功”目标只能是赚钱,它的基本价值也只能是“赚钱就好”和“为赚钱而赚钱”。不管国家的政治状况如何,也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政治权力,它都能逆来顺受、泰然处之。这种对权力的迁就与公民社会要影响和制衡权力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在商言商”只会攀附权力,并强化它无所不在的控制权力,而不可能成为公民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自治和自理领域。从这一点来说,“在商言商”已经从它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动力蜕变为一种政治上的反动。中国企业界人士有的并不认同这样的“在商言商”,并且已经有所抵制,因此没有理由对公民意识在中国的觉醒抱悲观的态度。

  事实上,“在商言商”言论并不是柳传志一时兴起,随口一说,而是他由来已久的想法。

  2012年他在接受《财经》专访时就表示过:中国企业家是很软弱的阶层,不太可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面对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政府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今年5月,他接受央视专访时又进一步阐述“我只能服从环境,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坚决要给环境动个手术什么的,我没有这雄心壮志。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期待企业、商业领域能与政治分离,在其他领域的许多人也有类似的想法,这是一种以“专业主义”为名的犬儒主义,与大学里的只谈专业、莫问政治,以及社会上的反对“公知”多管闲事互相呼应。这种想法主张,只要把本行的事情做好了就行,至于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过问政治,那只是无用的多管闲事,既然管了也没用,那还不如不管,不必自找麻烦。它把一种本来是情非得已的权宜之计标榜为本该如此的行业原则或普世之道,迎合和扩散着一种早已在中国社会中弥漫的政治冷漠和无作为的末世情绪。

  有人认为

  谬论只会让企业家变态

  现年61岁的王瑛,80年代后期从体改所“下海”到企业,在通信互联网、医疗保健、能源燃气等领域担任过企业高管,目前是北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自称处于准备退休的状态,十多年来她的身影更多是出现在人文、教育等领域的公益活动中。

  王瑛是正和岛的第一批用户,在这个人数规模不大、整体活跃度不高的社交网站上,她算是难得的每天都会上去发贴交流的“岛民”之一,也因此为诸多正和岛岛民们熟知,在这个2000多人的岛上拥有500多位“岛邻”。

  王瑛不能认同“企业家教父”柳传志的那句“只谈商业不谈政治”的表态。在她看来,柳传志可以不说话,但不应该“以其影响力说这种话”。

  最让她哭笑不得的是,柳传志的表态在向中小企业主扩散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互相提点、揣摩,形成了一种莫须有的“集体政治恐惧”,大家甚至开始刻意彼此审查着行为的边界。“而现今,这种集体的政治恐惧只是在工商业主这个阶层传播蔓延吗?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有一个选择,或推波助澜,或从自己做起,止于自己?”王瑛这样问道。

  记者采访时,王瑛所在一个正和岛民为主的微信聊天群里,有人转帖了一篇谈论抗日战争国共两党表现的文章,很快就有人担忧地表示,这样的文章是否合适转发进来。“这不过就是个大家没事聊天的群,过去不会这么紧张。”王瑛说。

  正因如此,即便是半个多月后,再回顾柳传志说的那番话时,她还是激愤到到一下把手中的眼镜砸了一下。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政治表达而被处罚的企业家有几个,但因为和权力勾结、或者卷入权力斗争而获罪的企业家又有多少?为什么大家对前者噤若寒蝉,但对后者前仆后继。我虽不赞成柳传志的很多说法,但不会指责。也不认为选择做企业的人一定要有一份什么样的责任,更笃信即使有责任也是个人的选择,‘内生’的要求,与他人无关。但是,他不应该在此时此刻说这种话,参与推动这种对社会进步无益而有害集体政治恐惧传播与蔓延的责任。”

  一天之后,王瑛在另一篇名为《我的“退岛”声明》的长文里写道,“我们希望国家好,正和岛好,每一个岛民安全、顺利、成功,绝不仅仅是独善其身、畏忌自保,也要有一副肩膀、一份担当”。

  另一位岛民、《全球商业经典》王涌对王瑛的表态给出了认同——“到今天,骨子里还是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们都在嘲笑谭嗣同!我们都在傻笑!”

  这篇2000多字文章,此后从正和岛上传到了岛外,并随着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平台的转发、讨论,这起“退岛”风波也藉此成为了近期企业界的一个热议话题。悲剧之处:“在商言商”,只为正和岛安全

  黄丽陆的文章,除了向岛民们分享柳传志的发言,还谈到了正和岛的“政治安全性”。他指出,柳传志的发言也对正和岛这个社交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警示”。文中写道,开岛以来个别岛亲的过激言论不禁让我们捏一把汗;有些组织做了民主化管理的尝试,很有价值,但也存在传播过程中被外部误读误解的可能。正和岛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期待岛亲们的呵护,尤其在政治安全性方面!

  这段话并未点名,但在末尾给了多位正和岛的活跃用户,第一个是正和岛公司董事长刘东华,第二个就是王瑛。

  在王瑛的看来,其所担忧的“民主化管理尝试”自组织,指向的就是王瑛发起及参与的“一起读”读书会等正和岛“部落”。在正和岛上,用户可以建立各种兴趣小组性质的“部落”。

  去年11月以来,王瑛在正和岛上发起了一个“一起读《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读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读书会。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上世纪初期由一位叫亨利·马丁·罗伯特的美国陆军军官所撰写,书中详细讲述了一套开会规则,涵盖了会议主持、意见表达、辩论等各个方面。这套规则的目的,是要确保会议能实现多数人的意志、约束领袖的权力、保障各人的利益、以及决策建立在充分自由辩论的基础上。

  “活跃在正和岛上的,主要是一批出生时间集中在1965-1975年的新生代企业家,他们的事业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企业内部管理上,正在从过去一手抓走向建立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同时他们开始在地区性、行业性的企业家协会这类的组织里担任职务,需要学习在公共空间内与人相处,建立和维护平行关系的技术,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和大家的需求相符。”王瑛解释说。

  在读书会的登记表上,参与者需要描述自己的“学习期望”,有人希望提高企业素质、有人希望服务于所在地区商会工作开展,有人希望解决“开会扯不清”的问题,也有人希望“给周围的人创造程序正义的环境”。

  7个多月下来,“一起读”读书会已从最初的10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上百名参与者,其中绝大多数是正和岛岛民。

  一个有趣的设计是,在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建立读书会、设计章程、选举公益事物承担者等活动,在这样一个“自组织发育”过程情境中,来实践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学习和训练。读书会还请来《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文版译者袁天鹏为“领读”,指导大家的学习和实践。

  随着学习的深入,已有参与者把这套规则运用到正和岛其他部落,开始实行在会议上,在微信群管理者的选举上,也有参与者组织自己所在地区商会成员也加入进来。

  一位加入“一起读”时没有任何特定目的的营销行业读者对记者说,他读着读着觉得很有意思,现在已经把罗伯特议事规则部分应用到了公司开会中。

  在《我的“退岛”声明》里,王瑛说,上述活动在正和岛上“明里暗里被说成是在搞政治、搞民主训练”。

  在王瑛“声明”后,黄丽陆在回应中再次强调,“深感正和岛既然背负那么多岛亲们的信任,就不敢稍有闪失,就有责任提醒岛亲们一起来维护自己企业和正和岛的安全。”

  尽管正和岛公司方面向记者强调,黄丽陆的文章只是个人观点的分享,并不代表正和岛的管理尺度要发生变化。但在正和岛上“在商言商”的氛围下,一起读读书会的会员们正在焦虑于这个新生自组织的生存前景:

  在读书会官员的换届选举中,和正和岛公司关系良好成为了部分会员投票时的考量因素之一;还有会员提出修改读书会规则的《动议》,通过建立对会员行为的限制条款,杜绝将一起读联系到“政治”的遐想空间。

  诸如这样的“自危”反应,在王瑛看来,同样也是企业家群体“集体政治恐惧”的表现。在王瑛宣布退岛之后,正和岛公司董事长刘东华在岛上发言称:正和岛正式进入一个“在商言商”的时代。我相信柳传志、马云们是有大智慧、大担当的,我也知道有使命和责任感的人们在这个社会上是有分工的。

  其下属在和记者沟通时,对刘东华的话解释称,除了满足企业家群体的一般性社交需求,正和岛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成企业家之间的商业合作,现在强调在商言商,是指要突出正和岛在这方面的商业价值。

  企业家究竟该怎么谈政治?

  企业家到底该不该谈政治?该如何谈政治?以下整合了一部分知名企业家、媒体人对此问题的观点。

  1、王健林:在商言商,最好不掺和

  2012年,大连万达集团传出董事长王健林被调查、限制出境的消息。4月8 日,万达集团发表声明进行了公开辟谣。声明中称,网上关于王健林先生受到有关部门调查、限制出境的言论完全是谣言。”

  之后,王健林出现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辟谣,并以“创新与竞争优势”为标题做了演讲。他认为,创新模式有三大,傍大、产业链和标准化。同时,他也调侃“被调查”传闻,“如果我明年还能站在这儿讲课,那就说明没事儿喽。”

  “有传言很正常,特别万达是从大连走出来的,”王健林说,“但15年前万达就做了决定,所有公司都不能收取现金,制度上杜绝行贿。万达是少有的敢公开说我们不行贿的企业。”

  他也提出,“在商言商,在政言政,最好两个不掺和”。不过,他也认为这种理想的政商关系,以当前的中国社会环境,要实现政商分离比较困难。

  2、王瑛:我不属于不谈政治的企业家

  现年62岁的王瑛,1980年代后期从体改所“下海”经商,在通信、医疗保健设备、燃气等领域担任过企业高管,目前是北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自称处于“半退休”状态。

  王瑛愤而退岛的原因之一,正是那句“只谈商业不谈政治”的表态。在她看来,柳传志可以不说话,但不应该“以其影响力说这种话”。

  王颖在《退岛声明》中说:“我不属于不谈政治的企业家,也不相信中国企业家跪下就可以活下去。我的态度在社会上是公开的。”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瑛说:“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政治表达而被处罚的企业家有几个?因为和权力勾结而获罪的企业家又有多少?为什么大家对前者噤若寒蝉,但对后者前仆后继?”

  3、徐达内:多数中小企业家会赞同柳传志

  专栏作家徐达内表示:正和岛退岛风波中柳传志的表态和王瑛的退岛都是个人的选择,都可以理解。

  他表示,中国的企业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积聚了通过经济改变政治的心理期待。若没有好的政治环境,生意是做不长久的。因此,王瑛的选择完全可以被理解。而在整个大环境之下,王瑛的做法和勇气是值得赞许和钦佩的。

  而柳传志更多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也会受到很多中小企业家是赞同(事实上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家的选择)。

  4、周健工:要厘清什么叫做企业家谈政治

  《福布斯》杂志中文版,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认为,企业家谈政治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该不该谈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产业政策等。这跟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息息相关,企业家必须关心。

  第二个层面是该不该参政、议政。其实,很多企业家都是人大、政协代表。通过参政议政,表达作为企业家的诉求,发出声音是必要的。

  第三个层面是要不要谈论更多的政治理念、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如民主、宪政等话题。对此,应持适当保留。

  结语:

  柳传志的言论,被一些人士视为企业界的犬儒主义,经受严厉批评。但作为一个企业家,赚钱必定是其首要要务。倘若因为参与公共事务而赔了夫人又折兵,相信没人愿意去做。柳传志的话,折射出中国还不那么成熟的营商环境。这样来看,许多中国的企业家有了钱就急着移民海外,也显得不那么奇怪。然而,这种中国式的“在商言商”,却有可能会成为让中国企业折寿,导致中国无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的一大罪魁。

  无论是为了求自保而躲避政治,还是求发展而依附于政治,政治总是在那里。而由于目前中国各种政策的不完善之处,让企业家谈商业也在谈政治。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家谈政治,也成为理所当然和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