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赚钱的机会,没有资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无能为力,实在是太可惜了。”一连对记者感叹好几次“太可惜了”的北京久万隆商贸有限公司刘经理,“没有资金”成了他的心头之痛。
“现在贷不到款”的企业深受“钱荒”所害,为资金发愁,而那些坦言“‘钱荒’对企业没有影响”的中小企业主的情况是,“以前贷不到,现在也贷不到,一直都贷不到”。而6月份银行间市场出现的“钱荒”也使资金空转、错配的问题更加暴露出来。
有机遇没有资金
尽管说国内的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一些银行在过去一直以自己银行的特色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诸如工商银行这样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也在此次“钱荒”过后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但与巨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比,这些仍只是杯水车薪。
李继亮说,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分行贷款的1/4。而根据中小企业协会的估算,现在中小企业共有4000万家,大概其中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体系获得融资。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世杰看来,由于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具备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资本流动性差,产品不能很快获得利润,因此,申请贷款时基本上会被金融机构拒绝。即使有大量的合同、订单在手,也未必能够得到银行的青睐。
吕世杰认为,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下,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必然现象。而当此次资金紧张的情况发生时,作为中国经济链条中最为薄弱一环的中小企业就成了最大受害者。
记者了解到,“钱荒”过后,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并谨慎选择贷款企业,质量把控上也更加严格。大部分银行减少、延迟甚至停止了贷款的发放,而中小企业成为其主要针对的对象。
此外,由于银行银根的紧缩,那些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旺盛的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钢贸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首当其冲。
主营五金机电产品的刘经理说,公司过去每个月的出货量能达到十几万元,但现在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只能选择做小的订单,像福田汽车、加多宝等这些大企业寻求合作,最后也只能放弃。现在的出货量减少了70%-80%左右。
“尽管现在经济不景气,钢贸形势不好,但市场仍有需求,公司的采购量还是很大。如果资金充足,会得到很好地发展。”刘经理说,他的朋友们也和他一样在资金需求上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基本上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一般都是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忙。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经济稳定的保障。”吕世杰说道,要避免中小企业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要规范金融市场,加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国务院7月8日专门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等意见。“这让我们这些中小企业看到了一丝希望。”刘经理说。
寄望更多资金流向实体
其实,对于一直“钱荒”的中小企业来说,担忧的不是“钱荒”,而是愈加严峻的经济环境。有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就表示,“整个制造业产能过剩,我们放贷也会更小心。”银行钱荒并未影响到小额贷款业务,倒是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小额贷款公司面向中小企业的放贷审核会更严格。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7月8日,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等意见。
分析认为,目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之所以困扰业内多年迟迟不能缓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够市场化,金融在供给与需求间存在严重的错配关系,导致一些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贷不到款融不到资,而一些垄断行业可支配的资金却如江水般绵绵不绝。因此,此次中央提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那么,以后的实体经济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吗?分析人士认为,“钱荒”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拐点,但拐点之后,资金也未必会流向实体经济。国家一直有政策对实体经济倾斜,但总体来说,实际可能达不到中央预期的那么充分。因此,有中小企业人士表示,“我们现在只是看到了一丝曙光。”
专家也直言,未来即便资金会有重新布局,但也不太可能会大范围转到制造业。除非中央有进一步措施,除非资产市场包括股市、房地产收益回报大幅下跌,有一个激烈的转变,有一天人们意识到,哦,实体经济的风险没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