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1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锁具标准制修订研讨会召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钟经

  7月8日,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锁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研计会”在佛山三水温泉度假村隆重举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张东立理事长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知名的锁企代表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修订《球形门锁》等多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筹备成立电子门锁委员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作为筹备成立电子门锁委员会特别受邀的16家锁具企业之一,中山市杨格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官贵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规范和促进中国锁具向品牌化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锁具企业进入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生物识别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研讨会上,张东立理事长指出,锁具是我国五金行业的传统产品,随着我国住宅、汽车、中高档办公楼及酒店等支柱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公安、国防等系统对具有高防范性锁具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锁具产业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锁具行业已形成产值6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锁具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产品已从过去单一的以机械弹子挂锁、门锁为主,发展到球形门锁、执手门锁、电子锁、磁卡锁、 IC锁、汽车锁、摩托车锁、指纹锁、数码锁等20大类100多个系列8000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实现了向多品种、多功能、多领域的机电一体化、电子化、智能化、生物识别化等方向发展的转变,基本形成了高、中、低档配套的产品体系。

  “但我们还不是锁具强国。”张东立说,比如,国产锁具的平均价格不及欧美国家的1/15。像电子锁等智能家居产品在欧美国家普及率达到了95%,而目前中国仅有5%。这就是很大的发展差距。

  与会专家们表示,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世界制锁强国相比,我国锁具行业无论从行业规模还是企业规模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经不起风吹雨打。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了订单减少和贸易壁垒的增加,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国家相关升级转型政策的推出,依托人口红利、低门槛、低成本的粗放式重复劳动,靠数量而不是质量赢得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低技术水平重复化生产、低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等等,这已成了制约我国锁具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发展模式转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国外的品牌锁具正凭借科技含量、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等越来越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发展的巨大差距,让中国锁具界的有识之士们联合起来,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抬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强品牌意识和国际化竞争意识抱团发展,才能实现中国锁具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由于中国锁具行业的发展起点低,甚至很多门类的锁具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使得行业内鱼龙混杂,极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用户的使用安全。即便有的锁类产品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但因为内容也不够细致等诸多原因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制订和修订新标准,以规范行业发展。”杨官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锁具行业的一分子,同时作为中国安防协会专家委员会实体防护专业组专家、副组长,他非常关心中国锁具行业发展的未来。

  他表示,截止到目前,我国锁具行业有1994年颁布实施的《机械防盗锁》、2000年颁布实施的《外装门锁》、《插芯门锁》、《球形门锁》、2001年颁布实施的《电子防盗锁》、2007年颁布实施的《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2008年颁布实施的《锁具通用安全技术条件》,以及2011年时对1993颁布实施的《弹子挂锁》进行修订形成的《挂锁标准》等多部锁具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面对市场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未来锁具竞争格局的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的明显趋势。这些标准将中国发展成为制锁强国来说,还远远不够。我国制锁行业与国外相比,仍以中低档机械锁为主打产品,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杨格锁业积极参与中国锁具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研讨会,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重视产品质量,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升员工素质方面多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中国制锁行业的整体水平,用更高的标准、过硬的产品迎接国际化挑战。”